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百度百家号精选
百度新闻的实验室。专注于连接技术与传播,探寻更好看的新闻、更科技的传播、更前沿的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识星球精选  ·  小编节后已下岗,本文完全由DeepSeek生 ... ·  昨天  
笛扬新闻  ·  今天起,柯桥人请步行1小时! ·  昨天  
岳阳晚报社  ·  今起,岳阳人请步行1小时! ·  昨天  
猪价日记  ·  油价下跌“势如破竹”!2月2日调整后92,9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百度百家号精选

从古至今,优秀的内容创业者竟然都出自河南?

百度百家号精选  · 公众号  · 内容分发  · 2017-06-19 23:45

正文

天下名人,中州过半。

河南,地处中原地带,古称中州。 中州名人见于《二十五史》,事迹可查者不下5000人。先秦以后出产河南的名人大咖就有张仲景、张衡、谢灵运、玄奘、吴道子、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等,简直是“内容创业”的孵化地啊。


近日,内容创业者们再聚中原。刚刚过去的6月18日不仅是父亲节,也成为河南自媒体人的专属“节日”。上午,一场以“奔跑吧,百家号”为主题的创业跑活动在郑州绿博园缤纷开场。下午,百家号与来自河南本土及全国各地的数百位内容创业者,共同探讨如何对优质内容进行更多商业变现模式创新。



从古到今,河南创作圈都是人才济济,可古今的作者“待遇”却有着天壤之别,无论是针对内容创业者优厚的分润、扶持政策,还是多元化的发布平台。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看看中国的“内容创业者”所处的环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传播形式:没网络、没平台,古人的佳作如何流传至今?

好作品只有被传播出去才能闪闪发光。在没有百家号、公众号、头条号的古代,优秀诗词是怎么圈粉的呢?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古诗词、文章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即席赋咏 豪门权贵与王公贵族的宴席在当时可谓是最高效的选秀平台,虽然门槛高,但优秀的创作者及作品一旦得到赏识,加官进爵的概率也将大幅度提升。通常,骚客才子们受邀来到“中国好文章”的现场,以现场朗诵自己作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梦想。



呈示寄赠 这是当时比较普遍的方式,友人间离别的时候,有的专门以“赠”、“寄”为题,有的当面将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作为临别礼物。比如,杜甫和诗友苏涣在离别之际,苏涣就当面把自己的新作吟诵给杜甫。杜甫听后觉得不错,公开给苏涣一个五星好评。


墙壁题诗。 驿馆、驿亭、寺观等公众场合的墙壁和柱头,都是唐代诗人约定俗成的作品“发表平台”。家住河南的内容创业者白居易在《蓝桥驿见元九题诗》中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意思是他每次骑马骑到服务区,都绕着亭柱寻找有没有其他大咖留下的作品。


公开传唱 从诗经的时代开始,很多押韵的诗句都是通过吟唱而流传的,就如同现在的流行音乐。此时,古代的歌女伎女,在这些诗词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旗亭画壁”的故事,是指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位大诗人在酒楼组局喝酒撸串,听到歌女们在演奏,三人打赌比谁的诗被唱的多。


相比之下,现在的自媒体人就幸福多了。借助BAT的内容平台,内容创作者的优秀作品轻松变为爆款文章,迅速圈粉。以百家号为例,作者的文章不但能在手机百度资讯流中得到展示,在搜索结果中的也能获得收录。这就好比古代文人的作品有了“朝廷认证”,在榜文、公告中占据重要位置,效果当然完爆其他传播方式。



收入待遇:平步青云or穷途末路?古代内容创业者们的前世今生

不管是古代今代,对内容创业者而言,“生存”一定是首要问题。唐朝知名内容创业者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在32岁时被授校书郎,才算是靠“才华”正式步入了仕途。



两年后,白居易调职陕西当县尉,他打开工资条看了一下,每年有三百石的收入,觉得已经很知足了。然而,职位相当于一个小县长的白居易,攒了十年钱也没能在长安买得起房,只是在长安郊区租了四间小茅屋,买了一匹作为代步工具的马。


时间跳回到内容为王的今天,内容创业者们的待遇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作者入驻,各家平台纷纷拿出真金白银来补贴作者,自媒体只需投入精力,专心搞创作,自给自足不成问题,实现个人梦想的也大有人在。还以百家号为例,据公开资料,单个百家号作者最高月收入达34万元人民币。

34万元人民币在古代是个什么概念?在白居易生活的唐朝,一座拥有39间房、占地2.9亩的大别墅,拍卖成交价只有138贯,折合13.8万文。当时洛阳斗米(约10斤)10文,唐玄宗年间1文铜钱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3块钱,13.8万文就相当于40万元。

这就意味着,当代头部自媒体一个月的收入,放在盛唐时期,能在 一线城市长安买一栋 1933平米的大别墅!


著作版权:天下文章一大抄?这事可行吗?



古代有抄袭的文章的事件吗?自然是有的。

古人当时还没有著作权的概念,若想进入仕途还需凭借“文章”的好坏,因此,在利益的驱动下,整个社会剽窃、抄袭之风盛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