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ITICS电子研究
我们的研究风格:我们只做靠谱的研究,只做基于基本面的专家型行业研究。 我们的投资策略:我们始终坚守价值投资的策略,坚信守正方能出奇,在未来一年里我们相信,拥抱行业白马必定能获得超额收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CITICS电子研究

【中信电子】电子行业重大事项点评:中美贸易争端再起,但无需过度担忧

CITICS电子研究  · 公众号  ·  · 2018-07-12 11:31

正文

——作者:徐涛、胡叶倩雯 联系人:晏磊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 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 ,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事项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于2018年7月10日发布公告,宣布将对进口自中国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加税名单尚处于征求公众意见期,将于8月20-23日举办听证会,并于8月30日最终落地。


点评


  • 定性来看:新加税名单并未最终落地,且“关税豁免”选项或令执行端存回改余地。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主要依据是“301调查报告”,报告表明中国通过不公平贸易、技术转移等导致美国每年500亿美元的损失,因此6月15日宣布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关税。由于中国立即出台同等的加税清单,USTR申请对另外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该清单将在8月20~23日举办听证会,USTR将根据是否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对清单进行调整,因此该清单最终执行力度仍存在不确定性。此外,USTR自7月7日起为已受到加征关税影响的美国企业提供“关税豁免”的选项,因此2000亿美元的加税方案不会完全执行,仍存在回旋余地。

  • 定量分析:加税已涉及电子多个领域,未来美方关注度有望降低。且由于我国电子行业整体基数大,行业整体受加税影响有限。 (1)从数量来看:第一次清单涉及1102项产品,其中电子行业约7%,第二次清单共涉及6031项产品,其中电子行业占比约1%。2)从金额来看:以2016年数据为基准,我国对美出口额为4815亿美金,第一次清单中电子行业金额约136亿美元,对美出口额占比仅3%;第二次清单中电子行业金额约326亿美元,对美出口额占比升至7%。3)整体看,两次加税名单已涉及电子行业多个领域(除手机外),未来美方若继续扩大加税范围,则有望降低对电子行业关注度。此外,由于我国电子行业整体规模较大,2016年近4万亿人民币规模,而加税所涉及近120项产品其规模仅约463亿美金(由于统计口径差异,实际金额远低于463亿美元),因而整体影响有限。

  • 细分而言:加征在各细分领域均有涉及,但影响 均有限。 1)半导体:本次名单涉及产品较少且金额低,其中半导体媒介2016年整体出口额不足2000万美元;2)消费电子:继续避开手机等终端产品,主要涉及零部件,而中国厂商生产的半成品需组装为成品后再销往美国,因此影响较小;3)安防:首次提及安防领域,但是电子防盗及火灾报警装置,而非安防龙头主营的视频监控,因此影响较小;4)LED:主要涉及下游应用,但整体受冲击较小;5)PCB:涉及产品为各类印刷电路组件,属于对美出口占比较低的工业中间件,中国PCB整体对美国出口占比不足总产能的2%。

  • 风险因素: “贸易争端”再升级,产业链毛利承压超预期。

  • 投资策略: 国内电子产业有望沿着技术升级路径由低到高,逐步实现自主可控,维持电子行业“强于大市”的评级,重点关注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推荐 兆易创新、北方华创、立讯精密、海康威视



我国电子产业基数大,加征关税短期影响有限


我们上一篇专题研究报告《中美贸易争端对电子行业影响几何?》已对中美贸易争端的全过程进行深度复盘,并聚焦电子行业,从惩罚性关税、限制投资、出口管制三个角度对各细分领域受到的影响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7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再次发布一份加税清单,将对进口自中国的另外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 早在6月15日,美方已发布一份500亿美元的加税名单(其中340亿美元商品已在7月6日正式生效,剩余160亿美元商品将于7月中下旬举办听证会),由于中方采取了对等规模的加税措施,因此USTR继续推出本次2000亿美元规模的加税名单。7月10日发布的这份名单目前处于征求公众意见阶段,美国政府将于8月20-23日举办听证会,最终名单将于8月30日落地。该名单对于电子行业的具体影响尚未最终落地,还需进一步跟踪美国方面的进展。


加税范围不断扩大,美方若继续扩大加税范围,对电子关注度将有望降低。 (1) 从产品数量来看: 第一次加税清单共涉及1102项产品,其中电子行业涉及79项,占比约7%,第二次加税清单共涉及6031项产品,其中电子行业涉及44项,占比约1%。2) 从金额规模来看: 我们以2016年数据为基准,2016年我国对美出口额为4815亿美金,第一次500亿美元清单中电子行业产品金额约136亿美元,出口额占比3%;第二次2000亿美元清单中电子行业产品金额约326亿美元,出口额占比升至7%,两次加征关税所涉金额约占对美出口总额的10%(由于统计口径差异,实际占比低于10%),表明电子行业为美国重点加征关税领域之一。3) 从产品技术含量来看: 第一次名单涉及的产品技术更为核心,以半导体领域为例,第一次清单中涉及半导体设备、芯片等相对高端的产品,而第二次清单主要涉及智能卡等半导体媒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4) 整体来看: 随着第二次加税名单公布,电子行业受加税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除手机等终端产品外,两次加税名单已覆盖电子行业多个细分领域。未来美方若继续扩大加税范围时,对电子行业的关注度有望降低。


各细分领域均有涉及,然由于我国电子行业整体基数大,美国加征对行业整体影响有限。 我们对新发布的加税清单进行逐一梳理后,发现本次发布的加税清单中电子各细分领域均有涉及。然由于我国电子行业整体规模较大,2016年近4万亿人民币规模,而加征关税所涉及的近120项产品整体金额约463亿美金(采用UN Comtrade数据库,但由于UN Comtrade上数据按照HS6位编码披露,加税名单上产品是按照HS8位编码排列的,HS6位编码的项目下往往包含多项实际HS8位编码科目,因此我们统计金额时口径偏大,实际金额远小于463亿美元)。电子行业加税产品总金额在总产值中占比较低,因而整体影响有限。细分至各子领域,我们认为影响均有限:1) 半导体: 本次名单涉及产品种类较少,主要是半导体媒介,2016年出口额不足2000万美元;2) 消费电子: 美方继续避开手机等终端产品,主要涉及麦克风、拾音器等零部件,而中国厂商生产的此类半成品往往需至他国组装为成品后再销往美国,因此影响较小;3) 安防: 本次名单首提安防,但主要为电子防盗及火灾报警装置,而非安防龙头主营的视频监控产品,影响较小;4) LED: 主要涉及下游应用,整体受冲击小;5) PCB: 涉及产品为各类印刷电路组件,属于对美出口占比较低的工业中间件,中国PCB整体对美国出口占比不足总产能的2%。总体而言,我们维持原判断,即 中美贸易争端短期内对电子行业整体影响较小,长期影响还需持续关注双方制裁措施落地程度。


各细分领域影响均有限


  • 半导体:新增产品影响有限

新名单对半导体行业影响较弱。 美方在6月15日发布的加税名单中已纳入半导体领域比较重要的生产设备与集成电路成品,产品种类高达21种,且涉及产品的出口金额分别达到4.9/22.3亿美元(2016年数据)。而7月10日发布的新加税名单中仅涉及4项产品,且涉及产品在产业链中重要程度较低。其中,编码为85235200和85235900的产品为半导体媒体,主要包括各类含芯片的智能卡(如门禁、SIM卡等)。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6年我国半导体媒体产品对外总出口金额仅为1870万美元,即使全部加征关税其影响也不足200万美元,若进一步考虑出口至美国的金额,则影响更加有限。


  • 消费电子:继续避开终端产品,影响甚微

继续避开终端产品,持续加码电子元器件,影响依旧有限。 1)终端厂商:由于是否影响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是美方在制定加税名单时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7月10日发布的加税名单中依旧未纳入手机等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终端厂商继续免受中美贸易争端影响。2)元器件供应商:加税名单中主要提及的麦克风、扩音器、扬声器零部件等属于半成品。尽管具体金额难以测算,但根据消费电子的全球产业分工来看,这些半成品往往运往第三方地区需经过加工、组装等环节变成终端产品后再运往美国。而 美国海关对于征收关税采取原产地的判定原则,由于加工、组装等程序导致产品海关编码改变则可认定其原产地发生变化 ,因此对美直接出口较少的元器件供应商受加税影响较小。


  • 安防:未涉及主流产品,实质冲击仍有限


新进名单产品并非安防重点领域。 安防领域并不属于美方重点关注的高科技行业,因此6月15日发布的名单中并未包含安防产品。而本次名中涉及安防的主要有电子防盗和火灾报警产品以及用于监控摄像机中的摄像头。根据产业调研,镜头并非安防企业对外出口的产品,而电子防盗和火灾报警产品在海康、大华营收中占比极低。中安网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安防产品行业中全部防盗报警产品产值仅占8%,若将范围缩小至出口至美国的电子防盗和火灾报警产品,则实质影响可忽略不计。


  • LED:下游应用出海或受阻,短期影响同样有限


产业链转移已基本完成,美方对LED关注有限。 由于LED产业链已基本转移至中国,美国企业短期内难以找到可替代的货源,因此美方本次纳入加税名单的LED产品依旧不多(8项),且均是位处产业下游的应用产品。根据LEDinside测算,本次清单涉及的LED产品2017年对美出口金额约50亿美元,在我国LED总产值的占比约5%,但由于LEDinside统计口径偏大,实际占比远低于5%,短期看国内LED产业几乎未受影响。长期来看,若美国继续扩大加税范围,则下游企业开拓美国市场时将受到更多掣肘。


  • PCB:出口占比有限,加税影响较小


中国对美PCB出口仅占PCB总出口额的4%,影响较小。 本次加税名单关于PCB新添13项产品,但我国PCB对美出口比例整体较低,2017年中国PCB对美出口额占仅为3.8%。而2017年我国PCB出口金额占总产能的比例约50%,因此即使对PCB产业全面加征关税25%,对国内PCB产业的影响亦不足0.5%。


产业高度融合,中美利害同向


全球化时代中美产业高度融合,战则两伤,合则两利。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产业链中,中国体现为贸易顺差,美国体现为利润顺差,总体而言双方互惠共赢。据中方统计,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59%来自外资企业,61%来自加工贸易。中国从加工贸易中只赚取少量加工与组装费以及部分零部件供应,而美国从设计、高端零部件供应、营销等环节获利巨大。 现有格局下,中美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半导体领域,中国在高端技术和设备上对美依赖,但美国企业收入同样对中国高度依赖,2)消费电子领域,A客户旗舰款iPhone X中元器件有相当比例来自中国供应商。值得注意的,在华外资企业出口额同样计入对美出口,因此中美贸易争端同样会冲击美国企业。


“关税豁免”预示实质影响有望减轻。 7月6日,美方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的措施正式生效,部分自中国进口产品的美国企业受到冲击,并向政府反映情况。因此USTR于7月7日宣布,从中国进口产品且受到贸易争端影响的美国企业,可在90天内向美国政府申请有效期为一年的“关税豁免”,判别标准包括“该产品是否在中国之外有可替代的货源”等方面。“关税豁免”以产品为准,一旦某个产品被豁免,所有进口该产品的美国企业都不会被征收额外关税。这一举措显示,美国的加征关税措施实际上增加了美国企业的进口成本,并将最终传导至美国消费者,因此美国不得不在征税清单内进行选择性微调。基于此,我们认为1)美国产业界与消费者同样对美方的制裁措施存在异议,本次加税名单最终执行力度还需进一步观察;2)美方将避免对产能集中在中国大陆的电子细分领域加征关税。


风险因素


“贸易争端”再升级,产业链毛利承压超预期。


投资策略


聚焦产业层面,中国凭借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师红利等独特优势,正逆风前行,加速产业升级,尤其是半导体产业,在国家战略推动下,正由低端向高端环节逐步实现自主可控。维持电子行业“强于大市”的评级。重点关注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推荐 兆易创新、北方华创、立讯精密、海康威视



【中信证券研究部  电子行业研究团队】


徐涛

中信证券电子组首席分析师

电话:010-60836719

手机:136-9149-126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妙法佛音  ·  【法师开示】极乐世界 妙不可言
8 年前
Python中文社区  ·  优雅的在终端中编写Python
7 年前
潮音乐  ·  晚安曲 | 天涯何处是归鸿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