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话匣子
一群正经的记者“不正经”地说正经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宛央女子  ·  关于大S,大家到底在意难平什么? ·  昨天  
宛央女子  ·  用永远天真无畏的杉菜送别大S ·  3 天前  
彬彬有理  ·  过年社交潜规则,没人明说,但很重要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彬彬有理  ·  活到30岁才知道的女人春节酒局技巧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话匣子

策展人眼中的“非遗版”春节,这些年俗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话匣子  · 公众号  ·  · 2025-01-29 15:33

正文

新春佳节,“魔都新春娱乐指南——第十九届海上年俗风情展”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一楼展厅如约而至,与广大市民共同开启蛇年的新篇章。

新的一年,“团团圆圆照相馆”再度开张,老上海复古风情不减,服饰道具区全新升级,各类全家服饰和道具更加丰富,诚邀市民来此搭配独特的新年服饰“密码”,尽情拍照打卡盖章,记录又一年的美好瞬间。


作为展览策展人陆寅兰已连续策划了5年海上年俗风情展,面对首个“非遗版”春节,今年她和同事们一起挖掘上海关于过年娱乐的有趣风俗。

“36000多个字、268张图片”是今年浓缩到展墙上的图文数量,为了以市民的视角观察这座城市,通过展览带大家走街串巷,陆寅兰前期浏览了几十万字的素材,不断征集、一一考证、再归类布置。


策展人陆寅兰指着展墙上一张张豫园老照片,聊起了背后的故事,像这位老先生他形容小时候在福佑路上去小世界看戏,还可以分到3分钱或5分钱的三角包花生瓜子;现在像豫园灯会把“山海奇豫记主题引入过来,元宵灯又是非遗的项目……

豫园这一缩影,参观者能察觉“老底子”过年的玩法和现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个体在时代背景下的每一种表现,从宏观上说也一种传承,传承的是中国人的年节文化。


80年代末、90年代初逢年过节的家庭聚会,在诸多娱乐项目里,唱卡拉OK是多数人家的首选。小青年的流行金曲,阿姨爷叔们的再忆当年,一场“麦霸争夺战”后,每位家庭成员都展示了文艺水平,年节团聚的闹猛也被烘托到了顶点。

而到了如今这个时代,上海家庭早已不再需要录像带、碟片这类介质就能畅享家庭KTV,各种曲目也在APP里一应俱全。春节期间亲友到访,在家里开怀一唱——歌厅的热闹有了,KTV的氛围也有了,卡拉永远还是那么OK。


每到过年,不管是时髦的理发店还是弄堂里的剃头店,都一样挤满了人。男士要理一个清爽的发型,女士则要烫个漂亮的头——无论家里条件如何,新年新事,上海人必要讲究“头势(发型)清爽”。

展览现场除了图文展示这些经典场景和故事外,还能看到市民收集的仿古麻将、围棋词典、还有苏芮、张雨生等人的CD专辑,以及早已退出舞台的张国荣、小虎队的磁带,满满的回忆杀。


市群艺馆活动与品牌推广部主任史晓风认为,“过年就是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延续性。从国人世代相传的社会习俗、道德规范,种下内心深处的家国情。这些文化内涵是非常宝贵的,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是我们坚持办年俗现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人们在春节,呼唤春、期待春、迎接春,称门联为“春联”,称佳酿作“春酒”。当贴着红纸的“福”字倒挂在大门上,策展人陆寅兰脑海中又开始构思起明年春节的展览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宛央女子  ·  用永远天真无畏的杉菜送别大S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3 天前
晚安少年  ·  哪些瞬间你很想结婚?
8 年前
毒舌电影  ·  改变国家的电影,我们也能看了
7 年前
水木文摘  ·  让步(写的真好!)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