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冬岩
壹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但是它带来的麻烦也不可小觑。
前几天在网络上被疯狂转发的北京地铁十号线一男子辱骂两名女子的视频,核心词汇就是手机。有网友爆料称两名女子当时在进行手机扫码的推广活动,该男子在玩手机游戏,因不厌烦两女子不断的扫码请求,遂破口大骂。车厢中并没有任何人阻止该男子的谩骂行为,但是有人却拿出了手机。
贰
与车厢中现场乘客表现出的漠视和安静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此视频一经刷屏,网络世界中对该男子的讨伐之声一浪胜过一浪。
车厢中的乘客或许有些事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亦或许是觉得事情还没有上升到肢体暴力只是争吵而已。但是更多的人可能是在顾忌见义勇为之后自己会是怎样,出口劝说,可能招致该男子的继续谩骂,将麻烦惹到自己身上来;出手索要该男子所抢女子的手机,可能会产生肢体冲突;直接大打出手的话,很可能给自己招致牢狱之灾。行色匆匆的赶路人,是否承受的起这样的代价?如何向别人诉说自己因见义勇为而有可能遭受的委屈?
而这样受委屈的英雄生活中还真的不在少数。因在马路上扶跌倒人员而反被诬陷的热心人,跳入水中救助溺水儿童而没有得到感谢的好心人,挽救跳楼轻生女子而反被称多管闲事的善心人等等。
记得有一年的春晚上,就有小品反映出了关于见义勇为题材的小品。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如能能让人们敢于去做英雄,乐于帮助别人呢?当然,在法治社会,我们不提倡公民采用暴力的方式进行私力救济。花儿的开放离不开肥沃的土壤,而没有见义勇为的土壤英雄又怎能挺身而出?那么该如何保护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利呢?是时候该发挥一下手机的作用了!
叁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机,普遍都有高清的像素和及时的云共享技术,录制视频并上传网络是一件非常简单快捷的事情。小视频可以分享在私人的朋友圈,也可以公开传播在互联网公共媒体中。而这一条条小视频也记录着社会生活,成为公众行使监督权的又一种新兴、高效、及时的途径。
饭桌上录制的小视频,揭秘了某些官员的贪污腐败;丽江被打女游客的小视频,让不法分子受到法律追究;北京某医院女子的小视频,揭露了医院挂号难的黑幕;公交上录制的小视频,保存了小偷的行窃证据;地铁上车厢里乘客的小视频,也让这位17岁的男孩懂得了该为自己行为负责。
在我国法治化程度不断深入的今天,法律作为定纷止争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保障着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而采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私人纠纷肯定是不妥的(虽然我国刑法中有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但非本文谈论内容),文明的法治社会,公民应更倾向于充当监督者而非执法者的角色。
此次北京地铁事件中,拍摄视频的网友就是很好的监督者,这段视频为执法部门提供了追究骂人男子的责任的证据,而拍摄视频者自己也没有受到任何损失。相反,如果有乘客当时举起拳头挥向骂人男子,那么警察肯定又要多带走一个人了。
拳头捶痛的可能只是别人的胸口,行使舆论监督功能的手机锤掉的就是社会的毒瘤。举起手机,让违法行为无处可逃;放下拳头,拥抱明天更加美好!(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