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人群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摘下眼镜后,不仅看不清东西,甚至也听不清别人说话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是如何看到物体,听到声音的?
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外界环境中的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皮层,通过视觉中枢分析处理最终得以“看到”物体。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物体振动会产生声波,声波被人的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鼓膜连着三块小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这些骨头被称为听骨链,它们会放大鼓膜的振动传递到内耳,导致内耳中耳蜗内的液体振动。耳蜗是一个螺旋形的管道,内部有成千上万的毛细胞,毛细胞被刺激后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对其进行处理和解释,最终就能“听到”声音。
图源:sohu.com
在人类所有的感觉器官中,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85%,听觉占10%,视听功能与大脑许多功能密切相关。在人的进化历程中,视觉与听觉功能总是在进行交互作用,以满足人类生存和生活需要。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分析,是因为视觉和听觉之间存在跨模态和交叉模态上的相互作用。当视觉信息传入减少或者受阻时,会降低大脑的听觉信息处理能力,进而产生“听力下降”的感受。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可能与视听整合有关。人类在感知外界信息时,大脑通常会综合所接收到的视觉与听觉信息(“麦格克效应”)。1976年,哈利·麦格克(Harry McGurk)和约翰·麦克唐纳德(John MacDonald)首次报告了这个效应:视频中人物做出音节“ga”的口型,但同时播放音节“ba”的音频,观看者觉得自己听到了“da”的发音。
图源:sohu.com
这种有趣的现象是因为大脑将听到的和看到的信息进行了整合,即视听整合。近视的人在摘下眼镜后,无法清楚判断对方的口型,会影响所听到语音的准确性,以及由于视物模糊无法清晰地获取对方的微表情、手势肢体语言等视觉信息,仅通过耳朵获取外界信息从而感到听力下降。
与之相反的是视觉障碍者(盲人),他们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虽然无法输入正常的视觉信号,但拥有敏感的听觉和触觉。因为视觉障碍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可塑性变化,大脑通过重新配置将原本用于视觉感知的信息调节到其他感官系统中进行处理,构建出一种新的感知方式,投射向大脑视皮层的神经联结逐渐形成新的特定的感觉回路,驱使大脑视皮层加工处理来自其他非视觉通道(触觉和听觉等)的信息,从而实现跨通道重组。听觉的优势补偿能辅助视觉障碍者更好适应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例如盲人可以利用听觉辨认方向、利用触觉阅读盲文。
同时影响视觉和听觉功能的疾病
视觉和听觉都对我们获取信息,感知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些疾病却会同时影响人类的视觉与听觉功能。Stickler综合征,也称为遗传性进行性关节眼病,是一种以眼部、骨骼、口面部和听觉缺陷为特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病。新生儿患病率为1/7500~1/9000,可导致严重的视力、听力和关节问题。较小年龄出现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眼部特征以及面中部扁平、短鼻特殊面容,是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建议尽早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及分型。由于其听力损失程度不等,有多样性、进展性特点,多数患儿首先就诊于眼科,往往会忽略听力问题,因此对患者定期进行听力学诊断评估十分必要。Van der Hoeve综合征,又称耳聋-蓝巩膜-脆骨综合征,在中国人群发病率约为0.04%,以蓝巩膜、多发性骨折、传导性听力下降三联症为特点。50%的患者在20岁左右出现双耳听力下降,60岁左右可进一步出现耳鸣、眩晕等伴随症状;眼部症状表现为蓝色或灰色巩膜,同时,成骨不全患者较易患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该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根据听力损失的类型及程度可以采用镫骨手术、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改善听力。
[1]商应美.视觉障碍者基于位置和频率的听觉返回抑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徐臻辉.视觉与听觉交互作用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7.
[3]冯杰,徐娟,伍新春.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听觉词汇识别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2):2131-2146.
[4]刘丽洋,杨屈扬,王素芳,等.Stickler综合征伴听力障碍1例[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3,21(06):925-928.
[5]袁永一,戴朴.Van der Hoeve综合征[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32(16):1222-1225.DOI:10.13201/j.issn.1001-1781.2018.16.004.
作者:郑晓红,生物与医药博士在读,眼视光学硕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中心眼科主管技师;郑克,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育科副科长,副主任医师
— END —
来源:上海科技馆
编辑:紫竹小筑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