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地方政府和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风险控制已成为财政政策的重中之重,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依然是今年防风险硬仗。此前也已确立基调,中央不会为地方债兜底。财政部近期连续公布两份文件,指导化解存量债务,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和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在经过长期疯长之后已处风险关头。
22万亿地方债券赶超国债
都知道中国地方债券极为庞大,但存量到底有多少呢?
从最简单的口径来看,包括地方政府债和城投债在内,
中国债市总量当前达到76.01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券规模已达22.22万亿。
2014年以后债务增长速度可谓相当迅速,几乎每年以4万亿元的增速突飞猛进。
据小债统计,
在地方债务中,地方债有3444只、债券余额达到14.96万亿元,位居市场第一、占比达到19.69%。
然而,国债发行275只,债券余额134,082.37亿元,占比17.64%,
地方债规模已实力赶超国债。
事实上,在2017年年末,地方政府债券便已首次超越国债。
从剩余期限上来看,短期地方债到期偿还量并不太大。
当前的地方债中,有9.14万亿元地方债将在5年内到期、占比61.08%,有4.55万亿元地方债将在3年内到期、占比30.4%,同时有1.02万亿元地方债将在1年内都到期,占比达6.8%。
举债较高的地方政府有哪些省份?据Wind数据显示,当前地方政府债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浙江、四川、贵州、云南、辽宁等地,
其中债务余额最多的三个省份为江苏、山东、浙江,分别为1.09万亿、9293亿元、9151亿元
,
余额占比分别为7.29%、6.21%、6.11%。
城投债方面,债务主要集中在
江苏、湖南、浙江、天津、重庆
,
对应的债券余额分别为1.31万亿元、4773.69亿元、4378.82亿元、4012.56亿元和3852.66亿元,余额占比分别为18.06%、6.59%、6.05%、5.54%和5.32%。
从地方政府负债率和偿债风险上来看,
偿债风险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截止2017年9月份,贵州、天津、重庆、云南和青海排名居于前列
,
占比分别达78%、76%、70%、69%和65%,已远远高于地方负债率60%的警戒红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江苏自去年一跃成为负债最多的省份,其偿债压力和风险值得警惕。
在过去,地方政府
多绕道融资平台向金融机构违规举债,靠卖地还债
。
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
近年来地方信用违约的事件增多,发生过债券主体信用违约事件较多的省份有江苏、山东、内蒙古、四川等,市场对于地方债关注度和警惕程度也显著提高。去年,内蒙古自爆地方债务危机、江苏贵州借信托、资管等手段违规举债,一系列地方债务危机已逐渐显露出来,同时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
进入2018年以来地方债发行变缓
。
2017年全年各地方政府债券共发行了1134只,发行量为4.36万亿元,较2016年发行1159只,发行金额6.05万亿有较大的下降,总体降幅达27.93%。在防风险严管地方债已经成为大趋势下,2018年地方债全年发行有望稳定,增长或不易。
2014年以来出台了多个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文件,进入2018年地方债务监管也在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