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报告环节,在
李振宇教授
的主持下,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琳教授
对2024版CSCO《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诊疗指南》进行了深入解读。王教授表示,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及时停用可能引发肝损伤的可疑药物,并尽量避免再次使用该药物或同类药物。此外,不建议对每位患者常规预防性使用肝损伤治疗药物。对于存在药物或宿主相关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例如首次用药后曾出现肝损伤、伴有基础肝病或其他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可在必要时考虑预防性应用异甘草酸镁。这一干预措施有助于有效降低含铂类药物、环磷酰胺和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引发的肝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李振宇教授主持现场
王琳教授作主题报告
随后,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晓琳教授
、
徐州市中心医院张慈现教授
、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太锋教授
和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莹教授
围绕讲题进行了探讨。专家们表示,2024版CSCO《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诊疗指南》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为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的临床分型、鉴别诊断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在临床工作中,首先应对患者的肝损伤类型进行初步判断,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尽快恢复患者的肝功能,防止进一步恶化。近年来,随着临床对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其发生率已有所下降。通过预防性应用异甘草酸镁等药物,患者的肝功能得以快速恢复,有助于其尽早重启抗肿瘤治疗。
张晓琳教授讨论发言
张慈现教授讨论发言
刘太锋教授讨论发言
王莹教授讨论发言
在
刘传方教授
的主持下,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陶善东教授
分享了异甘草酸镁治疗新型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陶教授指出,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其中,免疫药物及其联合用药方案相关肝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以尽可能降低肝损伤的发生风险。GM-DILI-002研究显示,以异甘草酸镁为基础的保肝方案可有效治疗靶向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损伤,与激素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此外,该药物还能够有效降低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在混合型、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传方教授主持现场
陶善东教授作主题报告
随后,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高玲教授
、
菏泽市立医院曹福英教授
、
单县中心医院谢凤玲教授
和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焕新教授
围绕讲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指出,从上述临床数据可以看出,以异甘草酸镁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肝损伤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潜力。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3-4级肝损伤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治疗延迟甚至中断,从而严重影响整体疗效。因此,早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时识别具有肝损伤风险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既往接受过抗肿瘤治疗的患者,预防性应用肝损伤治疗药物不仅有助于降低肝损伤风险,还能有效保障治疗的连续性和患者的安全性。
高玲教授讨论发言
曹福英教授讨论发言
谢凤玲教授讨论发言
张焕新教授讨论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