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教育
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为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学生提供择校、能力培养、海外升学等专业国际教育资讯。助中国家长实现教育突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苏新闻  ·  一大学突然宣布:停招27个本科专业! ·  昨天  
江苏新闻  ·  一大学突然宣布:停招27个本科专业! ·  昨天  
魅力儀徵  ·  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公告 ·  2 天前  
魅力儀徵  ·  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公告 ·  2 天前  
湛江日报  ·  湛江教育新篇章!两大教育集团揭牌成立 ·  3 天前  
湛江日报  ·  湛江教育新篇章!两大教育集团揭牌成立 ·  3 天前  
海南省教育厅  ·  解码《纲要》⑦ | ... ·  3 天前  
海南省教育厅  ·  解码《纲要》⑦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教育

指出这三大问题,上海最牛中学的资深外教说,英文写作也要套路!

外滩教育  · 公众号  · 教育  · 2019-05-27 07:00

正文

看点 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写作部分可以说是学生们最想“避而远之”的。那如何才能学好写作呢? 外滩君请来了我们的老朋友——任职于上海中学国际部的资深外教Mark Seeley,与我们聊聊英文写作那些事。下文中, Mark点明了 学习 英文写作 中的三大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写作能力。


文丨张楠    编丨Travis


近几年,中英文写作中似乎都刮起了一阵“反套路”之风。大约是高分的作文都隐隐约约透露出一种规范:相似的分段,趋同的例证,再佐以一串漂亮的句子,这种像是在田字格里玩涂色游戏的作文,很快被腻烦了。


看过了泥沙俱下的高分作文,我们也开始思考, 写作到底要不要套路?


“当然。”来自上海中学国际部的资深外教Mark Seeley毫不犹豫地说。“这是最基本的。”


Mark已经有十年的教学经验和六年的培训教师写作经验,这些经验被他记录成册,成为上中国际部的写作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教授过AP、IB、SAT、雅思等标准化考试计时写作的备考课程,而他的学生在这些考试中取得的高分则给他的教学法最直接的正面反馈。



Mark Seeley


听上去有种外教中的“高考名师”的意味。但见过了Mark本人后,外滩君却改变了这个想法,或者说,他是,但又不仅仅是。


他学术严谨,做派古典,列出一个 “禁用词汇清单” ,从源头上避免学生陈词滥调;每篇作文都跟着学生一起写,并展示给学生看;随时随地背包里都带着一本书,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并一再强调反对学生读畅销书。


Mark简明扼要地指出 中国学生学习英文写作的三大问题:没有正确指导、练习太少以及不重视。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学习写作,自由没有那么重要,规则更重要。”


“用更少见、更特别的词汇,那会让你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把话说清楚,把读者当作五岁的小孩一样,解释清楚你的观点。”


没有自由,请遵守规则


来中国十余年,Mark见过中国学生学习英文写作中形形色色的问题,混淆动词时态,惯用宏大而老套的句子开头,等等,但在他看来最糟糕的是——学生们拿起笔来不知道要写什么。


“他们对英文写作完全没有概念。”Mark直言,“学校里的老师们教语法,教单词,但这都是外围的东西,没人教他们写作。”


写作中会用到语法与词汇,所以老师们苦心孤诣把他们从写作中抽离出来教给学生,但同时也造成学生不知道怎么把它们放回去的问题。Mark认为,语法是很简单的,结构明确,有章可循。


当写作也有章可循,Mark说,它就不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因此,明确规则、遵守规则成为Mark的学生学习写作时最重要的事,同时,Mark也毫不避讳自己对于鼓励自由这种教学观念的不认同, “自由没有那么重要,规则更重要。”


“现在,很流行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老师们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期待他们写出新颖独到的观点。


拜托!他们才十几岁。”




课堂上,如果Mark什么都不说就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时,很多学生感到困惑,无从下手。在Mark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学生们还不知道规则,也没有人为他们做过示范和讲解。


因此,Mark的做法是, 把文章分解成一步一步,教学生最基本的东西。 比如,怎么写文章的第一句话,“谁,表达了什么观点,写清楚。”固定的句式,固定的内容。


听到这里,外滩君暗暗腹诽,这是不是有点太强势了?而Mark接下来的一句话更惊人了,“我教出来的学生,文章起首句,内容几乎是差不多的。”


不仅如此,Mark还明确要求学生的分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甚至,他还有一个“禁用词汇清单”,不准学生们在写作时用到。这正是“反套路”者们所抗议的,这似乎与我们追求的个性化教育背道而驰了?


来自美国的Mark当然明白这些争议,但他一语中的地指出,“ 先有规则,你才能打破规则。而我的工作,是要让你们知道这些规则,教你们遵守规则。




Mark一直保持着和学生同步写作的习惯,还会当做范文来展示,再辅以平日里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学习习惯。


他用这样强势的做法去告诉学生:“你找到自己的方法了吗?我想还没有,至少还不够成熟,我比你有经验,那就先按照我的方式来。”


“寻找你自己的声音,自己的风格当然重要,但我想,那是以后的事,不是中学写作教学的任务。”Mark笑着说,“嘿,我都还在寻找自己的风格。我们是在学习,在考试,不是在申请诺贝尔文学奖。对吗?”


简言之, 先做对,再做好。


但,对于学生写出的文章是不是会趋于雷同,过于依赖模板的隐忧依然存在。


“即使我这样严格要求他们的起首句、文章的分段、以及他们不能用哪些词,却不会出现两篇写得差不多的文章。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是两回事。况且,我有那么多的策略,让你显得与众不同。”




向专业作家学习写作策略


其实,当Mark说出中国学生学习英文写作的第二个问题,不练习时,外滩君是困惑的。中国学生向来以勤奋努力著称,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


Mark讲, 中国学生擅长练习做数学、科学的题目,却不擅长练习写作。


一来,跟上文提到的,长久以来缺乏系统的引导有关。

二来,学生并不知道要练习什么。

对于第二个问题,Mark简言,要向专业作家学习写作策略。(注意是策略,不是风格。)


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尽可能多地阅读经典文学,但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这总是一条有效却慢的路子。因此,Mark会把自己从优秀作品中看到的特质,提炼出来,供学生参考。


那么,Mark究竟有什么办法,帮助学生的文章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



1.文章结构清晰


Mark的写作课,基本围绕着分析性写作(Analytical Writing)展开。


题目会给出一个文本,需要写作者完成阅读理解、提炼转述、表达论证等内容,有点类似于国内高考中的材料作文。对于需要通过标化考试然后申请国外大学的学生来说,这个概念并不陌生。


“SAT里的作文题目基本都是分析性写作,题目中会给出一个简短的演讲或是关于政治、历史等领域的一段摘录,非虚构的材料。”此外,还有很多考试都青睐这种类型的作文题目,包括GRE、雅思等。


“其实,大学论文不也都属于分析性写作吗?论文主题就是你的文本,你需要分析思考,然后发表观点,列举论证。”




如前文所述,Mark强调规则,写作流程化,结构化。学生无需提笔即迷茫,“Step by step(按部就班)”即可。


“拿到文本,阅读,分析,列提纲,写作。”写什么?


第一,文本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


第二,你认为 为什么要 讲这么一件事?(观点)


第三,你是怎么知道的?(论据)


结构清晰,是一篇好文章的基础。 这有助于帮助写作者厘清自己的思路,在帮助读者更快地理解你的表达。


不管是需要在短时间内需要被阅卷老师快速概览的考试写作,还是长时间写作习惯的培养,Mark都认为这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




2.使用更高级的词汇


中文写作套路中还有一个值得诟病的部分就是,学生喜欢用华丽的语言,这让老师们发现内容的空洞后觉得索然无味。


因此,当Mark说出“在英文写作中,使用更少见、更特别的词语”时,外滩君还是小小惊讶了下。


看出外滩君的不解,Mark讲,“老师们怕的是学生文章中突兀的大词。我指的当然不是那样。如果文章内容过于简单,却使用一些宏大深刻的词语,一定会观感尴尬。”


Mark鼓励学生用更少见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那让他“眼前一亮”。


因此,他有一个单词表,这些更少见、更高级的词汇,会让文章增色不少;同时,也把一些被使用过多的词语汇集起来,组成“禁用词汇清单”,避免学生陈词滥调。




非母语写作最大的障碍,就是语感。


哪些词更特别却不言过其实,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Mark建议,读书、看电视节目、看电影、听英文歌曲、交外国朋友,都可以帮助培养这种感觉。


而他在教学中的做法是,采用了一种头脑风暴式的词汇教学,找同义词、近义词,串联比较。


当学生想表达“可怕”的时候,往往最先想到Scary。“有没有比scary更好的?frightening,很好。那再想想有没有比frightening更好的?”


当你想表达“好笑”,hilarious也会比funny更让人印象深刻。



3.把话说清楚


如果说一篇好文章最重要的特质,Mark认为,是清晰。清晰到什么程度?“我希望我的学生想象我是个五岁的孩子,我一无所知,然后请你详尽、具体地向我解释你的观点。”


尽管Mark建议学生用更高级的词汇使文章看上去更酷, 表达的语言本身是否准确明了,才是鉴别一篇好文章最根本的标准


“即使你有一个抽象的想法,也要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达,不要故弄玄虚。也不要畏惧重复解释你的观点,但是要注意,要使用不同的语言。”


如果要重复表达,Mark有两点建议:

一,用不同的措辞,单纯的重复毫无疑问是不讨喜的,也没有意义;


二,使用连接词,比如“That is to say(也就是说)”等,这会让文章看上去更清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