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时报  ·  突发:谷爱凌退赛 ·  2 天前  
央视新闻  ·  刘国梁最新发声!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躺平式”干部当分类治理:实干重要,干什么更重要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2-05 12:04

正文

(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 2266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 还有考评与激励的问题,就是干部做事的容错性有多大的问题。做事情永远是不做不错,少做少错,多做多错。挑实干者做事情过程中的毛病与姿势不优美之处,吹毛求疵,上纲上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必须把这样的不良风气打下去。鼓励实干,就是要看到实干者的贡献,并且不吝奖赏与激励,让实干者既有安全感,又有盼头。

    最后,必须说明,干什么也重要,甚至更重要。所谓实干,应该是着眼于依法行政,保障权利,提升法治与公共治理水平,创造对企业家友好的营商环境,取消过度管制、不当管制,激发市场活力,对人民群众创造财富、追求美好生活,不制造障碍,且提供便利,从而提升全社会的福祉,而不是滥用权力,设租寻租,抬高社会成本。


本文 首发于 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陈斌

责任编辑| 辛省志


近日,人民网刊文,梳理多地对“躺平式”干部进行画像及治理:昆明市细化了安于现状、故步自封、不敢担当、拖沓应付、工作标准低、推诿扯皮等9类“太平官”形象;湛江市麻章区总结出拈轻怕重、躺平甩锅、空喊口号、敷衍塞责等8类“躺平式”干部;遵义市红花岗区设置“蜗牛奖”,针对办事拖沓、敷衍塞责、漠视群众利益、问题整改不力等6种情形……

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是:某些干部何以选择“躺平”,或者,“躺平式”干部是如何出现的?只有理解了真实的发生机制,才能找到可能的解决之道。这是多个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人的智力、能力与执行力等都是正态分布的。在一个社会中,能力与执行力超强的自我驱动型(A人)是少数;能力与执行力极差、无自驱、天生得过且过的也是少数(C人);绝大多数人居于中间,能力、执行力、自律与自我驱动力处于两者之间,需要激励与他律,有好的激励能出活,没有好的激励效率会下降,甚至不乏变老油条、混日子的(B人)。

在自由竞争的行业与企业,用人单位始终面临着生存压力,如果经营不下去了,就得关张,招人肯定是要招能干活、能出活的,给企业带来价值的,这是第一道筛选,C人会被拦在外面;企业发现有人躺平,不出活光拿钱,很难容忍,一则此人的用工成本没有预期的产出,二则如果不加处置会影响士气、带坏其他人,这是第二道筛选,某些选择躺平的B人就会被淘汰。

相形之下,体制内的运行逻辑就很不一样,除非发生很少发生的机构撤并,否则单位会一直存在下去;即使发生了机构撤并,原有单位的人员也会分流、安置,往往会有新的去处。现在招聘越来越规范,要统一考试与公示,但“萝卜招聘”和关系户还是很难杜绝。在这个意义上,治理“躺平式”干部是不是动真格,一个指标就是看动不动躺平的关系户,这是第一类“躺平式”干部(主要是C人与B人)。

第二类“躺平式”干部是不良激励导致的(主要是B人)。与自由竞争行业相比,辞退一个体制内员工难度显著上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