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帝都小五妈
学霸不可怕,就怕学霸生了娃。从衡水中学到北京大学,从文学硕士到西城妈妈,分享学习经验和养娃日常,让自己和下一代越来越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发现新西兰  ·  奥克兰CBD过夜停车费推迟!“珍惜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帝都小五妈

当妈之前,我曾同时带过100多个孩子

帝都小五妈  · 公众号  ·  · 2020-11-17 21:00

正文

今年9月我回老家的时候,去一个小小的名人纪念馆参观,几位身边亲戚朋友和朋友的朋友,想让孩子沾一沾北大和首都的气息,就把娃都塞给我了。

半天下来,几个从一年级到初中不等的孩子,被我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我记得以前在文章里写过,我大学时做过很多兼职, 有家教、教育机构讲师、教育出版等,其中最有挑战性的,是在夏令营当辅导员。 现在回想起来,我对付孩子的两把刷子,基本是在大学时练出来的。

现在很多年过去了,在我当了妈以后,越来越关注教育相关问题,常常会不自觉地想起我接触过的那些孩子们。


孩子钱够吗?我给你打过三千去


我带的第一期夏令营,有一百多个孩子。


跟我一起带团的,还有四位分别来自 北大、清华、人大、师大 的在校生——这种夏令营主办方,是由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创办的教育机构,辅导员全都是几个名校的学生。

一百多个孩子,坐火车来到北京,从他们走出站台那一刻,他们的吃、住、行就由我全权负责。


这帮孩子从二年级到四年级不等,我要在几天的时间里,带他们住宾馆、坐大巴、游览长城故宫鸟巢颐和园、参观科技馆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参观清华北大校园、观看剧场演出……

家里有二胎的可以脑补一下,带两个孩子玩一个周末是什么感觉,就可以想象当时的我有多么强悍了。

从这些孩子的穿戴上,可以看出家里条件不错,小手托着贵重的相机,摇摇欲坠(那时手机还没有很好的拍照功能),感觉随时会丢失或被人抢走。

我当时想着,能把这帮小祖宗全胳膊全腿地带下来,就是最大的胜利了。

这些孩子当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个是家里的小魔王,住进宾馆第一天,发现了蟑螂,当即打电话给老爸。

老爸的电话又打到辅导员这里,说: “你给我个卡号,我先给你打三千块钱,能不能换个地方?”

还有一个小男孩,爸爸做生意,长年在外地,他从小跟妈妈和奶奶长大,说话和动作都有些女性化。

可是,男孩子不喜欢他,女孩子也不喜欢他。


吃饭的时候大家不愿意跟他一桌,有同桌女孩找我告状,说他光唆筷子,好恶心。大概是被宠得太厉害,他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我找了一个小碗和一个勺子,告诉他,想吃什么菜,先拿勺子舀到碗里,再用筷子夹着吃。

他答应了,然而,他的下一个动作就震惊了我。

只见他拿这把勺子舀了一块日本豆腐,然后 把勺子舔干净 ,又伸向了另一个盘子里的狮子头……


哥哥,我包了你呀?


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相处,体验完全不同。

比如对于二三年级的小学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生活细节上。

上下车时,要提醒上厕所。每次解散以前,要用清晰、准确、简洁的话,告诉孩子们,车牌号是多少、我们身边的标志物是什么、几点集合。离开宾馆前,要告诉孩子们怎么打包行李,房卡怎么交回……

而对于五六年级或者是初中的孩子,就是另一个画风了。

有把宾馆房间的避孕套拆开接满水的,有晚上偷偷溜出宾馆买零食的,有大晚上在房间打扑克第二天起不来床的……

那时,我也还年轻,还不懂得欣赏少男少女们那纯真自由、充满活力的美,只觉得管理起来着实脑仁疼。

后来,我总结出几点跟少男少女们沟通的秘诀——

第一是充分倾听。 孩子们对老师、对父母,有一大堆要吐槽的话题,当他们把自己心里的秘密吐露出来,就跟我们有了亲近感。


第二是自我管理。 吃喝拉撒都不用像对小孩子那样操心了,也不用每次都把他们聚集起来讲解,让他们享受自我管理的自由,这可能是他们在家里的时候最缺少的体验吧!


第三是自卖自夸。 这帮新一代的孩子,虽然叛逆, 但是他们是有眼界的,对真正的牛人是信服的。 你不是眼光高吗?我来告诉你我高考时有多牛,我在北大见过哪些名师和明星,让你们看着我的时候,全是星星眼。


当用这些办法搞定他们以后,他们就跟辅导员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了。

最后,在离别的时候,这帮最玩世不恭的人,反而成了哭得最凶的人。

我们有一位辅导员是个小帅哥,总是被女孩子们追着合影,夏令营结束以后,大家还互相留了QQ号。

结果,有一个小女孩回去以后,在QQ上问他:“哥哥,你有女朋友吗?”

他回:“没有。”

对方说: “那我包了你呀?”

现在算起来,我们单位新入职的95后新员工,跟这个小女孩是同龄人,这代人的气质,真是把我们八零后碾压了!


姐姐,我们想跟你多待一会儿


我在夏令营接触的孩子,从总体上来说呈现出 大胆、自信、思维灵活 的特点,整体上是很优秀,但也着实难对付,需要不停斗智斗勇。

只有一个团的孩子,给我留下的印象不太一样。

这是一个初中团,来自一个比较偏远的北方省份。他们是同校同学,当地发展比较落后,学校经过仔细筛选,才选了这些本身足够优秀、又舍得花钱来参加夏令营的孩子。

跟那些随意撒出钱去让孩子来北京兜一圈的家庭不同,这些孩子态度很严肃,甚至可以说,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情。

这些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别的团,每次解散集合都是麻烦事,总有迟到的。

而这个团,孩子们总是在集合时间以前就到齐了,不用辅导员说话,小组长早早把队伍整好,还有几个男生轮流帮辅导员拿背包、举旗子。

他们住宾馆,每天都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每次吃饭,都主动收餐盘,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

有一次在饭店吃饭,由于接下来日程很紧,我连连催促孩子们上车。

有个男生犹犹豫豫的,说是要喝完水再上车。我说不行,必须马上走。

只见这个男生拿了一个空饮料瓶,把饭店暖壶里的热水倒了进去。

饮料瓶瞬间就被烫得变了形。

看到这个男生拿着半瓶热水离开,我才意识到自己是有多么武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