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接上一篇:
夏朝的霸权旁落与九尾狐有什么关系?
事件的影响力有大有小,能够大到影响文明走向这种级别的事件,通常都是大规模战争,比如炎黄之战,秦朝统一战之类的。
然而在上古时期,一桩鲜为人知的桃色凶杀案,却成为影响文明走向的重大事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欲知事情来龙去脉,我们接着前文的话题说起。
帝喾的次妃简狄吞了鸟蛋所生的孩子,并不是叫做蛋生或者生蛋,而是叫做契,不仅成为商朝之祖,而且他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国商人。契的后代,就成为与九尾狐纠缠不清的夏朝的掘墓人。
这个蛋生的孩子与九尾狐的故事,后来就拍成了一部动画片《天书奇谈》。
咳咳,其实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恰好都有蛋生和狐狸罢了……
契所作的约定——契约,也就成了最早的商业合同。以契的名字命名的与商业有关的词语比比皆是,例如:契卷(互相约束的证据)、契印(骑缝印。预备分离后对证用)、契箭(作符契用的箭)、契面银(回赎或悔约时,按照契约规定须付出的费用);此外,古代在龟甲、兽骨上灼刻文字和灼刻文字用的刀具,皆称契刻。
契的本行是观测天文,指导农业生产,因此虽然他不像异母兄弟后稷那样成为农业专家,但对于农业也是颇为在行;契特别擅长用火烧出上佳的陶器和金属冶炼,因此后来成为火神的象征。而陶器和金属冶炼是当时最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因此可以说,契对于制造业发展也是颇有心得。
说白了,契所做的事情就是用先进的科技来指导生产活动,在实体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发展商业。因此,
契并不是只做贩运这么简单,而是农工贸一体化运营,从一开始就是以实业促进流通的集团化发展的路子。
契的部落粮食大得多,陶器也又多又好,于是与周围部落做生意越做越大,就逐渐兴旺发达起来。契被赐姓子氏,他的封地被称为商丘,
甲骨文中,子姓生活在(山)冈上,就是“商”。
因此,商丘
成为商族的发源地、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丘因此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
契所开创的这个部落名称——商,也成了一切交易活动的代称。
河南商丘市的地标雕塑
商族和犹太族一样,都是善于经商的民族,当然,两族对于猪的态度可以说是势不两立。与万年受气包犹太族不同,爱吃猪肉的商族很快就繁盛壮大起来,并成为地区的主宰力量。
为啥我这么笃定商朝爱猪呢?下面这货就是明证。这尊栩栩如生的铜猪尊,据考证是商代祭祀时盛酒的容器。猪尊的盖上有凤鸟,这可是商朝自身的图腾,说明该物必然是相当尊贵的。根据考古发现,商朝时期养猪非常普遍,甚至还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养猪场。
商朝养猪业之所以这么发达,可能与
商族第七任首领——王亥有关,这个人也是王姓的始祖。在甲骨文中,亥是豕的异体字,这两个字都是表示猪的意思。王亥这个名字八成是“养猪大王”的意思,说明他很会养猪,很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致富能手的气息。
位于商丘的商祖祠的王亥塑像
王亥的突出贡献还不是养猪,而是驯服了牛马,并且发明了牛车这种交通运输工具,史称“王亥服牛”。
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商族的生意做得更大了。以前商族也只能是跟附近的部落做生意,牛车使得生意范围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倍,可以与更远的部落进行交易。
像这样赶着牛车到处卖东西,对于其他部落来说是个新鲜事,因此其他部落的人们一见带着物资到处进行交换的人,便以为是“商部落的人”,后来便简称他们为“商人”。
后来,其他部落后来也慢慢出现专门贩运的营生,但是习惯已经养成,凡是做买卖的人便统统被称为“商人”,把经商这种职业称为“商业”,卖东西的店铺被称为“商店”。
商族人之所以能通过四处贩卖货物致富,关键还在于夏朝建立的天下秩序,否则出门就被劫道,走路收个税,也就没法经商了。因此可以说,商族是搭着夏朝的便车发展起来的,是“夏朝治下和平”最大的获利者。
王亥开创的赶着牛马车拉着货四处贩卖的方式,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广泛存在于我国诸多乡镇中。因为他的影响力实在巨大,因此人们将他而不是他的祖先契作为商人始祖,也是可以理解的。王亥就成了发展商贸,搞活经济的华夏第一人。
在王亥这位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商族部落也就成为华夏地区首先富起来的第一批榜样。
据《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1813年,商丘王氏兄弟贸易商行的董事长王亥和总经理王恒两人,从老家河南商丘出发,载着货物,赶着牛羊唱着歌,长途跋涉到了河北易县附近做生意。
王亥带着商队出行的场景
这也成为王亥最后一次出门做生意,因为他死在了易县。
易县附近有个部落叫做有易氏,有易氏的部落首领绵臣见财起歹意,杀害了王亥,赶走了王亥的随行人员,夺走了商队的货物。
更广为传播的说法是:有易氏的首领绵臣看到王亥他们到来,十分高兴,不仅好酒好肉招待,而且举办了一场篝火舞会。王亥是一个舞蹈高手,他的舞姿吸引了许多有易氏的女子的青睐,各种眉来眼去,郎情妾意,大家可以自行脑补。
要是其他女子也就罢了,绵臣的老婆看上了英俊潇洒又多金的王亥,王亥也是来者不拒,于是俩人发展了一种超友谊的亲密关系。
被下半身支配的王亥,还不知道自己惹下了天大的祸事。
绵臣得知自己
被戴了绿帽后,没有像帝喾那样选择大度地原谅她,而是暴跳如雷,
发誓要报仇雪恨。他趁着王亥喝醉酒醉醺醺地回房睡觉的时候,派刺客拿着斧头从后门潜入王亥的房间,把他的身体切成了八块,然后一不做二不休,夺了王亥的财物。
第二种说法似乎更符合史实。著名的未经和谐的真心话史书《竹书记年》上,清清楚楚地记载着这段风流韵事:
“殷侯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
汉朝班固在《汉书·古今人表》中,将上甲微和其父亲王亥列在“中上”这种人品,似乎认为他们行为是有瑕疵的。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总之绵臣图财害命的罪名是跑不了的。在今天来看,这就是一桩普通的刑事案件,但是在那个时代,却是轰动一时的大事。当时的人们跟现在一样爱传播八卦新闻,这桩桃色的凶杀案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天下,人们纷纷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王恒逃回商丘后,将这一悲剧告诉了自己的侄子,也就是王亥的儿子上甲微。上甲微悲愤万分,于四年后带兵攻入有易氏的地盘,杀了绵臣为父报仇,并吞并了有易氏。有易氏的遗族迁徙到如今的北京一带,成为后来的中山国以及燕国的祖先。
商族本有兄终弟及的传统,但是由于叔叔王恒离奇地失踪了(这也是一桩无头迷案,牵连甚大),于是上甲微顺理成章地继任了商族首领之位。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有人考证说,有易氏又称有狄氏,就是商朝始祖契的母亲简狄所在的那个有娀氏。简狄的名字中“简”是其名,“狄”是其姓,而狄、易二字古代音同可以互通,因此简狄这个名字又可称“简易”。
有易部族在文化上最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以鸟为图腾标志,二是擅长观测日月星象以定历法。《周易》中贯穿有很多重要的概念和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易”,其次就是“简”。“易”“简”并称,犹如乾坤并称、阴阳并称。有易部族是由于其擅长掌握变易之术即八卦和占卜之术而得名。
也就是说,这个有易氏部落,并不是毫无关系的“路人甲”,而是跟商族有密切血缘关系的部落。这一谋杀及复仇事件,说明在金钱和利益的冲击之下,上古联姻形成的血缘维系的关系逐渐瓦解,开始让位于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此后,王亥、王恒之子为夺权位进行了反复斗争,各用计谋,不厌其诈,最后是上甲微取得了胜利,而如何能保证他的统治世代相继,绵延持久呢?
唯一的答案是从上甲微以后,领袖人物开始在王族中世代相继的制度已经确立,原始氏族社会的残余——军事民主制度,以及首领职位传承须经议事会议选举或认可的民主形式已被废除,与人民大众相分离的公共权力从此确立,这标志着国家的形成。
这一谋杀及复仇事件,不仅仅与王亥父子和有易氏相关,对于后来建立的商朝的影响非常深远,甚至影响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历史走向。为什么这么说呢?且看下篇分解。
(未完待续)
本文属于《金融看世界》系列,前文见:
伟大的罗马帝国亡于一场必败的货币战争?
罗马共和国的挽歌:金融危机、中产阶级破产以及两党斗争白热化
罗马权力中枢被军工复合体和金融贵族控制,源于货币政策的重大缺陷?
军工复合体与金融帝国是怎样在金融海啸中走向崩溃的?
黄帝尧
舜禹汤居然都被金融危机所困扰?
这场河南人打湖北人的史前“南北战争”,透露了什么秘密?
这位头戴无数绿帽的上古帝王是谁?
夏朝的霸权旁落与九尾狐有什么关系?
扩展阅读:商祖祠一日游
(本文转载自百家号:水流读,有删节)
商丘是商部落的发祥地,是先商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商业文明的发源地。华商始祖王亥在商丘。商汤最初的居住地也是商丘。可以说是大商王朝兴起的地方。所以素有“三商之源”的说法。商祖祠景区是以纪念和宏扬“三商文化”为主题的一个文化景区,它主要由三商之门、富商大道、万商广场、商祖殿、三商大道、花戏楼、阏伯台等几个部分组成。
大家对殷商有一种莫名的神秘感,这是一个传承了几百年的古老王朝,也是第一个拥有文字记载的中华古文明王朝,下面给大家分享商丘古城一日游自助游攻略。
商丘出差,无意间看到介绍商丘古城,正好周六,有时间去看看。网上买的联票,早上打点装备,从酒店出发。问了好几个人都不知道说的网上取票中心,打车司机也是在路上不停的问才找到所谓的游客旅游中心。
离市区打车40元,比较偏远。好不容易拿到票,一看原来有十一个景点,其中后三个商祖祠、阏伯台、燧皇陵都在附近。那就先从这几个景点开始吧。
这个就是商祖祠的正门了。
这是景区景点导图,看看这个就知道景区里面有什么了。
第一个景点就是-富商大道,都是有各朝各代的钱币图案构成,具体有多少没数过,估计不会少。
没想到南宋赵构竟然在商丘登基,看来商丘还是南宋龙兴之地。
路上的金蟾,有一对,分列路左右。
商海。
万商广场,据说有15000多个商字。
华商始祖-王亥雕像,还有对他的介绍,夏朝诸侯国商国第七代诸侯王。其六世祖为阏伯。首先发明牛车,并训牛。并重商德和讲仁义,被其他诸侯王称为“商人”,商人一词就由而来。因有功于殷商,并被封为王,受商人崇拜,被尊为“华商始祖”。
雕像两边有发财树和平安树。
在大道两侧有长廊,可以休息,也可以观赏商业文化,左手边是商界名人,右手边是商业活动浮雕,简单的拍了两张。
汤伐夏,建立商朝。
商祖殿。甬道中为浮雕,介绍商朝故事传说。
商祖殿左右为文武财神殿。
殿前有商德碑,主要为王亥经商理念。
在左侧有华商先贤馆,共供奉九位经商的先贤,分别为灌婴、吕不韦、弦高、范蠡、计然、子贡、白圭、巴清、师史。这其中灌婴、吕不韦、弦高、范蠡大家估计都比较熟悉。灌婴为刘邦手下大将,因功封昌文侯,官至太尉、宰相等。吕不韦原为商人,后为秦国丞相,号文信侯,著有《吕氏春秋》。弦高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学过,曾因为他的机智,使得郑国躲过一次灭亡之灾。商人爱国传统或许起源于弦高。范蠡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灭掉吴国,后归隐山林,经商而成陶朱公,被后人尊称“商圣”。计然,范蠡之师,有计然七策,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商学大师。子贡,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白圭的名言大家可能都听过,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巴清,号称“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在秦朝曾被秦始皇待为上宾,并为其筑女怀清台,可见当时的影响。黄易先生的《寻秦记》中就有巴清,文中称为“寡妇清”我也是从这个小说中才知道有其人的。师史富甲天下,为人吝啬。
商的来源。
戏楼
从商祖祠到阏伯台的路上有几个小景点可看看。
下面就是阏伯台了,这个建筑有三四千年的历史,阏伯被封为“火正”,百度了一下“火正”,给大家科普一下:帝尧(陶唐氏)时设立的天文官,是帝喾的儿子,帝尧的异母弟,叫阏伯,负责观测大火星,目的是“授民以时”,以便安排农业生产。大火星简称火、火星、大火,也叫辰星、商星,即心宿二。当大火星在东方黎明时出现的时候正好是“春分”,当大火星在西方不见的时候又是在“秋分”,尧舜时代人们就很熟悉,并以它确定时间,所以才有了专门负责观测大火星的官员。《左传·襄公九年》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另注:①大火星也因阏伯居商丘而得名商星;②“七月流火”的“火”即指大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