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生儿容易养娃难,尤其是和老一辈们一起带娃!
宝宝出生后,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然后“前辈们”会热心地凑上前来传授各自的育儿经验。
很多老一辈们引以为傲四处相告的经验心得,已经被育儿专家点名关进“小黑屋”了!
如今,身处信息时代的年轻父母们不用再两眼一抹黑地行走在育儿小道上了,有什么不懂,上网一搜便知。
但,育儿哪有这么容易,家中的老人们总会时不时携带他们的独家秘方向你展示,即使存在误区,你是听还是不听?
观念的激烈碰撞总会擦除灿烂的火花,每个家庭都多少会受到这些育儿误区的影响。
于是乎,宝妈就会抱怨:“和婆婆一起照顾宝宝真是太难,婆婆简直不可理喻,这让我很苦恼”,而婆婆也会大吐苦水:“我也是为了宝宝好,你怎么就那么不领情呢”……
婆媳关系可谓是从古自今的千年难题,而因为隔代育儿观念不同,又往往会“火上浇油”。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究竟是哪些育儿误区破坏了友好、和谐的婆媳关系:
误区一:晒太阳可以退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导致皮肤、黏膜发黄的一种新生儿常见症状,一般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大多数黄疸都是生理性的,一般是出生后2~3天才出现,通常5~7天可以消退,早产儿持续的时间会稍微长一点,7~9天消退,最长不超过4周,不需要作特殊处理。
病理性的黄疸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者会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损害,甚至死亡。
病理性黄疸需要专业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指出,
光疗是最常用的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严重者可能还需要换血。
因此,无论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都无法通过晒太阳来达到治愈的目的,达不到效果的同时还可能造成宝宝皮肤问题。
除了晒太阳,喝葡萄糖、断母乳、口服茵栀黄等都是不可取的方法,新手妈妈们注意划重点哦!
误区二:不要让宝宝吃手,不卫生
宝宝到了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很喜欢吃手手,碰到什么东西都喜欢用嘴巴来啃一下、舔一下。
很多家长看到宝宝在吃手、舔玩具,担心不卫生就会立马阻止这种行为,
这是不对的
!
宝宝1岁前喜欢用嘴巴来探索世界,这段时期在心理学上称为"口欲期"。如果这段时期的家长对宝宝的口腔行为进行干涉,宝宝的口欲期得不到满足,年龄稍大后就会出现一些不良影响。
所以宝宝1岁前喜欢吃手、爱叼着奶头、舔玩具等行为都是正常的,妈妈不要去阻止TA,应该在保证清洁卫生的同时尽量去满足宝宝的需要。
误区三:宝宝便秘多喝水
看着宝宝憋红了脸蛋却拉不出便便,婆婆看着心急如焚,说那是因为宝宝吃母乳/配方奶后"上火"了,需要多喂点水。???
实际上,美国儿科学会(AAP)指出,宝宝6个月前从母乳/配方奶中已经能得到身体所需的全部水分,是不需要额外喂水的。如果给宝宝喂过量的水,容易导致其营养不良、加重肾脏负担、甚至会"水中毒"。
那么宝宝便秘该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宝宝很少出现便秘,如果宝宝出现便秘,应该先从其他方面找原因。
如果宝宝便秘严重,可以询问儿科医生能不能喂一些水或者果汁(特别是西梅汁和梨汁),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尝试在宝宝的食物中多添加一些高纤维食物,促进宝宝肠道蠕动,减少便秘。
误区四:添加辅食后就要吃盐
很多老人说,宝宝不吃盐会没有力气,也有的婆婆会说,不加盐没有一点味道,宝宝怎么吃得下!
一勺盐,险些成为婆媳大战的导火线。
那么到底该不该给宝宝吃盐呢?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辅食不应添加调味品,应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淡口味的食物有利于提高宝宝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减少宝宝儿童期及成年期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要不要给宝宝吃盐这个问题上,妈妈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过早给宝宝吃盐会造成TA肾脏的负担,对宝宝的身体百害而无一利。
宝宝满1岁后,可以稍微吃点盐,但也要坚持少盐原则哦!
误区五、捏鼻梁会变挺
刚出生的宝宝鼻梁塌塌的,听说每天捏捏就能让鼻梁变高,真的吗?别想太多了!
刚出生的宝宝鼻梁都会有点塌,但随着身体发育,情况会有所改善,妈妈不要心急哦。
给宝宝捏鼻梁不仅不会变挺,还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伤害。
经常捏宝宝的鼻梁,会容易伤害宝宝的鼻腔粘膜,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容易流鼻血。经常捏宝宝的鼻梁,鼻腔分泌物容易进入到耳朵,容易诱发中耳炎。
误区六:宝宝发烧要捂汗
每次宝宝发烧,婆婆都说捂上厚厚的被子,她说出一身汗就能退烧了。
千万别!!!
捂汗不仅不能退烧,还会对宝宝造成很严重的伤害。因为宝宝的体温调节机制很弱,捂得越多,越不利于身体散热,还可能诱发热性惊厥。
如果宝宝发烧,体温不超过38.5℃的话,妈妈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来缓解宝宝的不适。比如温水擦浴、温湿敷等,在提高环境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宝宝身上的衣服或者被子。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3个月以上的宝宝发烧可以喂对应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而6个月以上的宝宝就可以喂布洛芬来治疗。如果宝宝情况严重,建议及时送医院让专业的医生处理。
误区七:宝宝没牙齿,要嚼烂食物才能给TA吃
老人心疼宝宝,总觉得TA没牙齿或者牙没长齐会咬不烂食物,喜欢把食物放在自己嘴里嚼烂了再喂宝宝。
这是一个非常不卫生的行为!曾经就有过奶奶嚼饭喂孙子,导致孙子死亡的报道。嚼食竟然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真是不说不知道!
因为大人的口腔内含有很多的细菌,在嚼食的过程中,细菌会混进食物里,宝宝抵抗力差,容易造成感染。而且家长嚼食的行为还妨碍了宝宝咀嚼能力的发育,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其消化功能,甚至会影响宝宝发育。
在育儿的路上,我们披荆斩棘,没有经验不代表我们不会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啊!面对这些育儿误区,妈妈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但也不要和老人们据理力争,发生冲突。
大家都是本着一颗为宝宝好的心,妈妈可以尝试多和老人沟通,循序善诱让他们知道以前的育儿经验错在哪里,慢慢在科学育儿的道路上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