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可能有些小小玩梗,但是我觉得这句歌词用在开头是真的很合适。其实小破手发出这个征稿之后,我便在思考这个问题:
所谓“普通”,到底要普通到什么样才算普通?
最近关于优绩主义的争论,关于在X书上看到外校同学“上南大了难道还普通吗”的争论,以及不管在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有的“你都拥有了XXX,你难道还普通吗”的疑问。其实我对这个问题一开始有很多复杂艰涩的看法,并也真的尝试在想用什么样的说辞证明我是一个“普通”的南大人。
后来想通了:“普通”就是同温层之间的交流?就像“在南大的普通人”就是南大人之间的抱团取暖。所以我最后决定,就单纯地分享一些我的经历,分享一下我的“否定之否定”想法。
我是毕业的校友,在南大时成绩没达到保研的程度,离保研边缘也有些距离,并不算优秀;没有什么班干部、学生会一类的经历,奖项可能也寥寥,至少什么“XX杯”,XX大创和XX奖我是本科期间听都没听说,大学本科四年未曾实习过一次。
至于为什么是这样,可能与争取这些东西但失利的同学不同,我一开始就没有参与到所谓“优绩”的争夺,即所谓的刷GPA、丰富学生经历、拿各种奖项、刷实习什么的,原因其实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出身偏远地区的我来到南大并没有这些概念,并不知道“原来还有这些东西可以争取”,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种“潜在的游戏规则”;
另一方面是我当时可能听过太多“XXX为了多一点分多一个保研名额然后做出什么惊为天人的事情”这一类消息,觉得争夺这些东西的过程是一个折磨人心力和道德水平的过程,会让人被“异化”变得不再是人。
总而言之,我在大学本科期间的生活就是硬选自己喜欢的课不看红黑榜、普通的上课,考前抱佛脚刷题,听很多自己很喜欢很感兴趣的话题的讲座,去认识很多校内外的同学一起玩耍,去看陶行知题过“想一想,死不得”的燕子矶长江边(纯看风景,我心理非常健康哈哈)。
一个人看过南京的著名景点夫子庙、很多人推荐的老门东、灵谷寺、红山动物园、南京城墙,
还有没有人怎么推荐的、
天气很好时非常敞亮开阔的朝天宫,一个人逛羊山公园、学则路、九乡河、经天路,学校里我也走过所有的地方:
晚上的香雪海和晚上没有路灯的、阴森的大气山、晚上不开门(白天好像也不开)的天文台、留学生公寓等等地方……
我的本科生活从未在游戏规则的道路上行进,可能真的就是在无心地一直漫游,做自己“认为喜欢做”的事情。
从我对自己生活的描述中好像看上去怡然自得,似乎变成了一种批判“优绩主义”和奚落那些在“游戏规则”中为之努力的同学的公众号故事,但是并不是这样。
脱离这种评奖评优的评价体系,必然也会带来痛苦的心路历程。没有了解“游戏规则”的我,必然是要为未来的出路而烦恼和挣扎的:
不高的GPA就意味着我保不了研(实际上我不止一次地为自己考不出好的GPA而伤心过);
没有奖项经历、没有实习就意味着我写不出简历,也很难去找到一些好的工作,况且不知道“游戏规则”的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找工作(没错,那个时候我连秋招、国考、选调什么的完全没有概念)。
那就剩下申请和考研两条路。理所当然地,当时认为自己好歹是南大人,考个研还是手到擒来的,结果就是两次考研均以失败告终,这中间经历过无数个辛劳的日夜和考研失败后两次近乎绝望的难过,深刻地告诉了我大学脱离“游戏规则”的结果。随后便是快马加鞭地拼命申请,最后侥幸申请上,才勉强有了出路。
申请上后我“痛改前非”,投入到“游戏规则”的道路中,入学之后就不停地实习,一天都未停下,增厚自己的履历,然后找工作,就这样熬到了现在。
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长期实习至今给我带来的疲倦和劳累也让我困苦,也让我意识到自己来到学校就没参与过什么活动,没有认真地看过周围的风景……我理解了那些在“游戏规则”中追逐的同学的困苦,也让我真正地做到了感同身受。
现在的我虽然没有什么顶级offer,但现在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事情,生活也平稳进行,最重要的是自己经历过逃离和步入“游戏规则”的完整的两段经历,让我也变得更为平和和接纳自己。
这些经历都是自己奋斗的道路和“爪痕”,没有什么好与坏之分,更重要的是接受它们。
以上就是一个老学长在进入南大,走出南大至今的,自认为“普通人”的经历。于我而言,写出这些东西并不想讲什么大道理,更不是想为“逃离优绩主义”的叙事背书。一是想分享自己的经历给可能看到的读者有启发;二是想和那些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在失意、在难过、在自卑的学弟学妹们一点灵光,让他们看到即使没有保研、没有评奖评优、没有顶级offer的南大人生活也不至于万劫不复至毁灭、坠入深渊,也能过得开心快乐而自洽。
坚信自己正在努力的道路!
我想正因为我们“普通”,所以我们在这条“普遍通行”的大道上,会有很多同行者和朋友吧,这么一想也未尝不是幸事。与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