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钱江晚报
30年一贯靠谱! 在浙江,新闻最快,资讯最多,服务最全!还能聊情怀、侃八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钱江晚报  ·  巨头宣布:永不合作! ·  2 天前  
杭州日报  ·  东站突发!刚刚,铁路杭州站致歉 ·  3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幼儿园将免费?多地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钱江晚报

16岁才女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母校语文老师感叹:应试教育培养不出这样的孩子

钱江晚报  · 公众号  · 浙江  · 2017-02-08 11:45

正文

昨晚,红透整个春节的央视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总决赛之夜。之前在朋友圈刷屏的 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问鼎冠军,16岁的小才女果然不负众望。

这档央视科教频道的节目,在过年的10天里,刮起一阵收视狂风,无数家庭守在电视机前围炉诗话。陈更、叶飞、白茹云等选手,此起彼伏地登上微博热搜。 武亦姝,更是被网友说成是“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一切幻想”。


再来重温一下这位90后美少女的情况吧:武亦姝,16岁,就读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诗词量2000首。1米8的身高,俊秀的外表,气质温婉却又“气场十足”。


第四场比赛中,武亦姝一人横扫全场,创下新纪录308分,成为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来这个环节里的最高分获得者!



而在昨晚总决赛第一环节:她更是夺得了317分!


主持人董卿都感慨:主持了10场这是最高分!




她在飞花令中所说的这些诗句

你知道几句?


这是@诗词大会武亦姝”发布的微博——


上图来源于齐鲁晚报

再次祝贺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武亦姝同学吧!

@我只想静静聆听:长的有点像梁洛施


@天那噜你在看审麼:漂亮!


@Yingzz-:这种新闻不能让我妈看到


@niiccckkkk:腹有诗书气自华


@杨二满_:真的是颜值与实力并存啊


@左左娃児Zozzo:就猜到会是她!之前看她答题就觉得特别厉害,沉稳干脆利落,很棒



母校特级教师感叹:在应试夹缝里传承传统文化有多难?


就在武亦姝的母校,有一位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他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在学生中推广《传统文化读本》。不过,在他看来,在应试的夹缝中,推广这套读本的过程并不容易。


一些学生表示: “高考语文一共才6分默写分,背书的时间可以多做好几道理科题,分数早回来了!”“背完大纲要求篇目已经很累了,哪有精力学习课外古诗文!”“我又不读中文系,有必要学这么多吗?”


甚至有学生连续5次来找他理论“凭什么让我们背那么多的古诗文”。


过去在很多学生眼里,黄荣华并不讨人喜欢,是个“坏人”,因为,他所在的教研组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文的量,远远超过了教学大纲的要求。每年都有学生来找他理论,甚至有学生连续5次来找他理论“凭什么让我们背那么多的古诗文”。


对此,黄荣华的解释是——


身为中国人,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而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


“不同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不同,但身为一名中国的高中生,应该接受并且能够欣赏古诗文。”黄荣华坦陈,学生之所以会认为背诵古诗文那么痛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古人不同,阅读、记忆与自己的生活脱节的作品是很困难的。


更重要的是,很多孩子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并没有经历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我让他们现在背诵那么多的古诗文,是希望他们未来的某一天也能够回想起自己曾经学过的这些内容,并且能够欣赏它。”


更大的阻力来自于应试的氛围。在如今的古诗文教育中,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选择“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


黄荣华清楚地知道,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和古诗文“合拍”,但令他感到遗憾的是,在不少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心里,古诗文教育并不被看重,而主要理由竟然是 “古诗文教育见效太慢,而且对考试无益”。


“‘应景’地教一教、背一背不是真正的古诗文教育,没有课程设置、不融入日常教学是不可能落实的。”黄荣华说,目前在复旦附中,围绕古诗文教育的系列课程分为三类,即以六册《中华古诗文阅读》为教材的必修课、以《中国人》为教材的选修课、以课题研究为目的的荣誉课程。他的目标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30%的优秀学生学习此教材70%的内容,


30%的合格学生学习50%的内容,


30%的普通学生学习30%的内容,


10%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学习。


黄荣华说,“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要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版图’有多大。”


否则,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文化表现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学生应在古诗文教育中,感知生命与周遭事物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自觉形成“文化史”的概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