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极客公园
科技创新者的大本营。汇聚优秀的产品报道、评测视频和高质量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日经225指数跌超1000点#】#日股汽 ... ·  2 天前  
i黑马  ·  年入76亿,85后卖奶茶要IPO了 ·  3 天前  
虎嗅APP  ·  宁波与宁波商帮 ·  4 天前  
极客公园  ·  索尼盖了一座「Sony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极客公园

iPhone 7 Plus 双摄像头机制研究

极客公园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1-28 20:44

正文

 极客公园微信号:geekpark

iPhone 双摄像头 

本文来自微信号数码多(ID: realsoomal),作者夏昆冈,极客公园已获转载授权


苹果不是第一个搞双摄像头的,当双摄像头的 iPhone 7 Plus 发布时,即刻被寄予很高的期待。双摄像头目前来说还不成熟,消费者和业界都期待有超级实力玩家入场,大家也很期待苹果能玩出什么花来。经过一段实际使用,我们可以尝试探讨探讨 iPhone 7 Plus 的内部机制。

非对称双摄像头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双摄像头

双摄像头的类型大致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设计。iPhone 7 Plus 显然属于非对称型设计,两个镜头参数并不一致,一枚等效焦距 28 毫米,光圈 F1.8;一枚等效焦距 56 毫米,光圈 F2.8。类似的设计是 LG G5,不过 G5 使用了一颗超广角镜头实现的非对称。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双摄像头模组 图片来自 ifixit.com

非对称设计会带来一些设计上的障碍,例如两颗摄像头体积不能相差太大,这样的约束几乎无法回避。所以 iPhone 7 Plus 的 56 毫米镜头只能把光圈做小点,为了提高等效焦距,感光器尺寸也得妥协,比 28 毫米镜头的光圈要小,这是肯定的。即便这样,56 毫米镜头还舍弃了光学防抖机构,这样才能将两者做到体积相当。

56 毫米是精妙之选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28 毫米和 56 毫米镜头视野的区别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28 毫米和 56 毫米镜头视野的区别 

无法做到无损变焦,一直是手机摄像头的痛点,也是卡片相机唯一的优势了。双摄像头的出现,提供了一种不算完美的方案。iPhone 提供了 28 毫米和 56 毫米两个焦距,在这两个焦距上可以做到画质最佳化。28 毫米焦距可以应付风景,56 毫米可以更好的拍摄小品、人像类,应用场景得到扩展。提供两个焦距不能称为光学变焦,但降低了用户对光学变焦的需求。LG G5 也提供了 9 毫米和 28 毫米两个焦段,但 9 毫米太不常用了,对于一般用户来说,56 毫米更为实用好用,它可以用来拍人拍湘菜川菜粤菜卤菜淮扬菜。

苹果官方称可以 10 倍变焦,这是指的数字变焦,因为有了双焦距的支持,可模拟的数字变焦范围变得更大。

不对称中的对称设计

两个镜头参数差距甚大,一个有光学防抖一个没有,这将导致两个摄像头在弱光环境下的表现不一致,差距太大会导致体验明显差异,LG G5 就出现了类似问题,超广角画质差太多。苹果是不是有解决方案?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实拍-歌手

(制造商=Apple;型号=iPhone 7 Plus;镜头=iPhone 7 Plus back iSight Duo camera 6.6mm f/2.8;焦距=7 毫米;等效焦距=57 毫米;光圈=F2.8;测光模式=单点;感光度=ISO320;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1.8EV;曝光时间=1/50 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场景类型=标准;日期=2016.10.17 17:29:53)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实拍-首都博物馆-佛手

(制造商=Apple;型号=iPhone 7 Plus;镜头=iPhone 7 Plus back iSight Duo camera 3.99mm f/1.8;焦距=4 毫米;等效焦距=63 毫米;光圈=F1.8;测光模式=单点;感光度=ISO64;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7 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场景类型=标准;日期=2016.10.19 13:34:13)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实拍-猫

(制造商=Apple;型号=iPhone 7 Plus;镜头=iPhone 7 Plus back iSight Duo camera 6.6mm f/2.8;焦距=7 毫米;等效焦距=57 毫米;光圈=F2.8;测光模式=单点;感光度=ISO25;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50 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场景类型=标准;日期=2016.10.26 15:09:45)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实拍-首都博物馆-喜金刚 [滤镜]

(制造商=Apple;型号=iPhone 7 Plus;镜头=iPhone 7 Plus back iSight Duo camera 3.99mm f/1.8;焦距=4 毫米;等效焦距=63 毫米;光圈=F1.8;测光模式=单点;感光度=ISO80;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7 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场景类型=标准;日期=2016.10.19 13:37:23)

这几张样张,均是在 56 毫米焦距下拍摄。请仔细看,EXIF 信息中记录的焦距信息并不一样,有两张是记录为 28 毫米镜头拍摄,但等效焦距为 63 毫米,另外两张记录为 56 毫米镜头拍摄。这是为什么?

这是合成的结果。iPhone 从 5s 起引入数字防抖系统,这是一种基于多帧技术的防抖技术,而从 iPhone 6 Plus 起,又加入了光学防抖系统,结合以前得数字防抖形成了一种极其有效的混合防抖机制。那么,iPhone 7 Plus 的两颗镜头,对应的防抖系统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光学数字的混合防抖,一个是数字防抖,加上焦距光圈都不一样,两颗镜头对环境光的强弱反应会完全不一样。简单说,28 毫米镜头可以适应暗得多的环境。重点要来了。

当光线弱到 56 毫米镜头需要启用安全快门时,28 毫米镜头会被启用,实现双摄像头同时采样。结果是两枚镜头合成出来的,这种情况下,EXIF 会记录镜头信息为「iPhone 7 Plus back iSight Duo camera 3.99mm f/1.8」,即 28 毫米镜头。那么等效焦距 63 毫米又是什么鬼?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实拍-小金猪 [28 毫米焦距]

(制造商=Apple;型号=iPhone 7 Plus;镜头=iPhone 7 Plus back iSight Duo camera 3.99mm f/1.8;焦距=4 毫米;等效焦距=28 毫米;光圈=F1.8;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00;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7 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场景类型=标准;日期=2016.11.17 21:46:39)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实拍-小金猪 [56 毫米焦距]

(制造商=Apple;型号=iPhone 7 Plus;镜头=iPhone 7 Plus back iSight Duo camera 3.99mm f/1.8;焦距=4 毫米;等效焦距=63 毫米;光圈=F1.8;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80;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7 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场景类型=标准;日期=2016.11.17 21:46:45)

我们制造了一个弱光环境,用于重现激活条件,重复试验很顺利的完成,使用 56 毫米镜头拍摄确实会被记录成 28 毫米的,而等效焦距则变成了 63 毫米,这个应该是个无所谓的 bug。

再来探讨一下采样机制。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双镜头采样示意

焦距相差一倍,56 毫米的影像相当于 28 毫米中央部分的区域,这个区域相当于全部画面的 1/4。这个 1/4 区域就是 28 毫米镜头的采样区域。它对应的像素是总像素 1200 万的 1/4,即 300 万。但别忘了,28 毫米镜头的光圈大,通光量是 56 毫米镜头 2.4 倍,意味着 28 毫米镜头可以在保证画质的情况下更快速的采样,以更频繁的采样实现总采样量接近,有点类似于部分 Android 手机的「高画质模式」,用「过采样」来实现画质提升。这也多少弥补了 56 毫米镜头没有光学防抖的短板。

这种双重采样机制,将 28 毫米镜头裁切成 56 毫米,这样实现了焦距的对称,是不对称中的对称设计。

有限制的虚化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实时的景深模拟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人像模式需要足够的光线

iPhone 7 Plus 的人像模式,即模拟焦外虚化的模式,开启模式后,屏幕下方会显示「景深效果」的字样,它能实时渲染虚化效果,这得益于 A10 Fusion 内置强大的图像处理器,按照官方的说法是「图像信号处理器会进行超过 1000 亿次运算」,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这种模式也被提示为有限度的使用。它的使用距离是 33 厘米到 250 厘米之间,超出范围即会提示。它也需要足够的光线才能工作。而虚化模式被称为人像,这也是在提醒用户它适合拍摄的题材。这在样的限制下,模拟虚化的功能可以实现一定的实用性。

为什么需要作出如此多的限制,苹果就差说一句「只适合拍大头照」,这是有原因的。

左摄像头看到的茶壶

右摄像头看到的茶壶

左右图像叠加

双摄像头在模拟虚化功能上,起到的作用是利用相差来剥离主体,两枚摄像头其实是不够的。它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轮廓,理论上是摄像头越多,可利用的相差就越多,是几何级的增加,这时得到的轮廓才会更加精准。也正因为这种不准确性,使得模拟虚化的功能并不是应用于所有参加的拍摄,而人像却比较合适,一个是人头的轮廓相对简单,剥离起来相对容易,二是利用一些辅助技术可以帮助获得相对精准的轮廓。

专业图像软件的自动抠像

现在的软件越来越聪明,使用自动化的抠像功能也会有不错的结果。如果这种自动抠像算法用于模拟虚化功能中,对提升轮廓的精准度是有帮助的。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原图与虚化处理的对比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原图与虚化处理的对比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原图与虚化处理的对比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原图与虚化处理的对比 [失败的例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