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国都市报  ·  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刘文杰遇害,警方最新通报→ ·  2 天前  
人民网  ·  合肥肥东县发生4.7级地震! ·  3 天前  
新华社  ·  “金樽水玉杯”,被发现了→ ·  4 天前  
人民日报  ·  近2000万现金藏床板下!警方公布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以后大家会抢着当农民?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25 18:26

正文

自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后,“农业现代化”再次进入公众视线,农业这一传统业态进行着迭代升级。同时,“观念的现代化”也在悄然进行,例如“农民”不再是对一种身份的表达,而是对一种职业称谓的描述:农业不再只属于田里干农活的人,而是进入到“新人辈出”的新时代。



如今农民分为三类


1、传统型农民:多年来传统概念中的农民,是一种身份,即生下来父母如果是农民、户口是农民,你就是农民。

2、职业农民: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之后,留在家里种地、养牲口,从事牧业、渔业、林业等的这部分农民。这种新型职业农民拥有初高中文化,能接受新技术,尽管市场营销能力弱一点,但和父辈不同,他们从事规模经营,把农业当成工作,是目前农村生产经营的主力。

3、新农民:农村之外的农民,如大学生、复员兵、科技人员、工商企业主,以及去城里打工多年的农民工、返乡和下乡创业的人等。据悉,现在的新农民大约有480万人,其中很多是大学毕业生,主要从事农产品的营销和加工保鲜等。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在接受专访时指出:“农业现代化欢迎新农民,抓住职业农民,不排斥传统农民。


农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如今,农村对人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回乡务农,农民成为一种职业,或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当然这与农业的发展变化有关。


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农业资本的实际净投资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在大量投资的支持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得以逐步完善,从主要以资源、劳动力等物化投入生产和增产为主走到依靠科技、人力资本、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轨道上来。



同时,现代农业技术和一些高新技术的普遍应用,解决了生产难题,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7倍多,灌溉与水利等基础设施有了显著的改善。目前,我国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接近市场化,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也逐渐转变为商业经济,向现代化迈进。总的来说,大概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转变。

2、农业结构调整,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科技进步作用提高。

3、农村低收入比重下降,高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农民收入来源不仅包括家庭经营生产活动,还包括乡镇企业职工报酬收入。


农村迎来互联网浪潮


2004年以来,中央每年印发1号文件,就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部署。2015年5月,《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正式发布,随后商务部《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将电子商务进农村确定为第一大目标,政府各个部门也相继发声。而2016年以来,政策利好更是接踵而来,农村迎来了“互联网+农业”。



去年,自1月27日至12月底,从《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到《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一系列措施都在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探索“线上推广、交易+线下体验、服务”的新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格局,完善农民就业创业的服务体系……



农村与互联网的融合,吸引了一大批电商企业家“下乡”,也吸引着一批敢于尝鲜的年轻人。


政策鼓励返乡创业


2016年11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发布,这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办发〔2015〕4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的基础上,对返乡下乡人员扶持政策措施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而各地也响应国家号召,纷纷为返乡下乡人员铺路。



今后,返乡下乡的人,将会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范围内的财政补贴、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培训、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贷款、用地政策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福利。这些也都吸引着人们把目光投向农村。


返乡做农民成为大众选择


近几年来,厌倦了城市的风尘仆仆和喧嚣尘上,越来越多的人似乎更愿意回到农村那一抹清静之地,谋一随遇而安之职。


◆从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乡等宦村波存屯走出来的韦荣厚和韦桂芬夫妇,放弃了城里20万元年薪的城市工作回乡创业。他们租用乡亲的土地建水池和山塘,发展渔业养殖。他们卖掉城里的楼房,仅买一套商品房作为商业活动基地,同时,在老家建起了楼房。几年来,韦荣厚创业投入累计近200万元。经历了一番磨难,如今他们的巴等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从浙江旅游学院毕业的林剑波,在城里四处打拼时,老家浙江省宁海县双林村桥头湖街道政府发出了办农家乐的号召,推出“双林农居”品牌,符合要求的农家乐,每间客房补助3000元。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回到老家双林村创办了家乡的第一批农家乐,改造家里的新居,总共投入80万元。现在,林剑波的波仔农家乐已经是“双林农居”规模最大的一家。


类似的报道数不胜数:



漂泊卖力心如萍,梦回故乡始怡神。从前,许多人都对这些舍弃城里的舒适生活回到乡下受苦很是不解。而如今,返乡创业做农民,似乎已成为大众潮流。


小调查:


你想返乡做农民吗?



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农村经营新主体


至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将达到2000万人,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这是日前农业部发布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这个《规划》也是新型职业农民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规划。



2012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各地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创新机制、建立制度、健全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格局与氛围已经形成。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初步形成,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初步形成。

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江文胜表示:“在当前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迫切需要破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兼业化困境,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

二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首先要确保地有人种、田有人耕,必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抓紧填平补齐农村特别是农民素质这块短板,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将来大家会渴求当农民,农村将成为稀缺之地”。这种农民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动者,而是“新型的职业农民”,是跟着市场走、使用新技术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



城镇化是中国的大趋势,将来我们的“农民”会比现在地位高,不过,虽然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数越来越多,但返乡人员中,会不会有因为遇到农村的现实,理想幻灭而逃回城市的人也不得而知,也不排除有只打算到农村捞一把就走而不做长期打算的投机者。因此,在决定是否要做新型职业农民之前,还是应当慎重斟酌。



作者:徐    啸

编辑:周文超

参考来源:财经杂志、澎湃新闻、河池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