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一起听一首曲子。
曲中的旋律,你一定非常熟悉。
如果没听过,
那你八成是00后。
诺基亚手机铃声,来源于西班牙作曲家弗朗西斯科·塔雷加所创作的吉他独奏《华尔兹》(Tárrega's Gran Vals)。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 Francisco Tárrega
1994年,它首次出现在诺基亚的经典机型Nokia 2110中。
受制于技术的限制,在这部手机上,这首曲子只有简陋的一个声道。
后来,MIDI和弦铃声出现了。
4和弦、16和弦、64和弦……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朋友,应该还记得,这曾经是手机的一大卖点。
那时还有专门的网站可以下载铃声,而且价格不菲。
千禧年开始的几年,是诺基亚手机横扫全球的几年。
这段铃声每天会响起将近20亿次。
热爱这段旋律的朋友将它改编成各种花样,比如下面这段交响乐队版的「诺基亚华尔兹」。
这里还有一段网友 Sagar Siddham 改编的混音交响乐版。
然而,有一个人极其厌恶这段音乐,
这个人叫斯蒂夫·乔布斯,他认为手机铃声应该是高保真的。
那时候他正在做一部被称为iPhone的手机。
他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想法。
2007年,第一代iPhone问世,终结了MIDI铃声的时代。
没过几年,市场上就再难见到诺基亚的影子。
接替诺基亚占据手机铃声排行榜首位的,是iPhone的铃声「马林巴琴」。
马林巴琴是木琴的兄弟,是一种有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音色圆润,音域较广。
马林巴琴演奏
然而iPhone的这段铃声,很可能并不是马林巴琴所演奏,而是来自Apple开发的音乐制作软件GarageBand。
这两段音乐,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出现频次最多的旋律。
它们可能在各种情境下响起,当然也包括它们不该出现的场合,比如课堂、电影院,以及音乐会。
听音乐会时,请将手机调成静音!
无论怎么提醒,总有不合时宜的铃声在音乐会中响起。
音乐家们先是愤怒,冷静下来之后,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观众并不会故意不关手机铃声,而是简单重复的告知已无法达到提醒的目的。
于是他们灵机一动,用另一种温和的手段提醒音乐会的观众,比如,把手机铃声改编成一部交响曲。
来看下面这段视频。
在音乐会的开始,听上这样一段音乐,我想再不会有人忘记将手机调静音了吧。
最后,再来个诺基亚铃声版本的「请将手机调成静音」。
虽然手机铃声可以如此美妙,但音乐会时还请调成静音。
祝大家赏乐愉快!
- 行走的音乐-漫游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