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中讲述了一位女子从恋爱到结婚,最终主动提出离婚的爱情悲剧。《诗经》提醒我们,我们更应该学会怎样去辨别,怎样去恋爱,怎样为人妻(夫),才会避免这样的结局。
古代的一夫多妻制为男子的多情提供了法律保障,现代的一夫一妻虽然在法律上限定了男子的留情自由,却也无法真正拴住他们的心,如此,便有无数女子因男子的变心出轨伤痛欲绝,因男子的抛弃而吃药上吊跳楼者为数不少,像女子一样的男子也是存在。古代女子在三从四德的礼法下,竟还有很多刚烈决绝的女子,因为男子的背叛,断然分手离婚,不得不让人佩服。
当然,这恶果也并非全为男子一人造成,女子的惯纵也加速了男子出轨的进程。这里就举例《诗经》的《氓》中那卫国女子,现代的姑娘、男子真的应该在这其中吸取点经验教训,也应该学学这份勇敢、坚强。
《氓》中的这位女子我们并不知道姓甚名谁,可她的形象却成为《诗经》中的典型,鲍鹏山在《第三只眼看〈诗经〉》中曾说,“《诗经》里最完美的女性当属那位卫国女子”,女子的决绝态度实在让人惊叹。
《氓》叙述了这位卫国的女子从热恋到结婚、遭到背叛、受虐、主动决裂的过程。一开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笑嘻嘻的氓假借换丝来求婚,女子因为没有媒人拖延了婚期,他便发怒,女子急忙安慰他说秋天就结婚,然后就开始了她痴痴的恋爱,时不时地登上那破旧的城墙望着未来的夫君,一会笑一会哭,真真让人心疼,这时男子也是爱她的,毕竟她年轻貌美,可供赏玩。结了婚之后,“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可怜的女子任劳任怨,岁月这把杀猪刀催老了女子的容颜,也改变了男子的心:“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变心也就罢了,还对其使用家庭暴力:“至于暴矣。”女子的心彻底碎了,再加上兄弟的嘲笑,觉得此情已终,无可再恋,悲愤地喊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那就算了吧!女子明明知道离了婚就难以再嫁,可她还是坚强果断地选择了离开。
而现在的时代已经改变,即便分手也能够再寻觅到爱情,对于伤害我们的人,便不必留恋,留恋越多,痛苦越多。我们要做的就是冷静理智,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勇敢地去等待下一份爱。
能够做到决绝刚烈固然可赞,然而,在悲伤的结局之前,我们更应该学会怎样去辨别,怎样去恋爱,怎样为人妻(夫),才会避免这样的结局。
女子与氓从恋爱到决绝的过程,使“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了即视感。然而婚姻本可以变成爱情的基石,不得不说这“坑”是他们一起挖的。开始在恋爱时,男子笑嘻嘻地拿着一块破布来换取丝绸,女子没看出男子的不可靠、不可塑;男子的脾气在恋爱时就不很好,而女子并没有看到这只是一个小苗,将来还会旺盛发展,就答应了秋天结婚,埋下了“悲剧种子之一”。
然而《周礼》中所言,“媒氏,掌万民之判”,没有“媒妁”的婚姻结合就相当于现代的没有经过法律认证的婚姻,而我们美丽的卫国女子在“子无良媒”的情况下就嫁给了他,而这氓连个好的媒人都找不到,一可能是其能力缺乏,二可能是其急躁,可见婚姻的基础并不牢靠,此乃“悲剧种子之二”。
结了婚,男子的意愿达成了,却不能为女子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这时女子的任劳任怨实际上就是对男子的骄纵,这骄纵在男子看来便不是一开始的爱,而是一种“应该做的”,加上当时的社会背景: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妇女在家庭从事奴隶般的劳动,经济上得不到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附属关系——成为“悲剧种子之三”。
而女子在辛勤劳动的同时,俨然将自己变成了一个黄脸婆和怨妇,时常抱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没有在自己身上多下功夫,保持容颜,此为“悲剧种子之四”。
可见,这坟墓他们从一开始恋爱就在建造,“总角之宴,言笑晏晏”:青梅竹马都没能让女子认清一个人的本质,要么是男子隐藏过深,要么是女子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不能清醒面对。
《氓》中的女子是对男子有过真正的爱情的,女子在乎的是“一夫一妻”的感情,为了男子付出何等惨痛代价后遭背叛虐待。虽然当初没有擦亮眼睛,在遭受如此命运后能够“静言思之”,实乃不易,她也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实际上爱情就是一场赌注,世上的人良莠不齐,我们在选择时应该保持理性清醒的头脑,万一被对方的虚伪迷了眼睛,揉一揉就看真切了,如果迷的时间过长,形成了这卫国女子的后果,也不要放弃自己,未来是无限光明。
子曰,“学而时习之”,男子、女子在恋爱中要记住这样的经验教训,经常反省自己,保持独立,学会尊重,敢爱敢恨,打破“婚姻是爱情坟墓”的牢笼,使爱情不断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