日本和韩国是亚洲发达国家的典范,两国经济水平相近,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排名都很靠前。
两国还是美国在亚洲的亲密盟友。
然而,最近这两个东亚邻国发生了贸易冲突。
7月1日,日本经产省宣布,对日本向韩国出口的三类产品(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实施出口许可管理。
这三类产品都是生产半导体的必须材料,而半导体又是韩国第一大产业。
不难想象,此举给韩国带来多大的震撼效果。
随后日本还宣布,将韩国从贸易“白名单国家”中剔除出来。
这个白名单囊括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亚洲只有韩国一个。
日本将韩国“拉黑”,表明他们已不把韩国视为“自己人”。
将来贸易过程中,会增加审批流程。
韩国举国群情激愤,官员发布谴责声明,民众激烈抗议。
更有一名韩国男子深夜驾车,跑到日本驻韩使馆外自焚。
韩日两国关系正陷入1965年建交以来的最差局面。
如果说中美贸易战是“巨人掰手腕”,日韩贸易冲突,完全可以视作“小巨人的摔跤”。
过去多年,日韩的经济关系一直不错,两国贸易依存度很高。
尤其日本,几十年来都以自由贸易的模范生自居。
最近几十年,除了2001年对中国部分农产品率先禁运,日本在其他时间里,都不曾挑起过贸易战。
这一次为何突然对韩国突下杀手?
很多人说,世界经济进入保守期,各国都在大搞贸易保护主义。
然而,就在前不久的大阪G20峰会,各国还发表宣言,“致力于实现自由、公平、非歧视性、透明、可预见、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并保持市场开放”。
日本是东道主,完全没必要这么着急自己打脸。
说日本人真阴险,嘴上说着自由公平、市场开放,暗地里对韩国捅刀子,也不准确。
日韩两国关系变差,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这次韩国受到突然袭击,只是被打懵了。
他们也许有预想:
近期日本和韩国关系不好,这很正常,过去多年两国不是磕磕碰碰吗?
有点小摩擦,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
没想到,日本一出手就是锁喉功,扼得韩国喘不过气来。
日韩贸易冲突的原因,它和国际环境和两国的贸易格局都无关,它纯粹是政治冲突扩大的结果。
简单说,有人在玩弄政治,玩脱了,经济被绑上船。
现在这艘经济大船晃得厉害,又有人害怕了。
日本和韩国自建交之后,影响两国关系的问题有领土纷争(独岛问题)、教科书问题、更主要的还是历史旧账问题。
所谓历史旧账,大体分两个:
劳工问题,从朝鲜被日本吞并到二战结束期间,日本政府曾大量强征朝鲜劳工,服务于日军和企业;
慰安妇问题,日本方面一度视为劳工问题的一部分。
由于实在特殊,后来被单独处理。
劳工和慰安妇问题的当事人,很多人还活着。
声音起自于民间,韩国政府不敢无视;
它们都关系到经济利益,导致问题变得相当复杂。
先说说劳工问题吧。
殖民时期,日本强征了相当多朝鲜(韩国)劳工,进行苦役劳动。
虽说当时日韩处于合并时期,战后日本政府倒是对这一罪行没作什么辩解。
劳工补偿也是日韩建交谈判的主要议题。
一开始的时候,日方提案是将补偿支付给具有请求权的个人。
毕竟,这件事情本质上是韩国民间个人和日本政府的私人恩怨。
而韩方的提案则是,由韩国政府代理劳工请求权,一次性接受日方补偿。
后来,日方答应了韩方的要求,向韩国政府无偿支付3亿美元,以及有偿经济援助2亿美元,共计5亿美元。
这笔钱在1965年不是小数目。
当时韩国百废待兴,全国GDP只有31亿美元,政府一年财政总预算也只有3.5亿美元。
日本经济已经崛起,但外汇储备也只有18亿美元。
韩国政府急于和日本建交,日本也有心解决历史问题。
双方一拍即合,签订《日韩请求权协定》。
从文件名称就能看出,双方是就“赔偿请求权”达成一致,达成“完全且最终得到解决”。
日韩谈判建交的白皮书也明确了这一点,一切民事请求均在《日韩请求权协定》得到解决。
此后历届的韩国政府,也基本都承认这一点。
但是,韩国的劳工问题受害者和家属并不买单。
他们基本上没收到这笔钱,或者只有很少一点钱。
和日本政府签订协议的是朴正熙军政府,他们拿到日本政府大额赔偿,基本用在经济发展。
接受这笔钱的企业,是韩国的国有企业、大企业。
至于还有多少钱被私分?
天晓得。
最近几十年,韩国民众一直在告状。
有意思的是,他们不状告本国政府,而是状告日本政府,认为这项协议无效,需要重新赔偿。
你可以想象日本人的内心感受。
他们对劳工问题的起诉者,采取了不搭理的姿态。
这些人在韩国和日本起诉,法院基本也予以驳回,理由正是1965年的《日韩请求权协定》。
韩国政府认可协定,但是对劳工起诉采取包容默许的态度。
并且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更好的姿势,慰安妇问题。
1965年日韩双方签订《日韩请求权协定》,慰安妇还不成问题。
当时的历史研究并不全面,双方都有意回避这段不光彩历史。
慰安妇的赔偿一直被忽略。
双方都默认,这个问题早就已经解决。
1990年代,韩国民主化深入,原来被视为“国家之耻”的慰安妇问题,摆到历史前台。
推动这个问题引起关注的,是韩国的女性团体、受害人团体、人权团体。
1992年1月起的每周三,都会有一大帮韩国女性和慰安妇受害者到日本驻韩使馆前示威。
一座象征慰安妇受害者的少女像,也被立起来,正对着日本驻韩使馆。
这让日本政府大感尴尬。
一开始日本人理直气壮:
我们都已经赔偿了,你们还想怎么样?
除了向韩国政府抗议,他们实在没有更多好的办法。
在韩国,民众当然有向日本政府示威的自由。
考虑到《日韩请求权协定》的瑕疵,也为了彻底解决历史问题,日本政府再次和韩国政府谈判,再签一次协定。
2015年12月底,日韩双方就慰安妇历史问题达成《韩日慰安妇协议》。
安倍晋三首次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向慰安妇受害者道歉。
韩国成立“和解·治愈财团”,由日本财政出资10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5300万元),对慰安妇及其家人提供赔偿。
为防再生变故,协定中增加“不可逆的解决”这一表述。
这显然是日本方面提出的要求。
安倍晋三表示,这项协议内容的意义重大。
此后日本政府将不再就慰安妇问题道歉。
安倍晋三是日本第一位战后出生的首相。
他的使命是将日本带出二战阴影,走向“正常国家”。
日本人是时候走出历史,而不是永远道歉。
站在日本国民的角度讲,这样的诉求很好理解。
《韩日慰安妇协议》签订之后,安倍晋三获得国内民众高度评价。
但在韩国这边,事情进展却没那么顺利。
2017年,朴槿惠被弹劾下台,她在任时的“政绩”——韩日慰安妇谈判,也受到调查。
《韩日慰安妇协议》有一部分非公开内容,包括韩国官方不再使用“性奴隶”而使用“慰安妇”称呼、韩方负责说服“慰安妇”受害者权益维护组织、韩方不再赞助设立海外慰安妇纪念碑,等等。
韩国政府公开调查报告,受到日本方面抗议——原本就谈妥的协议,非公开内容也是协议一部分,韩方凭什么公开?
韩国这一边,“慰安妇维权者”感觉受到了政府欺骗。
他们认定《韩日慰安妇协议》无效,依旧不断起诉。
就连原本已逐渐平息的劳工问题,也大起波澜。
这时的韩国政府表现怎么样呢?
一方面他们没否认《韩日慰安妇协议》的效力,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履行协定内容。
2018年,韩国“和解·治愈财团”多位理事在抗议声中辞职,随后韩国政府不顾日方抗议,解散了财团,让日本的赔偿程序无法进行。
同时,韩国官员的表态,也让日本政府大为光火。
日本天皇退位前夕,韩国议长金喜相多次表示,要求天皇向慰安妇道歉。
他还称,明仁天皇是“战犯的儿子”,理当在退位前表示道歉。
受害者可以不要赔偿,但一定要有道歉。
天皇说声“对不起”,一切都解决。
金喜相的无礼言语,让日本政府和国民大为愤怒。
面对激烈批评,韩国议长金喜相硬撑四个月之后,终于表示,收回针对日本天皇的无礼发言,但立场不会改变。
韩国总统文在寅的态度也差不多,也是要求日本政府“正视真相,向受害者道歉”。
韩国政府自以为理直气壮,然而在日本人看来,却是言而无信,不可接受。
不是说好“不可逆的解决”吗,为何重启争端?
过去长期道歉赔偿、贷款援助,韩国人都忘了吗?
安倍晋三说,两国协议是“国与国之间的承诺,予以遵守是国际性普遍原则。
如果因为政党更替,国与国之间的约定能够被推翻的话,两国关系就不能成立。
”
这一次贸易冲突的导火索,是2018年10月30日,韩国大法院做出判决,要求日本制铁(原新日铁住金)向4名韩国劳工每人赔偿1亿韩元(约63万R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