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发系列
皮一下,改了个标题。
一)推广
我偶尔也会向朋友推荐一下水库的公众号,好东西不能独享嘛。
“
来,给你看个不一样的公众号。你可以翻一下目录。”
“
好好好。目录?我怎么没看到啊。”
“
在左下角。”
“
哦哦。咦,这篇点不开啊。”
“
哦要回复编号的。”
“
回了,没反应啊。”
“
额,你多加了个空格”
“
还是没反应啊。”
“
噢,你数字打错了。怎么样,你沿着目录看五篇,包你停不下来。”
“
可是我没兴趣啊。好像是什么经济金融的。”
一口水吐出来。
原来,当我们直呼大开眼界,刷新三观的时候。还有人,完全不感兴趣。
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人会关注水库呢?
很多人都会说,水库的文章是从来不转发,只会私戳分享给最亲密的朋友。
大概有两个理由。
一是怕被周围的人当作“三观不正”。
二是绝学不可外传,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可是水库是要普及科学的。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真正的科学怎样才能得到普及。
既然是真正的科学,那就会有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它与一般人的观念有一定的冲突。
好比《家》里的进步青年回到家,“妈,我要剪短发!”
“
女孩子剪什么短发?”
好像天要塌了,第二天就登报跟你断绝母子关系。
其次,它的内容未必简单。
从内容的复杂程度来说,养生鸡汤和正统医学的区别就在于,鸡汤极其简单易懂。读医是个很苦的历程,从解剖生理,到内外妇儿,苦学八九年,才只是打好了基础。而网上传的各种文章,都想让你三分钟学会全部的医学。
好比高血压,正统医学会列出12345条病因,还有什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一张复杂的说明图,令人眼花缭乱,困得想睡觉。
而养生鸡汤,只要说,人体中少了什么什么,只要补上就行了。
一般人的脑容量,是接受不了真正的科学的。
因此,科学的普及就像IP的打造一样,是要投入大量资源的。
比如环保主义,翻看小学课本,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要把老虎留给子孙后代,能源马上就要枯竭了,写满了每一页纸,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背书啊。
然而好比哥白尼伽利略,科技的最新成果是得不到正统的背书的。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我在小屋子里苦思冥想,找到了宇宙的终极真理,我该怎么推广呢?
二)下层
理论的普及,主要有两条通路。向上层渗透和向下层渗透。
下层的特点是人口众多,脑容量小,关心眼前利益,讲究实际。
清末外国人来到中国以后,获得了传
*
教的许可。他们怎么展开的呢?主要是砸钱推广。和今天O2O是一模一样的。
修教堂、修学校、修医院。
加入我们,那你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免费的青霉素。不信的话,回家熬草药抓蚂蚱去。
加入我们,犯了事你躲在教堂里,教产不可侵犯,官府也不能对你做什么。
于是大批社会小混混大喊,好呀,背着麻袋牵着驴走进教堂。
这让那些本分的良民极其不满,最后酿发了教乱。义和团为什么要砸教堂,就是发端于此。
但是利益引诱只是第一步。好比先让你下好app,接下来还要慢慢教育用户。比方说,你需要个简单明了的口号。我脑容量小,你最好一句话说明白你要干嘛,我还要去砍柴呢。
“
一切皆有可能。”
“just do it
!”
为了传播很可能还要调整自己的内容。
唐朝的时候中国有这么几本经书。
《移鼠迷诗诃经》
《夷数迷诗诃经》
这是什么呢?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啊。
其实就是
《耶
*
稣弥赛亚经》
再比如佛教传过来的时候,你们的神怎么称呼啊?
佛陀、浮屠、浮头、没驮、步他……
最后只剩下一个佛。
因为歧义最少。最不容易产生其他联想。
(所以鸿鹄怎么读,根本不重要。)
我们现在用的语言,都是经过了几百几千年的竞争,脱颖而出,最耳熟能详的。
也就是说,只有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东西,才能活下来。
底层推广,最方便的方法是现身说法,人们只相信身边的例子。
你说隔壁小区张奶奶,得了癌症,一筹莫展,后来用了我们的产品,马上就好了,前几天还在楼下散步呢。
1942
里的张涵予,一看到死人,就出来吹拉弹唱,警醒世人。
三)精英
一句话总结:
底层推广速度慢,心累。
老板,那我们换个思路行不行?
我们走高端路线,向上层渗透。和大佬促膝夜谈,大佬一拍大腿,“赏”!然后一纸诏书,老板一个KPI,一份文件,就给你推广下去了。看起来是最方便的,只要能说服老大,剩下的不用费心了。
诸子百家走的都是这条路线。孔子周游列国。
本来推广最难的就是给别人一个听你的理由。
好比路上推销,要不要学英语。多半没人会理你,因此要送小礼品,要哭晕认怂。
然而有上面开路就不一样了。KPI下达下来以后,这就是理由了。上行下效。好比老王需要多运动,老婆怎么劝都不听。新调来的boss喜欢打篮球,老王马上天天练球。
所以上层传播是不是最容易呢?
当然是,以上全错。
首先,你怎么才能见到大佬呢?
康有为公车上书,结果写的东西全被截住了。
其次,上层更难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