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几何,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想起艰深复杂的几何理论、晦涩难懂的概念和理论,以及永远分不清的抽象几何图形。
然而几何之美、几何之趣,这些最重要的特质,却总是被大家所忽略。
菲尔兹奖得主,美国哈佛大学数学与物理学教授丘成桐,就曾经在一次访谈中提及:“
我小时候之所以迷上数学,就是因为几何图形实在是太美妙了!”
从一点一线开始,以无穷无尽结束,几何看似简单,却能延伸出最复杂多变的逻辑。
在自然界,有六边形的蜂巢和雪花,有黄金比例的鹦鹉螺。
在西方,自古便有三角的胡夫金字塔,和长方状的帕特农神庙,以及由三角形和圆形组成的荷鲁斯之眼。
而在中国古代,同样将几何,运用的淋漓尽致。
在清朝时期,就曾经出现过一本轰动一时的奇书《益智图》。
作者童叶庚认为:事物的变幻与转换存在内在联系,可以通过模仿,将它们逼真地再现出来。
因此,在这本奇书中,作者就以十五块积木为基础,将我们传统文化、日常生活、历史故事中出现的各种建筑、器具、人物形象,变换成一个个生动的几何形象。
而这种将几何从枯燥中抽离出来,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益智游戏,更是
将几何的“美”和“趣”,提炼到了极致!
事实上,无论是各种以几何为元素的建筑、文化、信仰、自然现象,亦或是科学的《几何原本》、《益智图》,这些无一不在说明:
今天推荐的这套,
第一本将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相结合
,
丘成桐教授全文审读
、
曹文轩教授等联袂推荐
,包含了
89个小学几何知识点
的科普书
《几何益智图》
,就以
平面、立体、拓展
等三个角度,将
数学几何与传统文化、古诗词、文学、博物、乐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相融合!
当原本抽象复杂的的几何知识,
融入到了有趣好玩的历史故事和日常生活中
,再将其中具体的人物、事物、场景,抽象成一个个好玩又有趣的几何拼接图形,去
讲解几何知识
的含义和应用,
自然理解得快、记忆得牢。
在锻炼平面与立体的思维空间转换能力的同时,还可以
充分调动多学科的知识,真正理解几何,看到一个和课堂上的数学课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而当有趣的传统文化,和源于生活、富有文化气息的益智游戏相碰撞,我们不仅能在其中,
充分的感受传统文化中的古人智慧和数学应用,拓展其思维,增长其见识
,
还能在奇思妙想中,
深刻的感受到几何之美、几何之趣!
外有分量,内有含量
,
不管是
数学爱好者
、还是
老师
、
孩子
,
我都建议读一读、玩一玩。
对于数学成绩好的孩子
,
能加深他们对几何的理解,
对于数学成绩一般的孩子
,能提升他们对几何的兴趣!
对于老师,可以把这套书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具,
配合积木,将书中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掌握,学生既能玩的开心,也能学有长进!
对于数学爱好者,
会更深刻的感到到,中国古代的几何文化魅力和趣味!
专业性、趣味性、逻辑性、实用性一样不落!
可以说这是一套
制作精美
、
内容丰富
、
知识点严谨准确
的好书,因此推荐给大家。
现在购买可享受:原价199元,实际到手价仅
99元
的超低优惠价!还有两大惊喜!!
惊喜一:
额外赠送
价值
68元
的
15块几何专属积木
、以及
几何硬纸卡片!
几何专属积木
可以拼凑成三本书中所有的几何形象!将手脑结合锻炼到极致,简直太划算了!!
而将
几何硬纸卡片
上的图案剪开,贴在书中所对应的几何形状上,可以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动手能力!
惊喜二:
随书附赠由专业播音人员录制的,
共80个幽默有趣的几何故事音频!
早上的早饭时间,或是晚上的睡前时间
,上学或上班
路上,
都可以找出一段来放着听听,
不知不觉中就增长了知识!
(音频部分目录)
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
,不仅亲自点赞推荐本书,还首次出镜,录制了推荐视频:
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就说过,
“上帝将以几何的形式永存。”
而这套书最大的特点,也正是在于,在将“
几何可以构成一切的画面,所有东西都可以几何化
”贯穿始终,却又巧妙的
把传统文化中的古人智慧、奇妙的数学应用、以及有内涵的文化历史故事
,穿插其中。
1
在传统文化中,拓展其思维,增长其见识,感受几何之美、几何之趣!
整套书内文的
编排设计都十分合理
,且
富有新意
。
作为一本趣味性极强的几何科普书,它并没有一上来就和你讲概念、表方法,而是用“
地标处
”+“
拓展知识性知识和几何知识
”+“
拼图等级难度
”+“
几何拼版图景
”等几大版块,
从
几何知识到拓展内容
,
从
动脑思考到动手拼图,
我们这本书中,能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多的是
拓展其思维,增长其见识
,在传统文化、古诗词、历史故事熏陶中,
感受强烈的几何之美、几何之趣
!
比如第一本《古诗词中的平面几何》中,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
中式花墙洞样式
。
在著名的苏州拙政园中,修在平缓坡上的隔墙,当花墙洞的外框,顺着坡势从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仿佛就是在
论证着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
精妙的设计和周围环境相结合,其变换出的几何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也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中式漏砖墙的图形中,是否都为轴对称?
而在《故事中的立体几何》中,就清晰的展示了7种传统文化样式中的立体几何!
例如在介绍古名居中的几何时,就以客家围屋为例子,讲解
其中包含的对称、轴线、等级、围合等空间要素。
而围拢屋前后的两个半圆组合在一起,其实也有太极图形的意味,
象征着稳定、共生与和谐。
假如在这座建筑中,找到你认识的几何图形,你能观察出他们不同侧面的呈现状态吗?
这些内容,
不仅可以增长其见识,拓宽知识面,也能让我们在文化熏陶中,搭建起几何知识、几何美学的桥梁!
2
读诗词、听故事、看文物、拼积木,玩味几何游戏!
这套书一共分为三册,分别是
《古诗词中的平面几何》
、
《故事中的立体几何》、《送给孩子的几何博物馆》。
分别从平面、立体、平面、拓展等三个角度,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传统建筑、博物馆中的文物等形象,具象化成一个个几何图案,再逐渐
融入每套书中。
而用
读诗词、听故事、看文物、拼积木
等有趣的形式去玩转几何,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特别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
,提起学习兴趣
,还能在增强动脑能力的基础上,
进一步锻炼动手能力
!
比如第一本《古诗词中的平面几何》,在剖析唐代诗人宋之问的《灵隐寺》时,就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作为基础,变换成
几何图像
,
向我们解释和梯形有关的知识。
我们也可以尝试,用积木拼出书中的几何图案,在寓教于乐中,
进一步感受几何的魅力!
动手能力较弱的也不用担心,
书本最后也会将每个几何形象,所对应的积木板块,标识出来。
而在《写给孩子的几何博物馆》中,还介绍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大战时所手持的
白羽扇
,
你能用15块积木拼出来吗?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诗词中的平面几何》和《故事中的立体几何》中,还专门加入了一个
小程序二维码
,里面包含了这两册书
,共80个幽默有趣的几何故事音频!
早上的早饭时间,或是晚上的睡前时间
,上学或上班
路上,
都可以找出一段来放着听听,
不知不觉中就增长了知识!
而在《古诗词中的平面几何》、《故事中的立体几何》两本书的最后,还会有
相对应的知识点索引,方便我们后续的查看复习。
几何作为数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但是它却跟我们之前学习的数学完全不同,可以说是两个维度的思考方式。
之前学数学的时候,主要就是计算和应用题,可是等到了学几何,你会发现,那些在几何里都不再重要。
即使计算能力很牛,能速算123x456,但在几何中,却毫无英雄无用武之地,最多需要你用简单的加减法算个180度以内的角度,或者用简单的乘法算个πr²的圆面积,仅此而已。
因此,学习几何,难就难在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