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水上冰花,人间仙品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春节超火的小城,有多好游?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水与火,势均力敌的绝配!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最具地域特色的汉字美食是哪个?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国军是如何解决生理需求的 | 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5-19 20:01

正文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


本文为我局的第 174 篇观察文章,今天我们讲讲 金门军中乐园 的故事

文字:小米桶 |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金门 旧称浯洲,古有盐场,罕为后人所知。明太祖朱元璋命人经略福建沿海时,赞此处 “固若金汤,镇海雄门” ,故更名为金门。


这个只有不到160平方公里的小岛,夹在两岸当中,因此一直都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是大陆的跳板,亦是台湾的屏障。




从明郑“反清复明”大业开始的那一天直到现在, 金门曾经埋葬南明的亲王朱以海,也曾驻扎老蒋的“十万雄兵”, 一直是个伴随着 战争 阴影的小岛。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名存实亡的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将省会迁往金门县。同年10月25日, 古宁头战役 爆发,金门被撤销政府建制,成为特殊的 “军管区” ,并且到数十年后都是 “以军领政” 的状况。


从1958到1979年,两岸又持续了21年的炮轰,金门与大陆间只有炮弹能飞过。


相互打炮




这样的经历给金门涂上 浓郁的战地风情 ,不仅有无数碉堡、坑道,还有 以满地炮弹碎片所制成 的菜刀,数十年来用之不竭,至今仍为名产。


炮弹制菜刀,一个字,好钢!




然而阳刚的战争亦在金门留下了 阴柔的悲情, 除了军事基地之外还带来了大小十余处所谓的 “特约茶室” ,其实就是给军人专用的妓院。


对从前的士兵来说,这些茶室是离岛生活中 不光彩却十分重要的一环 ,如今不似菜刀或坑道一般众所周知, 曾在茶室工作的女性们的心酸种种,也大多默默掩盖于历史中。


一回生两回熟



国共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的国民政府为了维持防务以及伺机 反攻大陆 ,而在金门 大批驻军 ,最多曾达 十万之众。


政府行为创造的大量需求

容易造成供不应求和市场垄断



1952年后, 蒋经国 担任“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开始 限制现役军人结婚。


此措施主要有两个 目的 ,都是为了幻想中的反攻大业:


其一 是要尽量让官兵们没有家累牵挂,随时皆可全心投入作战; 其二 则是因为当时国民党的部队几乎都是从大陆撤退而来, 要激励他们早日返回故乡原籍结婚生子, 若是在台安家落户,对反攻的热忱恐怕亦将大减。


然而并不需要他拯救...


这道命令推出后,兵力最为集中的 离岛基地 所受影响最大, 大批无法结婚的青壮年男子, 时常与当地女性发生各种感情纠纷,累累发生骚扰甚至强暴民女的案件,引发 军民相怨。


对此 《金门日报》 曾有一篇报道,记述当时军中大佬,在开会检讨军队骚扰女性的案例时,有人建议比照古时的军妓,去解决士兵的需要。


极其恶劣的行径


此一做法虽有违新时代国民革命军的优良传统,更可能污辱了金门那块“ 三民主义模范县 ”的美名,但竟也得到了蒋经国的首肯,得以在极为严肃的军政会议中形成定案,并且还推广至金门、马祖之外的全台各处军区。


大胆岛(金门)上著名的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标语,

与厦门对岸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标语遥遥相望。


于是在1954年,在金门颇有声望的 胡琏 将军,便下令开设该岛第一间 特约茶室 ,后人据此戏称他为“将军老鸨”。


当然,堂堂将军并不会亲手操办这些;金门本土作家 陈长庆 就曾提到,具体实施茶室方案的其实是个特聘来的上海人,名叫 徐长庆 ,原本就在沪市经营风月产业甚久,此人才是军中茶室的开山祖师。


值得一提的是,当身为金门首例的 仁武特约茶室 启用时,该处使用的 电话分机号为831 ,且因金门驻兵最多,令此茶室最为出名,大家便俗称此类场所为 “八三幺” ,而且不光是金门,渐渐全台军用茶室都如此称呼。


特约茶室


当公司领导约你去八三幺

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问题


诸多八三一茶室开始运营后,首先是在民间设立招聘站,公开招聘女性 “侍应生” 。招募费用为一千至一千三百台币,新加入之侍应生还可获得一万元无息贷款做安家费,合约期满后如不愿续约,即可返家。


另一种侍应生的来源则是 女囚 ,例如在“扫黄”期间被取缔的私娼,在看守所里坐牢时便会被狱监游说不如去劳军,还能赚些钱。


应聘的侍应生 需年满18岁 ,通过体检,并备妥“本人同意书”和“切结书”,经金门防务总室复合后,依照年龄、外貌、才能分派至 甲、乙、丙三种等级的茶室 ,各自服务不同阶层的军官和士兵。高级军官使用最高级的甲等茶室,侍应生也更年轻貌美,有的还懂得外语。


茶室服务守则


至于 报酬 ,侍应生则和军方分帐,有些三七分,也有五五分。


侍应生在莒光日(士兵上政治思想课的时间)和生理期不必工作,茶室中亦设有军医并提供避孕用品,每周还歇业一天,用作环境整理和疾病防查。


金门欲前往茶室之国军,需自向金门防部购得 “娱乐票” ,票券期效仅限当月,逾期作废。


娱乐券


进门是要门票的


各时期的娱乐票 价格 不同,1951年约10-15元台币(当时人均收入300元),到了1989年则涨至150-200台币(人均收入8820元)。


各年份的价格表


娱乐票共分 四类价等 :校官票、尉官票、士兵票、和公务员使用的特价票。每张票 限时30分钟 ,从进入房间算起,逾时补票。


茶室门外有宪兵看守,滋事者会被军法论处, 可见来访者想必很多 ,需严格地维持秩序。


然而民风淳朴的金门 本地居民 ,却很少有机会踏入这个特殊的场所。直到近年,一处位于金门的 小径茶室旧址开放参观 ,一般民众才可窥见里面相貌。



该处大致保留了过去的陈设,每个房间里的 床铺、梳妆台和卫浴设施 均如旧时。



唯一不同之处,是为了保护当事女性的隐私, 墙上不再挂着侍应生的照片 ,但从前的官兵们凭票进入后,其实可从诸多照片中选出一人,然后再被引入房内。


而与民间风月场所不同,茶室里的侍应生照片 不能夸张美化 ,得用类似证件用的朴素人相照,以便维持公家的严肃。

当时还都是黑白素颜

现在大都不是了



此外,侍应生也不得使用本名或花名,每人如囚犯一般只 以编号相称 。据说这是为了防止军人与侍应生熟识后日久生情,例如在金门小径茶室曾有个很有名的美女,便仅被称为“7号姐姐”,无人知其姓名。


房门前整齐排列的编号


移去这些官腔官调的可笑措施,茶室内发生的事与妓院并无差异,在 被宪兵而不是流氓 把守的红墙内,无奈的女性们同样过着 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客尝 的日子。


重复工作对人的异化

似乎是难以避免的


这吊诡的一幕在战地金门竟延续了40年, 直到1990年左右才被完全取消。


80年代,当茶室产业进入末期后,曾有文史作家 管仁健 前往金门调查,后在电视访谈中道出密莘。许多侍应生都是 家境穷苦 ,逼得得来挣这皮肉钱,但也有一些是为 求减刑而自愿前来 的女性罪犯。


这些人除了私娼和其他刑事罪犯之外,还有一些是十分可怜的 “票据犯” 。这些女性是因为身份证件遭到丈夫滥用,被拿去开空头支票,事发后警方依照票上姓名捉人,便将 无辜 的妻子以诈欺罪逮捕入狱。


假如妻子无力偿还支票上承诺的金额,便需服刑较长时间,而此时逍遥法外的丈夫早已另结新欢,根本不可能筹钱营救旧妻, 女子监狱的狱监就会引诱妻子与茶室签约 ,自己赚钱还债。


不过除了被冤枉的人之外,某些侍应生也传言曾与重大刑案相关,譬如前言提及的 小径茶室7号姐姐。


人称她真的年轻貌美,很多人来争睹芳颜,连带小径茶室的生意都比别的八三一要好很多,但民间却流传她就是70年代台北有名的 “鸳鸯大盗”。



事情发生在1970年,某徐姓军人和 程姓女友 抢劫银楼,被抓捕受审,时逢社会严打,蒋经国严责结伙抢劫严惩不怠,且徐男又为现役军人,即以军法叛处死刑,枪决过程还要全程直播。


然其共犯程姓女友竟未判死,而是 轻判入监七年了事。 时人猜测她是 因年轻貌美,身材妙曼 而被军方垂涎,这才留下性命,入狱后便 发配去金门茶室里“重新做人”。


此事虽 无确证 ,但此说流传至广,回想当时人们每看到貌美女囚,竟会很自然地做此联想, 社会观念的扭曲 可想而知。



更糟糕的是,由于国军官员的腐败,茶室制度长期都放任黑势力介入,于全台各处 强迫、诱拐或贩卖女性 前来“劳军”。


此问题又在金门最为严重,因为这里为军管特区,不受警察管辖,即使发现有人受害,只要女子已被送去金门,警方便无力相助,而管理茶室的军官为了不让自己和黑道的关系曝光,也 绝少配合 警察救人。


1987年便曾有震惊社会的一例。


一名 16岁 江姓少女被诱拐至金门,家人虽然报警,且少女的身份文件已证实她明显未成年,不符侍应生雇佣条件, 理应即刻放人, 但因警察无法触及金门的军方势力,少女还是 被强迫 做满三个月的最低期限才取回自由。



她在短短 97天 内被迫工作 3200 多次,用身体赚来40多万台币,茶室经营者还要分得一半。


江姓少女返回后提出告诉,最后只有无军籍的 拐骗犯被轻判十个月 ,至于是哪名或哪些军官在金门违规扣留未成年少女三个月,却是不得而知。



由于陆军总部和金门防务部门 官官相卫,埋藏家丑, 军方对此案件的责任便如石沉大海般地蒙混过去, 从未给人民一个交代。


如此黑暗的茶室制度如今纵已废止, 现在的台湾社会对这段过去却甚少讨论或反思, 可是历史的痕迹究竟是无法完全抹灭的,就算刻意隐藏,有时也会尴尬地露出些残影。


譬如2001年金门和厦门之间开放 小三通 ,在开通典礼上曾挂出一副对联: “金门厦门门对门,族同情同同安同” 。当时台上官员风光无限地讲演,殊不知这对联的出处,便是来自列屿青岐茶室的对联: “金门厦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打炮”。


细究起来,竟然还是低俗的原版词句对仗更为工整,新版将下联改的冠冕堂皇,却反而有些语焉不详。


曾经的人民公敌


台湾的女人,被叫成苦命的 “油麻菜籽” ,随风吹到哪里,就只能长在哪里,无奈而卑微地忍受着上天的戏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