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采用先旧后新的配股方式,融资53亿美元。文章讨论了这种方式的几个关键点,包括融资模式的特点、配售价格与前一日收盘价的折让情况、市场反应和争议焦点等。还探讨了小米电动车业务的研发情况和对市场的影响,以及科技内卷模式的宏观影响。
如果是用于电动车研发,将有助于小米构建竞争优势和扩大市场份额;如果是高位套现,可能会对投资者造成负面影响。
小米整体业绩不错,但电动车业务是亏损的,需要通过配股融资。这侧面反映了造车是一个现金流极弱的生意。
科技内卷模式有利于消费者获得更具性价比的优质产品,但不利于资本。这种模式下,技术壁垒不容易建立,需要通过持续融资获得竞争优势。
小米先旧后新配股,几个关键点:
1
、先旧后新融资
53
亿美元,该模式无需股东大会审批,高效融资
2
、配售价格较前一日收盘价折让
6.58%
,虽然
“
先旧后新
”
大股东最终持股不变,但旧股抛售将扩大短期市场抛压
最大的争议点在于:高位配股到底是用于电动车研发还是高位套现?
如果是前者,那将更有利于构建竞争优势,通过研发搞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在智能化领域搞出差异化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构建护城河;如果是这样,那股价短期利空,长期电动车业绩兑现,股价能涨回来
如果是后者,也不是没可能,毕竟
BYD
之前也配过股,然后公告买了
600
亿银行理财
这事的宏观影响也是有的:
1
、小米整体业绩不错,但电动车是亏损的,需要通过配股融资,侧面严重了造车是一个现金流极弱的生意;
2
、再往宏观去引申,这也说明当前的科技内卷模式虽然有利于消费者获得更具性价比的优质产品,但不利于资本,因为技术壁垒不容易建立,需要通过持续融资获得竞争优势,而高度内卷的市场技术优势瞬息万变,换句话说,
EPS
的确定性不高
3
、正是因为
EPS
确定性不高,科技重估的行情在大
A
体现为融资买入(通过杠杆快速实现收益)并在近期业绩披露的不确定性环境下降低杠杆(上周五和本周一),在港股体现为具有
EPS
确定性的少数大厂获南向资金加持,是一个非常极致的结构性牛市,但这次配股对投资者来说显然很下头
4
、炒作“东升西落”的资金流动会受到影响,美股那几个喜欢搞护城河,吹泡泡然后搞回购,虽然不利于消费者但有利于资本;东大的融资内卷模式很显然是有利于消费者的,也有利于长期经济转型,但不利于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