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脉通
医脉通是以疾病为中心的专业医学信息网站,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及时收取最专业、最精华的医学资讯,也可以抢先知晓医脉通旗下移动产品最新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销售与市场  ·  量贩零食“超市化”加速,传统零食业绩分化 ·  22 小时前  
命里有票  ·  索尼对于上周六的事故,赔偿来了 ·  2 天前  
叶子猪游戏网  ·  把梦幻西游当单机玩,这个天科五庄真有想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脉通

甘守一生|大咖云集,共筑未来,血液肿瘤姑息治疗暨药物性肝损伤研讨会——徐州站,顺利闭幕!

医脉通  · 公众号  ·  · 2024-12-06 19:04

正文

导 读



2024年 11 3 0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和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办的“ 血液肿瘤姑息治疗暨药物性肝损伤研讨会 ”在 徐州 圆满举办。本次会议特邀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马军教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振宇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传方教授 共同担任主席。 会议 聚焦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 的诊疗指南、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典型病例,通过各中心的主题汇报、病例分享以及与会专家的交流探讨,旨在加强学术合作与成果共享,推动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领域治疗策略的持续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 马军教授 李振宇教授 刘传方教授 共同发表主席致辞。专家们表示,抗肿瘤药物引发的肝损伤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种联合治疗方案的不断涌现,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的病例报道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如何规范化诊治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提升抗肿瘤治疗的整体疗效,已成为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肿瘤支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不仅为系统性抗肿瘤治疗提供了坚实保障,还有效降低了肝损伤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更加顺利地完成后续抗肿瘤治疗。期待本次会议能够为这一领域带来更多前沿成果和实践经验,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马军教授开场致辞


李振宇教授开场致辞


刘传方教授开场致辞




百家争鸣


主题报告环节,在 李振宇教授 的主持下,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琳教授 对2024版CSCO《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诊疗指南》进行了深入解读。王教授表示,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及时停用可能引发肝损伤的可疑药物,并尽量避免再次使用该药物或同类药物。此外,不建议对每位患者常规预防性使用肝损伤治疗药物。对于存在药物或宿主相关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例如首次用药后曾出现肝损伤、伴有基础肝病或其他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可在必要时考虑预防性应用异甘草酸镁。这一干预措施有助于有效降低含铂类药物、环磷酰胺和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引发的肝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李振宇教授主持现场


王琳教授作主题报告


随后,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晓琳教授 徐州市中心医院张慈现教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太锋教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莹教授 围绕讲题进行了探讨。专家们表示,2024版CSCO《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诊疗指南》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为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的临床分型、鉴别诊断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在临床工作中,首先应对患者的肝损伤类型进行初步判断,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尽快恢复患者的肝功能,防止进一步恶化。近年来,随着临床对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其发生率已有所下降。通过预防性应用异甘草酸镁等药物,患者的肝功能得以快速恢复,有助于其尽早重启抗肿瘤治疗。


张晓琳教授讨论发言


张慈现教授讨论发言


刘太锋教授讨论发言


王莹教授讨论发言


刘传方教授 的主持下,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陶善东教授 分享了异甘草酸镁治疗新型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陶教授指出,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其中,免疫药物及其联合用药方案相关肝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以尽可能降低肝损伤的发生风险。GM-DILI-002研究显示,以异甘草酸镁为基础的保肝方案可有效治疗靶向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损伤,与激素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此外,该药物还能够有效降低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在混合型、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传方教授主持现场


陶善东教授作主题报告


随后,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高玲教授 菏泽市立医院曹福英教授 单县中心医院谢凤玲教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焕新教授 围绕讲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指出,从上述临床数据可以看出,以异甘草酸镁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肝损伤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潜力。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3-4级肝损伤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治疗延迟甚至中断,从而严重影响整体疗效。因此,早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时识别具有肝损伤风险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既往接受过抗肿瘤治疗的患者,预防性应用肝损伤治疗药物不仅有助于降低肝损伤风险,还能有效保障治疗的连续性和患者的安全性。


高玲教授讨论发言


曹福英教授讨论发言


谢凤玲教授讨论发言


张焕新教授讨论发言




例鉴新知


病例汇报环节,在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张睿教授 的主持下, 烟台毓璜顶医院隋晶蕊教授 分享了一例合并肝损伤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诊疗过程。隋教授谈到,该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提示全血细胞减少,同时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升高。结合患者用药史,考虑其可能是因既往应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而引发的药物性肝损伤。予以异甘草酸镁治疗后,患者ALT和AST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该病例提示,异甘草酸镁在改善药物性肝损伤所致的肝功能异常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此外,在化疗过程中,预防性应用异甘草酸镁可能有助于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风险。


张睿教授主持现场


隋晶蕊教授作病例汇报


随后,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洋教授 淮安市淮安医院胡永军教授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刘东教授 邳州市人民医院张秀秀教授 围绕病例进行了讨论。专家们表示,对肝损伤病因进行全面剖析是优化治疗策略的关键,尤其对于治疗前已经存在肝损伤的患者,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需仔细评估并识别药物性肝损伤的潜在风险因素,充分权衡治疗的获益与风险,尽可能避免使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及时识别疑似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并在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刘洋教授讨论发言


胡永军教授讨论发言


刘东教授讨论发言


张秀秀教授讨论发言


新乡市中心医院张彦 平教授 的主持下, 新乡市中心医院李文文教授 分享了一例伴有药物性肝损伤的老年NK/T细胞淋巴瘤病例。李教授谈到,血液疾病患者常用的化疗药物对肝脏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药物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或药物代谢过程中导致肝细胞负担过重。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因感染应用抗生素,也是引发肝损伤的重要因素。本例患者因淋巴瘤和噬血细胞综合征接受相关药物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有所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后续治疗中持续应用异甘草酸镁后,ALT和AST水平逐渐下降。该病例提示,在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状况,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应积极采取肝损伤治疗策略,以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