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小羊
来源:清唱
01
宁子恐婚。作为学业、事业一步步稳打稳扎,人生开挂的姑娘,她不希望自己的婚姻是赌博。
“如果婚姻只能是赌博,我单身好了。”她讨厌任何形式的赌博,觉得赌博是人类对现状无能为力的幼稚选择。
宁子让我给她一个失误率最小的判断方法。
我说:“既然结婚是一辈子的事,你不如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去考虑。看看现在的男朋友,是否适合给你未来的孩子当爸爸。”
两周后,宁子说她准备结婚了。
“你这一招真灵。以前我想的是,他为什么没别人浪漫;他一工作起来,经常忘了给我打电话,是不是不爱我。越想越心慌。按你教我的方法分析了一下,觉得浪不浪漫也不是什么大事了,他对工作,对朋友,对家人都有很强的责任感,应该适合给我孩子当爸爸。”
我为宁子感到高兴。女人一旦理智起来,智商就会特别在线,对事物的判断通常也很准。
02
之前在朋友开的心理工作室帮忙,很多人因为婚姻不幸来咨询。我经常问:如果当初是给孩子找爸爸,你会选现在的丈夫吗?
所有咨询者都会马上打开话匣子,讲丈夫或者前夫的种种不称职之处。
“当初就发现这么多问题,为什么还是结婚了?”
答案特别一致:“还不是看他对我好”或者“我以为他能改”。
中国有种特别危险的传统思维,认为婚姻能让男人脱胎换骨。
28岁的姑娘,男朋友整天打游戏,连碗都不会洗,被原生家庭照顾得太好,工作不努力,什么时候都觉得老板不好。你觉得他不成熟,你父母却说,男人嘛,结婚以后就好了。等结了婚,他还是老样子。父母又说了,赶紧生孩子吧,男人晚熟,当爸爸以后就好了。
这种“结婚就好了”,“生完孩子就好了”,是典型的赌徒思维。
03
我闺蜜许许在高校教对外汉语,课件里有一句话:好女人是男人的学校。
一个法国女学生得知这句话是形容伴侣关系,眼珠都瞪掉了。缠着许许讨论:为什么太太要做男人的好学校,男人应该把自己教育好再结婚!
许许只好说这是中国传统思维,现在年轻人已经不这么想了。
以前的人,十几岁就结婚了,是男孩女孩的婚姻,谁都不能指望谁有多成熟,赌博要赢,基本靠女人能忍。
如今30岁才结婚的人,如果到手的还是个男孩,有很大的机率是他这辈子只能变老不会成熟了。
婚姻是两个成年人的责任共赢,而不是未成年人的学校。
有时候,女人容易母爱大爆炸地爱上一个孩子气的男人,他有活力却没有责任感;非常浪漫但工作做一年就要辞职去旅行;刷爆信用卡也要给你买钻石,不考虑怎么还钱的问题。
你拿到钻石,无比感动的时候,应该也无比真切地明白,他是完美情人,却绝不是合适的丈夫。你没办法把自己未来的孩子交给这样的男人,他能在需要赚钱的时候,辞职去旅行, 也就能在你需要陪产的时候,回家打游戏。
04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30岁以前基本定型,改造一个不合适的人,于人于己,都是为难。
我有个亲戚,3年前结婚。男方工作10年没有一分钱积蓄,从不做家务,愤青+妈宝,做任何事都没长性,狗养了一年不喜欢了,又开始养猫,猫也不喜欢,都扔给他妈了。
要结婚的时候,我劝她再考虑一下。她说:“他的缺点我都知道,但我爱他。”
如今孩子不到一岁,就在闹离婚。女孩说自己“结婚三年,老了十岁”。这8个字,是多少心存侥幸、没有接受过正确的婚恋教育女孩的心酸。
她做了母亲,不再是当初那个自信满满地说“我爱他就够了”的热血女生,开始明白结婚不是找完美情人,而是靠谱爸爸。
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责任、担当,才是婚姻里爱情的基础。
平稳、安逸、和谐的生活,会慢慢滋生更多的爱;
吵闹、不合、贫困的生活,则会让我们忘记爱的模样。
05
结婚对象,很爱又合适是首选,喜欢又合适次之,说来说去,合适最重要。
什么是合适?站的角度不同,考察的范围也不一样。如果站在恋爱女生的角度,可能觉得他对你的态度最重要。换一种场景,把他放在你未来孩子父亲的角度去考察,感觉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