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芽NewSeed
新芽NewSeed,正如其名字一样,我们专注于对新锐创业项目和新兴趋势的挖掘与报道;在嘈杂的创业大潮中,我们试图去更加清晰地解读创业背后的新浪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投行业务资讯  ·  一IPO终止辅导备案,一IPO启动辅导! ·  3 天前  
IT桔子  ·  困在“流程”里的国资投资人 ·  5 天前  
今日新材料  ·  中国新材料科学普及报告(2023)——走近前 ... ·  6 天前  
今日新材料  ·  中国新材料科学普及报告(2023)——走近前 ... ·  6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AI服务器电源的投资机会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芽NewSeed

共享充电宝被推到风口:20家机构10天投3亿,这届资本嗑high了吗?

新芽NewSeed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4-17 16:43

正文


在投资人看来原因有很多,但一个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共享单车火了。充电宝跟单车一类比,盈利模式都是直接复制,基于押金的现金流操作,比如在头半小时或一小时内基本是免费充,之后才开始按时收租金。


作者|王新喜 

 新芽NewSeed专栏作者 



  共享单车之后,当前共享充电宝开始又成为投资人追捧的对象,过去的10天里,资本如潮水涌入,IDG、金沙江创投、红杉、德同资本、鼎晖等金主纷纷入局,十几天内,包括街电科技、小电、来电科技等共计5家企业获投,融资金额近3亿元,超过20家机构入局。


  众所周知,目前线上流量越来越贵,增量市场越来越小,线下流量入口正在成为众多投资人的关注热点,共享充电宝为何能吸引到这么多风投?


  在投资人看来原因有很多,但一个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共享单车火了。充电宝跟单车一类比,盈利模式都是直接复制,基于押金的现金流操作,比如在头半小时或一小时内基本是免费充,之后才开始按时收租金,比如每小时1元或每天2元收取费用。


  而且充电宝单品成本低,几十块钱,按照一小时一元来看,不少投资人认为几乎不到一个月最多两个月就能收回成本。而且线下铺设的场景更多,有机场、火车站、地铁、商场、电影院、餐饮、酒吧、游乐园等。可以主打机柜也可以是充电接口。更诱惑的是,损耗率与硬件成本更低,乍看之下,比共享单车更有前途。


  当然想象很美好。如果时针拨回去两年,这种共享充电宝的点子,估计会吓跑投资人,因为它一点都不性感,但它为何符合这届投资人的口味呢?


  因为,在滴滴、共享单车之后,这一届的投资人事实上更多陷入了一种惯性思维怪圈,也可以称之为鸟笼思维,虽然说漂亮的鸟笼里都不是应该都装上一只鸟,但当前的创业项目加个共享应该是投钱的必要的标配了。


  当前在资本驱动下的创业项目竞赛的规则几乎都程序化了:人为制造风口,拿钱砸护城河,快速铺开规模化,用免费低价换市场,用速度搞死对手,迅速在各个城市规模化,之后找准接盘侠。


  当线上流量越来越贵创业空间越来越小,当前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就是通过不断砸钱在低成本的线下设备上,比拼线下运营效率,制造大量的低端硬件垃圾抢夺线下流量入口。


  投资人事实上并没有意识到不能拿单车与充电宝简单类比去看损耗率,而是需要看一个长期的刚需,以及用户对于共享的迫切性。短途出行在通勤市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刚需,而且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会遭遇到技术层面的颠覆力,单车相对笨重,不能放在包里随身携带,而且并非人人都有单车,因此单车租赁面向的是一个相对还算刚需与高频的市场。


  但即便如此,它依然面临竞争对手不断投车的过量供给而产生损耗成本以及不断过量投放导致单个用户押金成本摊薄的危机。


  手机用户都需要充电,但充电宝体积小随身携带方向,当前电池技术的进步,一天一充基本上是可行,对于用户来说,在紧急的情况下手机没电是偶发性现象不是高频现象,当前共享充电宝市场事实上打的其实是这种偶发性需求而不是高频需求。


  而要命的是,充电宝几乎是手机用户人手一个,实在手机没电又急着要出门,带个充电宝耽误的时间远比到处找商场去租赁一个充电宝要来的方便,不至于像投资人所说的“当前人们出门连钱包都不想带,更别说带充电宝”。


  而且借还方式相比流动性更强的自行车来说,充电宝还必须要在指定的地方取拿或者归,不能随意放在路边,这与共享经济追求的便利性与流动性相悖,也就是说,流动性差的硬件其实并不适合拿来做共享。


  因此可以说,几十块就可以个人拥有的充电宝跟相对昂贵和大体积的自行车事实上面对的不是同类的问题与需求,这类共享模式背后事实上,在消费者层面需求看来事实上可有可无。


  但当商铺地铁餐饮场所越来越多的充电宝机柜与接口的时候,这事实上会不断强化人们出门记得带充电宝,而不是特意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共享充电宝,这对于充电宝租赁生意来说,可能会起到一种反效果。


  而且谁都知道当前电池技术的发展迅速,移动电子设备电池容量越大,充电宝的使用率就越低,而在当前智能手机创新乏力的前提下,各大厂商都在提升电池的容量,诸如石墨烯电池等产品事实上已经面世,加之随着当前智能手机的技术进步,在近一两年内电池技术不断突破也是时间问题。


  比如我们看到,无线充电技术成2017年CITE(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苹果、索尼、华为等各大手机厂商纷纷着手为自家旗舰机型配置无线充电功能,一旦充电技术被革新,充电宝消失的那一天也不是太远了。


  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就像当年功能机时代人人都会带一块备用电池,但是智能手机不可拆卸电池成型后,整个行业就被消灭了,可能在未来1~2年就会有新的电池技术的推广,充电宝可能也将被消灭。


  因此,未来充电宝厂商可能连生存都有问题,但没有想到的是被当前所谓的伪共享给盘活了。这大概也对应了曾有人提出的一个观点:赚想赚钱的人的钱最容易。


  投资人想赚钱,创业者想赚钱,但从这个模式的发展来看,就像共享单车大战一样,这个模式现在能不能赚钱不说,但对于创业者来说,当前更重要的是抢市场。


  在共享单车领域,通过不断烧钱在各城市投放单车,想赚钱的投资人与创业者现在应该是没赚到钱,但至少自行车生产厂商是赚到钱了,当前许多自行车厂接单接到手软,加班加点大量生产单车,将原本死气沉沉的自行车厂给盘活了。


  从当前来看,共享充电宝的市场争夺大战打响,大量充电宝的订单需求可能会可能会发到充电宝生产厂商,因此,这一波想赚钱的投资人的钱应该就被充电宝厂商给赚了。接下来几个月,可以预见的是,不少充电宝厂商又得加班加点生产充电宝了。


  因此,当前几乎所有的共享经济模式都进入到这样一个怪圈:不需要有技术含量、盯着成本低、没有技术门槛、有现成的商业模式又有一定需求存在的单品硬件,方便快速铺货、迅速用资本推大规模。


  这些套路,事实上并不利于当前科技领域创业公司的发展,这种中国特色的伪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就是通过将各领域的低端硬件不断的向各大城市铺量,制造大量闲置而又低端的电子垃圾与硬件垃圾。


  我们看到,当前北上广深各种单车堆积像坟场、密密麻麻过量供给看起来像是一个个巨大蜂巢,挤占公园、人行道、公共用地的资源与空间,即荒谬又真实,而且投车之旅还并非结束,它们可能将是后来共享创业项目的先烈。


  未来可以想象的场景就是各种各种打着共享经济的名义的创业项目会不断人为在各种低端硬件领域不断烧钱制造伪共享项目,继而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环境的污染以及公共资源的挤占或破坏。


  可以说,当前的许多投资者将大量资本撒入这种低端而又无聊的商业烧钱加圈钱模式之中,却并没有鼓励到那些追求更有技术含量以及有更具智慧的价值创造的创业者,而是去培育更多的投机者去不断在线下拼资本制造烧钱场景,促进更多超过真实需求量的带来环保问题的低端硬件垃圾,这对于企业来说,社会责任的问题也同样值得去拷问。


  不过,共享充电宝会怎么亏怎么倒闭应该会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如前所述,共享充电宝是个典型的用户用完即走的项目,用户即便有一次租用了充电宝,不代表下次还会继续租用,流动性与用户形成一种上瘾性的习惯才会是共享经济的心理基础。


  因此,充电是刚需,但在外租用充电宝充电的这类需求更多是紧急而且不得已的临时性需求,而绝不会是一个让用户上瘾觉得有趣并产生依赖的高频行为。相反,用户会提醒自己下次记得带充电宝,毕竟押金还是其次,更因为这类硬件流动性差,归还充电宝的过程却过于麻烦,共享经济流行的基础却尤其注重即取即用即还的便捷性。


  加之这种创业项目没有门槛,行业的恶性竞争就成为必然。“来电”透露其目标是两年内铺设10万台大机柜、50万~80万台小机柜。“小电”在近期融资后曾宣布今年将在全国铺设360万台共享充电宝,而“Hi电”则计划今年在全国铺设1000万台共享充电宝。各种充电宝的场景会出现多个竞争者,导致订单不断分流、价格持续下降,到最后行业开始打免费牌来培育用户习惯或成必然。


  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只能导致商户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与议价权,商户方可能会藉此要求更高的入场费甚至分成费,这样将不断推高共享充电宝的成本投入,而资本也因此带来了大量的过剩产能。


  说到底,尽管如此,但资本更看重推高行业公司市场关注度与估值之后,在高点退出大赚一笔,这符合资本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本性,资本不会去考虑对于所投资的项目长期的行业前瞻性,而是考虑如何更快的抢市场圈钱。


  因为至少在投资人眼里,手机电池容量大增、快充技术、新能源充电技术等各种电池技术是黑天鹅事件,一时半会很难出现。可以说共享充电宝投资者是一种反向对赌思维,这种思维与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是逆势而行的,打的是时间差。


  这届的投资人是很焦虑的,这么多年来,O2O到微商经济、从P2P到IP热潮、从网红经济到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领域多少独角兽都错过了,但幸好现在还有共享经济,有滴滴、摩拜、ofo在前,当前即便是亏,谁也不愿意再错过下一个独角兽。


  他们也基本被套路化了,都希望找到一个有效的投资渠道与项目快进快出获利,通过一个简单而高效的模式锁定高频需求,不断复制这种老套的无聊的资本游戏,却让当前科技领域的创业充满了嗜血而又投机的无趣气息。


  而当前的资本方有一点是看清了,在当前的共享经济创业项目中,他们的力量比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更有效率,能推动线下共享类项目更快速的做大,所以资本的赌性与亢奋开始展露无疑,而且自认为如果迅速做到行业第一,赔率很低,因为滴滴就是成功的先例。


  联想创投执行董事顾正斌就谈道:“如果不是资本进入,我们很可能不会如此早地讨论共享充电宝。这是一件比充电宝租赁更大的事。”


  中国的企业与资本都不擅长进入到一个非原有经验的世界,于是不断在一个已有的熟悉的资本模式中不断的兜圈圈,而且即便当前的共享单车也远远还未到胜负落定或者说成功的时候。


  它们的危机都在于重资产模式,并且都没有意识到资本驱动的生意会呈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数量型增长并不能带来质的提升与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反而带来不可控的成本黑洞以及给城市的环境污染与公共资源侵占带来巨大的负担,在这种非理性的由资本催生的巨婴型伪共享模式下,一旦烧钱投入终止,资金链一断,危机会很快浮现。


  曾有人说,中国的投资者勤劳善良好赌。虽然说小赌怡情,但希望在若干年以后,创业者与投资者再回过头来看今天的疯狂,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笑话,而更多的是反思。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ID:redianweiping)授权新芽NewSeed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阅读


十大福布斯上榜青年:挣扎者,蜕变者,90后的路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