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读有关政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太原:勠力攻坚 接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硬仗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 公众号  ·  · 2025-03-24 18:0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标题下 蓝字 可快速关注我们



3月21日,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系统总结2024年以来工作成效,科学研判当前形势,全面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任务。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闫文斌出席并讲话。



会议传达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市委副书记、市长范兆森,副市长蔡江泽关于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重要批示。

韦韬书记在批示中充分肯定去年太原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篇的承上启下关键节点,太原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紧扣“六地”战略发展定位,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勠力攻坚,接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硬仗,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质的跃升,为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贡献更大生态力量!

范兆森市长在批示中首先肯定了过去一年太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以及今年1-2月延续的良好势头,并指出:当前,太原仍面临空气质量“退后十”、“一泓清水入黄河”等艰巨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容不得半点松懈。太原市上下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围绕各项重点任务,坚持精准常态原则,狠下“硬功夫”和“绣花功夫”,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严格环境监管执法,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蔡江泽副市长在批示中指出:2025年,太原市生态环境系统要继续发扬“环保铁军”的过硬作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攻坚空气质量“退后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作任务,持续推进“无废城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四治”一体全面发力,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防范化解生态安全风险,奋力书写美丽太原建设新篇章!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经过不懈努力,在全力保障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同时,顶住了年初空气质量反弹、“跨年霾”、夏季臭氧持续增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太原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改善,各项年度目标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为“十四五”顺利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太原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73,同比改善4.4%,实现2019年以来“五连降”,为达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83.3%,完成省下达的考核指标任务;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80%,同比提高10%;国考断面城市水质指数为4.7910,同比改善2.30%。太原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会议强调,2025年是深入推进美丽太原建设的关键一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全面收官、研究谋划“十五五”规划体系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在省厅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全面推进美丽太原建设为统领,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锚定空气质量“退后十”和“一泓清水入黄河”两大目标,持续推进“无废城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四治”一体全面发力,有效防控生态环境安全风险,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 今年要重点打好 “八场硬仗”。 一是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迎检配合保障。 提前谋划督察配合保障工作,建立“全链条”迎检台账,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突出边督边改,严格落实“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要求,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 二是全力打造美丽太原样板区。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深入研究“十五五”主要目标、重要任务和标志性成果,科学编制好太原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三是持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 深化重点行业优化升级,强化精准治气体系,推动能源运输结构优化,深化区域联防联控,强化科技治污能力,实现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四是持续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 全力聚焦“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力争11月底前52个工程项目全部完工。开展韩武村断面攻坚行动,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进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加强全流域系统治理,完成重点支流河渠治理,建立生态补水动态调节机制,持续推进“听民意办实事”工程,消除水源周边环境污染隐患。 五是持续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 强化土壤污染全链条防控,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六是深入推进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综合治理。 标本兼治打好固废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 七是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强化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 八是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执法监管和环境要素保障。 扎实做好生态环境领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创新项目环境要素保障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帮助项目建设单位破解难题。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