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立话农业牛股
天风证券吴立团队研究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长江日报  ·  这张14年前的试卷,你做过吗? ·  21 小时前  
长江日报  ·  这张14年前的试卷,你做过吗? ·  21 小时前  
武汉本地宝  ·  雨雨雨!武汉未来几天阴雨天“包场”! ·  3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上新啦!武汉又一批公租房开始配租登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立话农业牛股

金河生物(002688):低估值金霉素龙头,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天风农业】

吴立话农业牛股  · 公众号  ·  · 2020-02-15 22:22

正文

核心观点

养殖行业: 限抗政策落地,对金霉素需求影响几何?
金霉素价格低廉、效果好,是最常用的兽用抗生素。由于下游用户具有较低的需求弹性且对金霉素价格敏感性低,企业可以通过提价将部分成本压力转移至下游,进而确保自身的利润率。2020年1月1日起饲料中禁止添加促生长类抗生素,该政策实施后,金霉素的行业监管模式从“兽药添字”转为“兽药字”,美国从2017年即开始采取与中国相似的管理模式。“限抗”不等于“禁抗”,政策出台前后,尽管美国抗生素使用量出现了下滑,但是处方使用的用量大幅增长,带动了行业整体用量大增,2018年整体用量增长近10%。 考虑到用途的变化并参考美国的头均使用量,我们预计我国饲用金霉素潜在用量约15万吨,而2018年国内销量约4万多吨,未来潜在增长空间巨大。
金霉素板块: 作为行业龙头,公司核心竞争优势何在?
金霉素行业的供给呈现双寡头垄断的格局,金河生物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收入规模更大、毛利率更高,成本优势显著。我们认为,公司的成本优势源于多个方面,包括区位优势、环保优势、规模及技术优势等。未来,随着规模厂持续补栏、养殖集中度提升,金霉素的使用需求有望进一步打开,而供给端偏紧的局面,使得金霉素具备持续提价空间,公司国内潜在收入空间15亿元以上: 1)需求端: 金霉素在实践中,通过低剂量添加有促生长的功效。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终止促生长添加用途后,仔猪死亡率会显著提升、生产成绩明显下滑,需求向预防和治疗用途转移。 2)供给端: 华中正大对老厂区实施搬迁,并且产能预计将由近3万吨减少至2万吨。受此影响,行业整体产能将减少近10%,公司作为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有望从中受益。
动物疫苗板块: 潜心布局多年,今年能否扭亏为盈?
公司抓住疫苗行业升级、整合的关键期,近年来通过并购杭州佑本、美国普泰克公司迅速进入兽用疫苗行业,成为行业中的后起之秀。依托国内外两个疫苗业务平台,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发展公司疫苗,公司已经形成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文号资源。公司积极加大疫苗业务的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与多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改造产品生产工艺,提高公司产品质量。随着公司兽用疫苗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未来新疫苗的上市会为公司增添新的业务增长点。在疫情趋于稳定以及下游补栏的持续回升下,公司疫苗业务有望触底回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19/20/21年归母净利润1.74/2.80/3.75亿元,同比6.59%/60.32%/34.07%,EPS分别为0.27/0.44/0.59元。我们认为,金霉素行业需求偏刚性,竞争格局好,且公司龙头地位稳固,具有定价权;同时,公司积极推动在疫苗和环保领域业务的发展,持续提升竞争力,业绩有望实现稳步增长。基于此,给予20年30倍PE,目标价13.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动的风险; 疫情的风险; 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1. 养殖行业 限抗政策落地,对金霉素的需求影响几何?
1.1. 金霉素兼具多种优点,需求偏刚性
金霉素(亦称氯四环素)钙盐,属四环类药物,是目前药物饲料添加剂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品种。 金霉素的主要原材料为玉米制成品淀粉等,下游客户主要是饲料厂和养殖场等。 饲用金霉素的有效成分含量通常不超过25%,经提纯后的原料药为盐酸金霉素,其有效成分为金霉素盐酸盐,为金色链霉菌生物合成的活性成分,经提取并加盐酸,转盐精制生产而成。 饲用金霉素主要用于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防治动物疾病。 饲用金霉素以低剂量饲喂禽畜,可降低死亡率,提高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从而能够降低养殖户的饲育成本。
金霉素的主要特点包括: (1)生产工艺成熟,效价高,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2)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人畜不交叉使用,避免了交叉耐药。 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金霉素的口服和注射制剂均已被淘汰,仅保留外用制剂用于治疗结膜炎和沙眼等疾患; (4)使用安全性高,低剂量长期使用不会引起药物残留; (5)对其他药物饲料添加剂或兽药很少有配伍禁忌的问题,因此,经常被用作为饲料配方中的基础药物与其他兽药配制成复合添加剂。 正是因为兼具多种特点,金霉素才成为全球最常用的兽用抗生素。
根据不同的用途,金霉素的用量也会有差异。 总的来说,“低剂量”主要用于促生长,“中等剂量”可以用于预防,“大剂量”主要用于治疗。 在“限抗”后,金霉素被禁止用于促生长的用途,但是仍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由于金霉素在饲料成本中占比极低,因此下游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低。 作为促生长用途时,需要在每吨饲料中添加167-500g金霉素预混剂(15%含量)。 假设一吨猪饲料的价格为3000元,混合300g金霉素预混剂,按照17元/kg计算,则成本仅增加约5.1元,约0.17%; 而在治疗时,需要在每吨饲料中添加2.67-4kg金霉素预混剂(15%含量),连用7日。 假设一吨猪饲料的价格为3000元,混合3kg金霉素预混剂,按照15元/kg计算,则成本仅增加51元,约1.7%。
由于下游用户具有较低的需求弹性且对金霉素价格敏感性低,即使饲用金霉素生产企业因为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提价,下游用户一般也不会为此而减少产品的采购量,饲用金霉素生产企业从而可以将部分成本压力转移至下游,进而确保自身的利润率。
1.2. 美国: 限抗政策后,使用途径变化带动用量反弹
2013年,美国FDA为本地饲养行业出台了药物饲料添加剂的指导办法,编号GFI213。 该办法中,FDA提出将此前划分的三类对人类健康有关的抗生素分类,即“最重要”、“非常重要”、以及“重要”的分级合并到“重要”的级别。 并且提出将这些“重要”的抗生素于饲料的用途应该被限制和消除,即在兽医指导下以开处方的形式限制使用。
最终的办法在2017年开始实施,FDA规定重要药用抗生素禁止用于生产为目的,使用者需获得拿到执照兽医的许可。 但是“限抗”不等于“禁抗”,政策出台前后,尽管美国抗生素使用量出现了下滑,但是处方使用的用量大幅增长,带动了行业整体用量反弹,2018年整体用量增长近10%。
具体到四环素类(主要是金霉素等)抗生素。 按照活性物质成分计算,2018年美国四环素整体用量3974吨,同比增长12%。 按照不同的使用动物来看,用于猪的四环素增长达到21%,用于牛的四环素增长11%,成为了2018年四环素增量的主要贡献。
1.3. 中国: 限抗已在进行中 ,预计2020年将平稳过渡
近几年,我国兽用抗生素的单位用量及总量已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2018年我国兽用抗菌药物使用总量约2.98万吨,同比下降29%,相比2014年下降了近57%。 按照兽用抗菌药类别计,使用量最大的有四类,其中四环素类是第一大类别,共计1.37万吨,占比45.90%。 按照使用途径分为混饲途径、饮水途径、注射途径和其他途径,其中混饲途径总量1.85万吨,占比62.22%。
限抗政策的本质,不是禁止使用,而是控制抗生素的滥用,促进科学合理的使用。 近年来,我国多措并举加强兽用抗菌药监管,包括: 严格兽药审批准入监管,鼓励研发新型动物专用抗菌药; 强化兽药生产经营监管,完善兽药二维码追溯监管系统; 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和耐药性监测,深入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对主要畜禽产品 15 大类 79 种兽药残留进行监测,国家级监测任务约 9000批次; 全面推进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行动计划,监测 10 种动物源细菌对 52 种兽用抗菌药的耐药性; 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2018、2019年度分别选择100家、104 家畜禽养殖场开展试点; 组织开展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行动,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
限抗政策留下窗口期,预计将实现平稳过渡。 2019年7月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明确表明,自2020年1月1日起,停止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进口,流通半年到2020年6月30日; 2020年7月1日起,停止饲料生产含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流通半年到2020年12月31日; 2020年1月1日起,标准删除促生长,转为治疗使用; 2020年7月1日起,文号变更“兽药添字”为“兽药字”。
1.4. 潜在空间: 国内市场潜在用量约15 万吨
作为行业里的双寡头,公司和正大企业国际2018年国内金霉素业务收入合计约7.3亿元,按照1.6万/吨计算,那么2018年国内饲用金霉素用量约4.6万吨。 我们通过两种方法测算行业需求空间。
方法一:
2018年金霉素使用方式主要以促生长为主,假设平均用量为70mg/kg(以活性物质计算)。 限抗后需求转变为以预防和治疗为主,假设平均用量为250mg/kg(以活性物质计算)。 2018年金霉素用量约4.6万吨,若金霉素的客户群体不变,仅考虑使用方式的改变,那么国内市场潜在用量空间为16.4万吨。
方法二:
根据FDA的数据,按照活性物质计算,2018年美国四环素类在猪、牛上分别达到约1903吨、1732吨。 2018年美国猪和牛的平均存栏量分别约为7403万头和9453万头,则对应的头均用量分别为25.7克/头和18.3克/头。 以相同的方法,同样可以测算出2017年,猪和牛的库存头均用量分别为21.9克/头和16.6克/头。 可见美国自抗生素限用以来,头均用量呈上升趋势,预计未来仍有上升空间。
2018年中国生猪和牛的存栏分别达到4.3亿头和0.9亿头。 美国具备成熟的饲养模式,而我国养殖环境复杂、养殖水平低,预计我国金霉素潜在用量要高于美国。 参考美国的头均使用量,假设我国猪/牛的头均金霉素用量分别为40/35g,可以测算中国仅生猪、牛的四环素活性物质的潜在市场用量为2万多吨。 以15%含量的金霉素预混剂计算,那么我国饲用金霉素的潜在用量约13.6万吨。
综合以上两种测算方面,我们预计我国饲用金霉素的潜在空间约15万吨。
2. 金霉素板块: 作为行业龙头,公司核心竞争力何在?
2.1. 金河VS 正大: 由势均力敌到此消彼长
从供给端来看,饲用金霉素呈现双寡头垄断的格局。 主要生产厂商有金河生物、正大企业国际(浦城正大、华中正大)等。 为符合驻马店市整体发展要求,减轻工业项目对市区的影响,华中正大将选址于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新建工厂,并对老厂区实施搬迁。 并且由于国家管理政策及市场变化情况,华中正大产能预计将由近3万吨减少至2万吨。 整体搬迁预计于2020年上半年完成。 受此影响,行业整体产能将减少近10%,行业整体的供求关系改善,公司作为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有望从中受益。
战略并购+扩大产能,公司奠定全球金霉素龙头地位。 公司于2014年收购潘菲尔德,不仅扩充了海外销售渠道、丰富了产品品类,更重要的战略意义上是: 由于潘菲尔德是正大企业国际在美国的主要经销商,通过对下游的收购,公司直接抢占了对手在美国的份额。 此外公司通过上市募集资金进一步扩大了产能。 此消彼长,公司自此一举超过竞争对手,奠定了金霉素全球龙头的地位。
从财务数据可以直观体现这一变化上,2015年之前公司金霉素业务收入规模稍微落后于正大,但是由于产能更集中,且原料及能源价格更便宜,公司毛利率水平一直高于正大。 而随着公司完成收购以及新建产能的投产,2015年公司金霉素业务同比增长54%,而正大则逐渐下滑。 同时,在规模效应以及工艺不断改进升级下,公司竞争力不断增强,毛利率持续提升。
2.2. 成本是公司 竞争力的根源
从产品的本质上来讲,金霉素属于标准化工品,成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认为,而公司的成本优势得益于多方面,包括区位优势、产业链优势、规模及技术优势。
2.2.1. 区位优势 保证原料和能源供应充足、成本低
生产金霉素需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玉米、酵母粉等,在成本中的占比超过50%; 此外金霉素的发酵过程是一个高耗能的过程,能源成本也占据了较高的比重,占比约16%,主要使用的能源就是电和煤炭。 由于公司地处黄河之滨的托克托县,毗邻准格尔煤田和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大唐国际托克托电厂,并且周边旗县的主要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因此丰富的资源使公司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充足、成本低。
2.2.2. 产业链优势 使公司进一步控制成本
污水处理技术领先,解决后顾之忧。 公司生产饲用金霉素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工业污水,而也正是因为大量的排污才倒逼出企业强大的污水处理技术实力。 依托自主研发的“JAOO”工艺,公司不仅解决了自身的排污问题,同时还可以对外输出为客户提供技术研发、工艺设计、工程建设、系统运营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有效提高治污效率,同时降低了污染治理成本。
向上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控制成本。 生产金霉素最直接使用的就是玉米淀粉,是由玉米加工而成。 公司设立子公司金河淀粉,主要从事玉米淀粉、纤维、胚芽、蛋白粉、玉米浆,以及玉米淀粉加工的下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业务。 金河淀粉不仅满足了公司金霉素的生产需求,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还对外持续输出产能,进一步强化规模优势。
2.2.3. 规模优势明显、工艺技术领先
发酵类产品规模优势明显,工艺技术领先。 公司目前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饲用金霉素生产企业。 公司拥有发酵产能5.5万吨/年。 竞争对手正大企业国际的总产能规模与公司接近,但是正大的产能分别由两家子公司分摊。 公司的单体发酵类产品的规模优势更明显。 公司在近三十年饲用金霉素专业生产的基础上,掌握了行业先进的发酵工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立了符合国际规范的技术开发、生产工艺标准。 产品生产工艺和装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制造成本竞争力突出。
2.3. 美国限抗影响已过,公司积极应对国内变化
顺应行业变化趋势,公司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变革营销模式。 随着美国政策变动下金霉素添加方式有所变化,导致16、17年公司海外收入连续下滑,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为此,公司海外市场加强营销团队的建设,建立兽医师技术服务团队,以满足公司重点客户的技术服务支持需求,建立个性化销售渠道与 服务,自 2018 年三季度起美国市场金霉素销售逐步回暖,政策变化的影响逐步减弱。
国内限抗政策落地,金霉素的监管升级成为“兽药”。 2019年7月,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了饲料“禁抗”令(第194号公告)明确了严禁使用含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 该政策实施后,公司产品饲料金霉素的行业监管模式从“兽药添字”转为“兽药字”。 而对下游来说,尽管限抗政策之后饲料企业不能直接添加金霉素,但是养殖端仍然可以根据需要,在兽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我们认为,限抗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有限,主要因为:
1)国内需求端不会轻易改变使用习惯。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终止促生长添加用途后,仔猪死亡率会显著提升、生产成绩明显下滑,需求向治疗用途转移。 我们预计在当前高猪价的背景下,养殖端仍会延续以前的习惯或加大预防需求。
2)销售渠道受到的影响有限。 公司下游客户主要是养殖场和饲料企业。 对于养殖场来说,公司的目标客户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直接对接的部门由“饲料部门”转变为“兽医部门”。
3)公司已经有应对经验。 美国FDA从2017年即开始对金霉素的使用采取与中国相似的管理模式,借鉴美国市场的经验,公司已从产品储备、营销模式的改变等方面采取措施,应对市场变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