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YouCore
个人核心力(思维力、学习力、人脉力)赋能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证券报  ·  DeepSeek,紧急说明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DeepSeek大模型风靡云平台,百度智能云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华为2024年销售收入超8600亿#】2 ... ·  3 天前  
i黑马  ·  牛文文:创业黑马和老牛是做什么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YouCore

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YouCore  · 公众号  ·  · 2024-12-12 11:41

正文

文 / 王世民
深圳尔雅总裁 | YouCore创始人
著有《思维力》《学习力》《减法》


边界感,简单来说,就是指个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知道何为合适的界限。

缺乏边界感的人,不仅会侵犯别人的空间,也往往容易被他人侵犯私人空间。


而拥有边界感的人,则能够明确自己和他人的界限,知道什么事情是自己该做的,什么事情是自己不该做的。


具体来说,就是能够做到以下4点:


对他人:


1、 不过度干涉他人

2、 不过度打扰他人

对自己:


3、 不接受他人控制

4、 不过度共情他人




01


不过度干涉他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选择。


因此,除非必要,我们应尽量避免干涉他人的生活、决定和行为。


这不仅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智慧。


1、 在家庭关系里,减少对其他家庭成员生活习惯和个人喜好的干涉


越亲密的人,越容易把自己看作“家人”,而容易以“关爱”为名越界干涉他人的生活。


这些干涉虽然出于好意,但往往适得其反。


例如,假设你有一个孩子,他热爱摇滚乐,房间里贴满了各种摇滚乐队的海报。


然而,你并不喜欢这种音乐,于是你开始干涉他的喜好,强制他换掉海报,甚至禁止他听摇滚乐。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孩子可能会感到被误解和忽视,与你产生隔阂,甚至逆反心理。



因此,减少对他人的无谓干涉,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维护和谐关系的关键。


2、 在职场中,不应干涉下属工作之外的生活


有些领导,不仅在工作中严格控制下属的工作安排,还喜欢对下属的私人生活指手画脚。


这种行为往往被称为“爹味”泛滥,容易让下属感到压抑和不满。


这一点上,一些知名企业家也会犯错误。


例如,前华为副总裁李玉琢在2016年接受青年周末的采访时,爆料了一段往事。


2016年11月1日,他向华为老板任正非递交了辞职报告,但任正非一直未做回应。


直至他写了第三份辞职报告后,任正非才让秘书约他去谈话。


任正非想继续挽留李玉琢在华为工作,但李玉琢去意已定,因此跟任正非说:


“任总,非常感谢你谈了这么多,但是我不想拖累华为。另外,我爱人又不在身边,我已经七年单独在深圳。”


任正非说:“那你可以叫你爱人来深圳工作嘛!”


李玉琢说:“她来过深圳,待过几个月,不习惯,又回北京了。”


任正非立刻说:“这样的老婆你要她干什么?”


李玉琢说:“她跟了我20多年了,没犯什么错误,我没什么借口不要她。”


这种干涉到员工个人私生活的劝说,不但没能留下李玉琢,反而导致李玉琢很反感,甚至将这件事公开曝光。


不只是任正非,全国连锁零售业学习的楷模企业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近期也犯过同样的错。


2024年11月20日,于东来在个人社交平台发文表示,从2025年起:


“胖东来人结婚不允许要彩礼或付彩礼;


婚礼不能铺张浪费,婚礼酒席只能邀请亲朋,酒席不能超过五桌!


如果做不到的,公司将从制度建设上取消一切福利。”


于东来的初衷是好的,旨在避免员工被不正当的彩礼行为所困扰,或因婚礼过于奢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而且,胖东来给员工的待遇也确实非常好,将90%的利润都分给了员工,员工在河南许昌和新乡的收入都属于绝对高薪。


但哪怕是出于善意,哪怕是对员工如此厚待的好老板于东来,因为超出了老板该有的边界感,还是被社会舆论广泛批评,最后不得不公开道歉。



因此,一个好的领导应该懂得,工作之外的生活是员工的私人领域,不应过多干涉。




02

不过度打扰他人


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常常被我们忽视,那就是过度打扰他人。

这种行为其实和过度控制他人一样,都是过度干涉他人的表现。


这种过度打扰的表现就是,总是无节制地去寻求他人的帮助,拿一些跟别人完全无关的个人私事,或者一些别人也很难办到的事情,去麻烦他人。


我相信,你多多少少遇到过这样的人,是不是心里会觉得很反感,甚至觉得这些人很讨厌?


我就有过与这样的人打交道的亲身经历。


某次加了我的微信好友后,他便拿了一个他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向我请教。出于礼貌,我给他回复了。


这一回复不要紧,他一发不可收拾,不停地拿各种问题来询问我。


因此,后来我便不再回复他了。


但突然有一天,他竟然直接来我办公室找我了,说他来深圳出差,所以顺便来拜访。


我那时脸皮薄,虽然心里一万个不舒服,但还是礼貌地陪他聊了聊,并带他去吃了午餐。


午餐过后,他还不离开,跟着我回到公司,并不断地将他之前在微信上问了我但没得到回复的问题,继续拿出来问我。


看他实在太不像话了,我只好跟他说我有事要出门处理,就起身离开了公司。直到我同事告诉我他离开了,我才再回来公司办公。


这件事之后,我以为他会有所收敛,没想到他跟没事人一样,过了几天继续在微信上给我发消息问问题。


最后,实在是不堪他的骚扰,我只能将他的微信拉黑,眼不见心不烦。



他的这种做法,虽然一开始可能会得到一些帮助,会有一两个人出于好意帮他,但是次数一多,人人都会对他产生反感,避而远之。


等到他真正有事情需要找人帮忙的时候,就会发现,身边已经找不到一个愿意伸出援手的人了。


所以,我们找人帮助也一定要有边界感,否则既恶心了别人,最终也伤害了自己。


人际沟通的系统方法 ,我也已经 梳理成sop表格 了, 你直接照抄即可。


关注公众号,回复“沟通模板”领取 👇




03

不接受他人控制


要做到有边界感,除了要尊重他人的边界,不过度干涉他人和不过度打扰他人之外,也要守好自己的边界。

首先就是 要做到不接受他人控制。


否则,容易让他人侵入自己的私人空间,或者因为无法拒绝他人的要求,接受自己不愿意的事情。


1、 在家庭关系中,被亲人控制


缺乏自我边界感的人,容易被父母或其他亲戚,以“关心”为名,影响甚至操控自己的私人生活。


我看过最极端的一个例子,就是上海海事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杨元元,被亲情束缚,带着母亲上学,最终厕所自缢身亡的惨剧。


杨元元的父亲在她6岁时因肝病去世,她和4岁的弟弟杨平平,是由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拉扯大,所以她对母亲心怀愧疚,而母亲也因此对她更为依赖。


1998年,杨元元考入武汉大学经济学系。

上大三时,母亲因工厂的职工居住区搬迁,无钱在宜昌市区购房,就办了内退,到武汉与她同住学生宿舍。

自此,母亲便迷上了大学的氛围,一直想和她一起住在学校宿舍。


杨元元本科毕业后,本来可以回湖北枝江县当公务员,但因为母亲的强烈反对——“我一辈子都不想再回去 (老家) ,元元好不容易才考到武汉的”——只能作罢。


杨元元也获得过西北大学的面试通知,她已经买好了火车票,但因为母亲担心她被骗,不让去,结果也没去。


杨元元还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不过自费生需要缴3万元学费,她没钱,还得打工养母亲,不得不放弃。


后来,因为母亲上世纪70年代赴上海进修过5年船舶技工,常说自己有“上海情结”,杨元元2009年就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并将母亲一起带到上海。


到上海后,母亲依然与她同住在宿舍,两人一起进出食堂,一同散步,同睡一张床。


但与武汉大学不同,上海海事大学因为新同学们的反对,从2009年11月21日起,开始禁止杨元元母亲进入宿舍借住。


回报母亲恩情的巨大压力,再加上贫困和旁人的白眼,2009年11月26日,杨元元终于不堪重负,在宿舍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留下的遗言是: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


杨元元的悲剧,其实并非因为知识没用,而是因为她过于没有自我边界感,在过度回报母亲恩情的心理下,导致私人空间被母亲过度侵入,最终不堪重负,悲剧发生。



2、 在职场中,被领导或同事控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