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被宁波超了
7月24日,天津市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
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8191.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
4.9%这一增速,低于全国5%的平均增速。而且,这一增速在四个直辖市中,位居第三,或者位居倒数第二,上海增速倒数第一。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最关键的是,上半年天津8191.12亿元的GDP,被宁波超越了。
宁波统计局披露: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07.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
宁波增速跑赢了全国大盘,也跑赢了天津,上半年GDP超天津16.78亿元。
事实上,去年一季度宁波的GDP就曾超越过天津。
去年一季度,宁波GDP为3801.8亿元,天津为3715.38亿元。
只是去年上半年天津又反超了宁波,去年全年天津GDP依旧领先宁波284.47亿元。
不过,今年一季度宁波再次反超天津,如今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超过天津。预计全年宁波超越天津的概率,大大增加。
从历年数据来看,2017年宁波超越青岛之后,天津一直都是宁波的下一个目标,并一步步逼近。
尤其之后天津的两度挤水分,让宁波看到了超越天津的希望。
2014年是天津与宁波差距最大的一年,当年天津GDP领先宁波2700多亿元。
2020年宁波将与天津的GDP差距缩小至2000亿以内,2021年缩小至1000亿以内,2022年缩小至500亿以内,2023年缩小至284.47亿元。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天津、宁波、青岛统计局
2024年年末,宁波超越天津,基本没有什么悬念。
宁波超天津,注定了的
天津注定会被宁波超越,逻辑在于两座城市的产业强弱,以及宁波的自我觉醒。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下,宁波所遇到的困难并不比天津小。
受欧美日韩等外围经济低迷拉低需求影响,几乎所有的海运城市发展都开始放缓,如宁波、大连、深圳、苏州、厦门等城市。
然而,深圳在那次危机中,化危机为动力,顺利完成了由基础工业到科创工业的转型,走上了以科创驱动经济发展的道路。
此后深圳经济动力更足,在2017年超越了广州,登上了中国内地第三城的宝座。
宁波也迎头赶上,快速化解了这场危机,不断加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通过培育新动能、重构新模式、激发新活力、腾出新空间,走出了一条破茧成蝶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完成了蝶变。
而天津,则迷失在了过度追逐服务业的路上。
在上一轮追逐服务业的浪潮中,天津与青岛也脱实向虚过猛,作为工业起家的两座城市,工业是两座城市的基石,但过去一些年,两座城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一路下滑。
数据显示,2010年天津第二产业(广义制造业)占比为53.1%,占总GDP比例超过一半。如今,占比只有37%。
青岛方面,2022年第二产业占比为34.8%,要知道2015年,青岛二产占比还高达43.3%,2010年更是高达48.7%。
同期的宁波,2010年的第二产业占比55.4%,2022年为47.2%,占比合理下滑,广义制造业在经济中占比仍接近一半。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宁波、青岛、天津统计局
在这种背景下,天津、青岛、宁波之间的格局被打破。天津的经济排名一路下滑,如今已经跌出前十。
天津与宁波,均以工业立市。
站在如今的视角下,对比宁波与天津的工业与产业实力,天津已经毫无招架之力了。
2023年,天津全部工业增加值5359.01亿元,宁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88.2亿元。天津没有公布规上数据,宁波没有公布全部工业增加值数据。
但宁波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与天津全部工业增加值相当,足可见宁波的工业实力高出天津一截。
这一点,在两座城市的规上工业营收数据中,有充分体现。
宁波与天津,均是全国工业十强城市。
2023年宁波规模以上工业营收2.4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七位,浙江省第一。
同期天津的规模以上营收2.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十。
此外,按照工信部划分的41个工业大类,宁波总产值超过千亿的产业数量高达7个,千亿产业总产值合计1.59万亿元。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宁波市统计局
宁波的产业强悍,还表现在拥有一批单项制造业冠军企业。
和很多综合性企业不同,宁波的企业不是什么都要,而是专攻特长,领域极其细分与专业化。
比如主攻汽车压铸件模具臻至机械,专注于光伏逆变器的锦浪科技,专注商用车发动机冷却风扇总成的雪龙集团,主攻电动窗帘、电动卷帘门电机制造商的杜亚机电,聚焦信息通信用网格式电缆桥架的纬诚科技等等。
宁波的精与专有多厉害?宁波308家单项冠军培育企业中,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的有76家、世界前三的有171家、全国第一的有205家。
简单举几个例子,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宁波一家企业生产的安卓手机镜头,市场份额占了全球的33%,相当于每3部安卓手机中,就有1个用的是他们的镜头;宁波一家企业生产智能窗帘电机,年销售额10亿多,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宁波一家企业给全球90%以上缝纫机整机厂配套旋梭,几十年只专注做这一种产品,核心生产设备都是自己研发制造,产量占了全球40%。
正因如此,在工信部发布的前三批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中,宁波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北京。在第四批次名单公布后,前四个批次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京沪深。
去年公布的前五批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宁波依旧以352家位居全国第五,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苏州。
而天津,前五批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253家,比宁波少99家。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来源:国家工信部、公开报道
除了产业外,港口优势,也是宁波的筹码。
2023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宁波舟山港全球第三,天津港全球第八。
天津,该觉醒了
天津这些年,对于过往的脱实向虚过快,已经有了清醒认识。
在2021年发布的《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
在新发展阶段将坚持制造业立市,到2025年,天津将基本建成研发制造能力强大、产业价值链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目前这个数值为3.6%。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25%,目前占比为21.8%。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0%以上,目前为26.1%。
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天津去年还动用了户籍王牌,降低落户门槛,来抢夺人才,助力产业升级。
去年10月份,天津发布了《关于深入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加快引进优秀人才来津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提出了10项引进人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