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僧活
小僧不二的僧活、僧悟、僧诗、僧歌、僧段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僧活

这样的动画,这样的佛子

小僧活  · 公众号  ·  · 2018-03-10 10:0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最近刷胖友圈看到一个动画片,本说油腻的年龄不应该会对动画片产生浓厚的兴趣,大约是童心未泯吧。看完了这部几分钟的动画片,令二师父心头为之一震。不仅是动画片的内容,还有制作动画的方式。



SANGHATALK EP260



动 画 片 名


动 画 内 容 是

大唐贞观年间,二十八岁的玄奘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西出玉门关,来到了莫贺延碛 · · · · · ·



更多具体内容不多唠叨,直接上视频

(建议WiFi观看,土豪请随意)



玄奘法师这位悲愿深重的佛子,其西行求法的故事,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听过N遍了,但以这种泥板动画的形式还真的比较少。


关于玄奘法师,我想大部分人认识他,包括二师父本人,不是从《大唐玄奘法师传》中,也不是从历史书中,更不是从佛教典籍中,大概都是从小说《西游记》或影视剧《西游记》中认识的。无论是小说还是连续剧里,那个手无缚鸡之力、不辨是非的唐僧形象,深深深深深深深 (此处省略N个深) 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可历史上的玄奘法师是这样吗?他是怎么一个人呢?随便举几例:

唐太宗赞玄奘法师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

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鲁迅称其为

中华民族的脊梁,

世界和平使者.

共译出佛教经论

77部 - 1346卷 - 约1335万字


有一些印度历史学家表示

如果没有玄奘法师的著作,

重建印度史是不可能的.



当然了,作为小说和影视剧《西游记》无疑是优秀的,但是小说毕竟不是历史书,连续剧也不是纪录片,它们对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不需太负责,有时候为了情节需要,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改造,天上飞的可以改成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可以改成田间跳的,甚至风华绝代一书生可以改成吊睛白额一畜生,这······着实令人凌乱 ,所以提醒诸位,了解历史人物万万不可仅凭小说和连续剧啊,切记切记!真是让人操碎了心!



好了,对小说和影视剧中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吐槽就此打住。

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部动画片,

制作动画的方式很是令人敬佩:


为了讲 420秒

玄奘法师西行的一段故事

30个画匠

在敦煌待了 270个日夜

画了 2000块 泥板画



更令人惊艳的是他们用来作画的泥板,为求形式意蕴更接近敦煌壁画,直接由敦煌大泉河的泥和鸣沙山的沙与当地的麦秸草,采用“三沙六土一灰”古法配置而成。



在这个日益浮躁,凡事都讲求快的时代,这种“缓慢”的制作方式堪称是时代的“逆行”。导演汤柏华说他是“ 拿最大的诚意去传播敦煌最经典的东西 ”,导演定是在敦煌里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宝藏,定是在佛教变相图中看到了最值得传播的精神。网上有评价是这样说的: 别人都在做3D,他们做手绘,别人用高科技,他们用石膏,别人追赶商业价值,他们讲哲学故事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最应该做的事,踏踏实实,不与时代苟同,这,值得称赞。

回观我们自己,作为一名“资深”的佛弟子,在佛法的学修方面,我们是否是跟着时代的步伐追求“多快好省”、追求“利益最大化”呢?


还没念几句佛,就想立刻得感应、受加持,没得到就说佛号没用;还没磕几个头,就想财来、名来、美人来,不来就说菩萨不灵;还没读几本书,就想贯通佛法奥义,就想立刻辩才无碍,没得逞就说经书里全是骗人的。甚至打开录音机,让它替我诵经念佛,自己翘着二郎腿唱小曲;找各种“大师”、“大仙”、“法王”,让他们把我的业障消除,回去之后继续自己的作……



总以为随随便便看几篇附佛的心灵鸡汤文 (尤其要注意小僧活) ,就能明白佛法的含义;总以为捻捻珠子、品品茶,自己的修行境界就会蹭蹭蹭的往上窜。试问若不沉下心来苦读大部头,怎能出精彩的“小段子”?若不勤修加行、实修正行,怎能逐渐消除自己的贪嗔痴?



无说与玄奘法师这样的佛子相提并论,就算是制作动画的画匠们都能以这般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他们的事业中,那么你我这些佛法修行路上的行者们,如来教法的荷担者们,怎能昏昏度日?怎能想一步登天?怎能缺乏担当和责任?怎能不深切发愿,老实修行?怎能?!



- 经 典 回 顾 -

呔,请出示你的蝶姐!

女儿国里, 不变的猴哥

拜拜菩萨,吃吃海鲜~

与父母相待而坐,法师静默无言


找不二 - 投投稿 - 字太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