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编辑:董倩
来源:智谷趋势(zgtrend)
作者:林达理 西飞雁
我们中的大部分或许应该庆幸:自己不太可能活到2100年。不然,你会看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中国:
人口消失一半!
是不是不可置信?近日,联合国人口署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预计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出现倒“V”型反转,在低生育率状态下加速下滑跌破10亿至6.13亿。在不到百年时间里,从人口大爆炸反转为人口大坍塌。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分为低生育率、中等生育率、高生育率三种方案
来源:联合国人口署)
《中国统计年鉴2016》对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实证中国目前低生育情况。
中国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5,比人口达到世代更替水平所需的2.1低了整一半。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在本世纪末还剩下多少人口?6亿甚至更少?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到时候汉族还能守住第一的位置吗?你能想象得到,人口数大幅下滑会有多可怕吗?
2100年,看似遥远,却是大势已定。
01
本世纪中国人口雪崩式下跌不可逆转
人口和统计学者黄文政认为,即使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本世纪末中国人口也难以超过8亿。联合国对中国人口的低预测值(6.13亿)比较合理,而中预测值(10亿)严重高估,更不要说高预测值了。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者、《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更加悲观,他给出的低预测值只有4.8亿。
对于这一雪崩式的人口大萎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绝不可能!看看城市多拥挤就知道中国人口太多了!
实际上,城市的拥挤只是人们为获得人口集聚所带来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好处所付出的代价,与全国人口总量关系不大,而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更大。
另外,人的直觉往往是线性的,而人口数量是指数变化的。用线性直觉去判断指数变化的趋势,自然会高估短期效应,低估长期效应,而且对长期效应的低估会远胜于对短期效应的高估。
人口变化是典型的慢性问题,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段几乎看不到变化,但放在几十年乃至百年区间来看则是触目惊心。目前中国人口离峰值已经不远,而在峰值附近的几年,人口的上升和下降都会非常缓慢,这个特性更让人们难以认识到未来不远处的很大概率的坍塌。
如何才能拨开人口总量的迷雾,看到人口未来变化的汹涌暗涛?
现状告诉我们,人口问题一点也不乐观。
目前中国的人口增长主要来自惯性。从人口结构来看,中青年人数较多,80、90后虽比中青年少得多,但依然多于步入老龄化阶段的人口。
从每年出生人口的变化看。国家计生委公布2015年出生了1655万,2016年出生人口为1786万。易富贤认为官方数据过于乐观了,实际可能只有1200万左右。
也许1200万听起来还是挺吓人,但换成年增长率,我们已经在发展中国家垫底了。
人口年增长率百分比 来源:CIA世界概况
由于人口增长率受年龄结构等短期因素的影响,更能反映人口变化长期趋势的是生育率,通俗来说就是每对夫妻平均生育孩子数。生育率清楚地表明,中国人口增长已是强弩之末。
不仅生育率低,在未来十年,中国处于生育旺盛期23~30岁的女性数量还将萎缩40%以上。
两相叠加,在今后一代人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出生人口会降至700万以下。再放宽一些也就800万。
中国每年新生儿数量(1950-2100年)
02
汉族人口面临大塌陷?
比全国生育率更令人担忧的,是汉族的生育率。
由于执行了三十年不对称的生育政策,其他民族在中国总人口中的占比从1964年的5.77%上升到2010年的8.5%。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增加33154万,其中汉族增加28505万,少数民族增加4649万,就是说1982年占全国人口6.7%的少数民族在这28年间增加人口相当于全国增加人口的14%。
这两张照片可以直观看出这种生育政策的影响。它稍显夸张,但已经非常接近事实。
中国城市的生育观念,是一个大问题。过去30多年,城市已经逐步把一胎当成正常生育状态,农村也在向城市看齐。
即使完全放开生育,也很难激起人们想生孩子的欲望,生育政策留下的观念对汉族的惯性影响仍然很大。如今房价高企,看病上学成本增加,人工智能的挑战,城市间断崖式差距等因素的存在更加强化了“自我设限”的持久性。
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经济将持续发展,人类发展指数会继续提升,这一指数与生育率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作为发展程度较高的主体民族,汉族的生育率将持续不乐观。
东亚文化圈为全球生育率最低地区
03
中国已陷入低生育陷阱,
世界其他民族还好吗?
各种证据表明,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让人口始终都是一个问题,现在是比长期高生育率更棘手的低生育率陷阱。那么,与此同时,世界其他主要民族的情况是怎样?
我们特地在世界范围内选取了一些大家熟知以及关心的民族,列出人口数据,来进行对比。
在绝对人数方面,汉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单一民族,人口约13.85亿,排名第二的是印度斯坦族,人口为5.41亿,还有主要位于印度南部的达罗毗荼人2.17亿。
而大家以为人数可能超过汉族的阿拉伯人,其实只有4.62亿。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穆斯林信徒都属于阿拉伯民族。
英语虽然是世界第一大语言,但真正发源自英伦三岛的不列颠后裔只有2亿人。德裔却远多于德国人口8000万,达到1.5亿人。
在生育率方面,由于很多民族都是跨国分布,因此很难按照民族生育率来统计,只能按国家来统计相关数据。按照人口世代更替最低要求2.1计算,
目前全球平均生育率为2.4,但有约三分之二的国家(民族)已经处于世代更替水平不足的阶段。
除了上面提到的中国大陆生育率为1.05,东亚文化圈里的
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的生育率均低得吓人
,分别为1.18、1.12、0.94;另一个华人国家
新加坡更是只有0.81,排名全球倒数第一。
目前,全球生育率最高的国家普遍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达到4以上;其次则是大多数伊斯兰国家
,它们基本在2.5以上,如也门的3.91、约旦的3.17、叙利亚的2.6等。
号称最聪明的民族的犹太人,也高度重视教育,而他们的祖国以色列的生育率却高达2.68,远高于中国,看来教育没有拖生育的后腿。
再看“少子化”的地区。日本2015年的生育率虽然同处低位,好歹也有1.4。连韩国也有1.25的生育率,远比中国的生育率喜人。
少子化与超老龄化重压日本
由此可见,
中国人口危机可能是未来我们面临的头号问题。
04
人口跌至6亿,将有多可怕?
低生育率对中国未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远超过大部分人的想象。
新生人口减少,中国面临的是问题是人口结构得不到优化,
老龄化挑战日益严峻。
人口学者姚美雄判断,中国未来人口将呈现严重少子化叠加快速老龄化、适婚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结构扭曲状态。可想而知,中国未来将面临的养老压力、劳动力短缺压力以及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问题。
经济活力不足,反过来也进一步抑制生育水平。
人口学者梁建章认为,低生育率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中国城市长期实行“一胎化”,农村通常生女孩的家庭才可生二胎,因此执行政策的家庭一般最多一个儿子。中国曾有“独子不当兵”的传统,很多国家也对独子从军有特别规定。但长期的生育政策导致独子成中国兵员主体,这将影响中国的战争潜力和外界对中国战争意志的判断。
长期低生育率还会恶化财政收支而挤压国防经费。中国近年国防工业突飞猛进,与发达国家的装备差距逐步缩小。这得益于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但人口萎缩将削弱这些基础。维持同等军力,人口减一半,人均分摊增加至少一倍。
目前的生育状况也在改变中国边疆的地缘政治形势。
清末民初内地民众的“闯关东”确保了中国人在东北的绝对多数,让东北几经波折却未丢失。
但目前东北出生人数持续萎缩,生育率远低于周边的朝鲜及俄罗斯,就算稳定在现有水平,最终也只能保持当前一半的人口。低生育率下的东北经济发展低迷。
虽然主体民族在中国的地位难以动摇,但局部地区情况复杂。新疆建设兵团是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力量,其汉族人口自1990年代可生二胎,但生育率却徘徊在1.0左右,使兵团当地汉族每隔一代减少一半,完全有悖于建立兵团的初衷。在华南一些地区,劳动力短缺让非法移民更容易获得工作。
人口兴衰论学者认为,人口剧减将会导致中华文明衰微。
中华文明强韧的生命力和传承性很大程度归功于主体民族顽强的生育文化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但是,作为一个文明,中国现在并无人口优势,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被印度、伊斯兰文明大幅赶超。
世界主要文明人口相对比例的变化趋势
西方社会学之父孔德曾断言,“人口即命运”。
一个文明或种族,不论其科学、文化或社会发展的成就有多高,如果在繁衍后代上长期处于劣势,最终必将没落。
幸运的是,中国在人口即将抵达剩余高峰的前夕,突然醒悟。用最快的时间,连续出台政策,试图扭转过去的剩余政策导致的强悍的负效应。
虽然,从历史的经验来看,生育率一旦进入超低速就很难被扭转,只能寄希望,中国能够再次创造奇迹,避免出现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口坍塌。
.
.
.
.
.
.
以下是近日的“
财经要闻
”
支付宝开始
在肯德基启用刷脸支付,为全球首次商用
中国新闻网:9月1日,支付宝宣布在杭州万象城肯德基的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不用手机,通过刷脸即可支付。这是刷脸支付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用试点。“看脸吃饭”全程如下:在自助点餐机上选好餐,进入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刷脸付”,然后进行人脸识别,大约需要1-2秒,再输入与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确认后即可支付。支付过程不到10秒。如果是首次使用,用户需要先在支付宝App上开通此功能。
高考状元姚刚:46岁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55岁被查
法制晚报:31日上午,最高检发布消息称,依法对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姚刚以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姚刚1980年即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学习,后公派日本留学,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博士。1993年,姚刚任证监会期货部副主任,是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的创始人。2008年2月姚刚升任证监会副主席,年仅46岁。作为证监会“二号”人物,姚刚执掌发审大权13年,也被称为“发审皇帝”。
天然气价格下调:供暖出租车等行业一年省出70亿
央视财经:记者30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根据天然气管道定价成本监审结果下调管道运输价格,结合天然气增值税税率调整情况,将各省(区、市)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100元,自2017年9月1日起实施。目前全国非居民用气门站平均价格在每立方米1.7元左右,经过这次下调后,每立方米价格将降低0.1元。按政府管理价格的非居民用气约700亿立方米测算,每年将直接减轻下游工业、发电、集中供热、出租车,以及商业、服务业等用气行业企业负担70亿元左右。
全中国靠六省一市养活? 媒体:纯属忽悠
人民日报:最近,有一篇叫做“中国财政真相”文章火了,里面的“奇葩”观点吸引了很多眼球。它的主要观点,是把每个省和计划单列市比作一家公司,它通过辖区内的经济活动赚取财政收入,同时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开支。如果A省开支超过收入则需要中央财政来调节,让富有的B省来补亏空,这就是所谓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这样的观点下,文章得出了一个结论:六省一市努力赚钱养国家。中国财政科学院副院长白景明表示,任何一个省的财政支出,不是想花多少花多少,都是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来的;发行多少国债和地方债,也不是拍脑袋决定的,都是有法律程序受到严格控制的。
国务院批准:
国电与神华集团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
凤凰财经:国资委网站28日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联合重组。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国电集团资产总额达到8031亿元。根据神华官方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4月底,神华集团总资产达10143亿元。两家公司总资产超18000亿元。至此,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户数已由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的196家降至目前的98家。
1、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加快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
新华网:正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建议,加快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财政部部长肖捷同时表示,研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杨卫委员说,1至7月,个人所得税上升18.5%,建议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
2、下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3700亿逆回购和1695亿MLF到期
财经网:数据显示,下周(2日-8日)央行公开市场有3700亿逆回购到期,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1400亿、700亿、1600亿、0亿和0亿,此外周四还有1695亿中期借贷便利到期,无正回购和央票到期。
3、央行8月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340.4亿
央行网站: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2017年8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340.4亿元,其中隔夜28.03亿元、7天227.07亿元、1个月85.3亿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有利于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8月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220.18亿元。
4、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优化 沿江高铁加快构建
财经网:根据铁路部门消息,讨论许久的上海至成都沿江高铁,已经正式提上日程。沪蓉沿江高速铁路,又名“沪汉蓉高速铁路”“沿江高铁”,主要由成渝客专、渝利铁路、宜万铁路、汉宜铁路、合武铁路、合宁铁路、沪宁高铁组成。成都—重庆—武汉—合肥—南京—上海沿江高铁通道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
5、发改委:9月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
中国新闻网:据发改委网站消息,9月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自2017年8月18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期以来,国际市场油价继续小幅波动,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9月1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8月18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同时考虑8月18日未调价金额,累计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
6、十一火车票今起网上开售 9日可购长假最后一天票
中国新闻网:今年中秋节(10月4日)与国庆节假期重合,形成10月1日至10月8日的8天连休,探亲、出游客流高峰也将重叠。记者从12306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了解到,今年十一假期首日,也就是10月1日的火车票将于9月2日起开售。返程购票中,9月9日即可购买长假最后一日,也就是10月8日的火车票。
7、苹果正式发邀请函:9月12日新总部发新iPhone
华尔街见闻:9月1日,苹果公司正式向媒体发出邀请函,宣布秋季新品发布会的时间定于美国时间9月12日上午十点(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1点)在史蒂夫·乔布斯剧院举行。苹果预计在这次新品发布会中将会面向各个产品线推出新品,其中搭载蜂窝数据的第三代Apple Watch和支持4K视频的Apple TV将会率先登场。随后就是iPhone 7的升级版本iPhone 7S/7S Plus,而压轴登场的无疑就是十周年纪念款的iPhone 8。
8、北京新机场交通中心主体结构封顶 计划2019年建成通航
北京日报:2016年5月9日,北京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工程开工建设,经过480天的建设,这座未来将满足每年1亿人次出行需求的巨大机场已经初具规模,机场的综合交通中心工程主体结构实现全面封顶,航站楼主体结构也已经成形,将于年底实现全面封顶,2019年建成通航。
9、沪指9月开门红继续创本轮反弹新高 周期股强势领涨
财经网:周五,A股迎来9月首个交易日,沪指延续强势表现,最终小幅收涨0.19%,收报3367.12点,收出9月开门红,盘中最高涨至3381.93点,再度创出本轮反弹行情新高。两市合计成交6409亿元,行业板块多数收涨,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周期类股强势领涨。
10、下周解禁市值786亿元 解禁压力环比本周增近七成
财经网:下周两市将有44只股票、共计有87.93亿股限售股迎来解禁,解禁市值合计786.31亿元,环比本周增加67.16%。下周解禁股票中,解禁市值超过1亿元的股票有30只;其中海航控股是解禁市值最大的股票,金额高达152.59亿元;海航控股是解禁股数最多的股票,解禁股数为46.24亿股;其次,世纪华通、福斯特、江阴银行、坚瑞沃能、新希望等股票的解禁金额也比较大。
11、近500家上市公司千亿资金征战股市
中国证券报: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共490家上市公司进行股票投资,初始投资金额合计达1252.45亿元。“炒股”成绩成为业绩“双刃剑”,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投资收益大幅增厚半年报业绩,有的上市公司则因股票投资失利而被拖入亏损泥潭。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在主业稳定、现金流充沛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股票投资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投资收益,丰富投资组合。不过,在主业不振的情况下,以“炒股”为生则是“不务正业”,不但会加大公司业绩的波动,还会侵占发展主业的资金,拖累公司主业发展和业绩表现。
12、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净利合计1.67万亿元 石化油服成亏损王
证券日报:今年上半年3344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合计1.67万亿元,而去年3342家公司净利合计为1.42万亿元。净利润超亿元的公司共有1274家,而去年仅有1040家。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的公司共有667家,这667家公司中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占了多数。另外,有12家公司净利同比增幅超100倍。但是仍有319家公司出现亏损,有1021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出现下滑。石化油服半年报亏损22.85亿,是今年上半年亏损最为严重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