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热爱读书的人一定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不少人喜欢在纸质书上划线写批注,也有人习惯将书摘、感悟记录在便签上,或者花大量时间摘抄在笔记本上,看着满满的摘抄和笔记,成就感爆棚。但当笔记达到一定数量后,很难做到反复查阅或随时调用。
现在流行的很多读书笔记方法,都只陷于「记录」的囹圄之中。但
读
书笔记的目的,是将书籍中的有效信息提炼出来,为我们所用。
所以,记录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后续的调用和输出。
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曾经也用这些方法来记笔记,但他很快就发现常规的读书笔记方法是围绕单本书籍进行,每本书之间缺少联系,也就是说,你很难将自己读过的书全部串联起来,更不用说构建知识体系。
所以,他不再追求读书笔记的“完整”和“统一”,而是将笔记写在小卡片上,用编号的方式整理卡片,并随时加入新的卡片。这样做成功打破了书与书之间的“壁垒”,所有笔记全部打散,每本书传递的知识也被巧妙链接起来。
这种用卡片做笔记的方法,称为
「卢曼卡片盒笔记法」
。
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中,作者申克·阿伦斯受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启发,建立了一整套阅读、思考、提出想法,到发表作品的工作方法。那么该如何实践卡片笔记法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卢曼的卡片盒里有哪些笔记。按照笔记的内容流转过程,卢曼的卡片笔记分为三类:
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
。
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
记录的是灵光乍现时的想法。如果你习惯边阅读时边在书上做批注,那么不妨用卡片来完成这个动作,不过要记住的是,在做闪念笔记时,不需要用词准确,更不需要过于追求文笔,只记录关键词、重点句即可。
闪念笔记不要放进卡片盒里,你要做的是记录,然后在2天时间内整理闪念笔记,并思考哪些才是真正有用的信息。经过筛选后的笔记才值得留下,而筛选后的笔记就是文献笔记。
文献笔记(Literature Notes)
和闪念笔记不同,每一张卡片上都是你精心思考和提炼出来的内容。这样的笔记才能进入卡片盒中,作为你的知识储备和灵感来源。
很多学生在听到文献时,可能会立刻想到论文中的文献综述,但和传统笔记不同,文献笔记不需要摘抄原文,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原文转述为自己的语言,并将引文记录在卡片上。
文献笔记上需要记录转述的引文和文献的来源。当一张文献笔记卡片完成后,需要将它做好编号,放到你的文献卡片盒中。
除了文献笔记以外,还有一类笔记能进入卡片盒,那就是永久笔记。
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
不仅仅是转述引文,更重要的是记录你的思考。比如,当你记录了A知识点以后,你需要思考“卡片盒中是否有相关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
记完笔记后,你需要给你的卡片笔记
打造一套编号系统
。
卢曼为上万张笔记都做好了编号,这样做的前提是他设计了一套编号系统,卢曼的编号思路很简单,按照主题分类,并用字母+数字的形式完善编号,比如社会学是A主题,心理学是B主题,那么所有社会学的卡片都会以A开头,如A1、A2……心理学则是B1、B2……
同样,还可以继续按领域或主题细分编号,比如A1代表社会学中的某一流派,那么和该流派有关的所有笔记都可以延续编号,如A1-1,A1-2……
正是由于这套编号系统,卢曼才能将9万多张卡片笔记整理成层次分明、结构有序的知识体系。每次往卡片盒里添加卡片时,他都会回顾一遍过往笔记,从而加深对某一信息的理解,并不断补全完善自己的知识树。
记录只是第一步,只有复用、输出,才能产生知识复利。
那么,一定要像卢曼那样用纸质卡片完成卡片笔记法吗?
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作者指出,可以用任何介质、任何软件写卡片笔记。你可以用纸质卡片,也可以用本地文档,但最好选择一个可以建立笔记之间链接的方式。
印象识堂优秀作者@沐一 就用印象笔记来写卡片笔记。
1.在印象笔记中创建2个笔记本,将笔记本命名为“文献卡片笔记本”和“永久卡片笔记本”。
2.在阅读时,及时将引文转述至文献卡片上,并根据文献卡片,将想法和思考整理到永久笔记上。
此时要注意,千万不要试图在阅读完一本书后才开始记录。
3.笔记本中涵盖内容、所涉领域各不相同,在制作单张卡
片时需要填充内容:
-
写标题(简短标题/关键词)
-
选择【标签】
-
标注段落出处
-
链接笔记本中相似内容
4.善用【搜索关键词】和【标签】功能,完成对
现有笔记内容提取。标签设置时,尽量使用大类区分,可以参考学科分类;这样既不会使标签系统太繁杂而至瘫痪,也不会因过于简略而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