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是经济日报主办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以经济报道、资讯传播和经济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大最权威的综合经济类网络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网

国家重磅发文:亿万农民有福了!

中国经济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1-31 07: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促进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进行部署。


这是首次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从国家层面系统指导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文件,对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25年我国将打造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意见》明确,到2025年,要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该意见部署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八大任务:


一是培育创新主体,培育一批研发投入大、技术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的农业创新型企业。


二是做强主导产业,加大高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着力提升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水平。


三是集聚科教资源,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向示范区集聚。


四是培训职业农民,提升农民职业技能,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


五是促进融合共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六是推动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推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七是强化信息服务,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业。


八是加强国际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农业“走出去”,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意见》明确了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财政支持、金融扶持、土地利用、科技管理等政策措施。


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透露,示范区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园的建设水平。“我们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研发,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供给,更要做好技术推广应用的试点示范,要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


“目前,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八分之一,第三产业的四分之一左右。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建设示范区就是要大幅度提升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绿色发展水平,提高农业产业的国内外竞争力。”徐南平说,示范区将通过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农业科技园是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功的实践,示范区是农业科技园的一种高级形态,要通过示范区建设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来理顺体制机制,为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发展提供现实样板。


一区一主题,一省一示范


目前,我国有两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997年批准成立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5年批准成立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意见》明确,到2025年将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一批”大约是多少个?


我们计划到2025年,国家布局不超过30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希望一个省能有一个示范区 ,但我们要求高标准、宁缺毋滥,能不能建设,哪个省先上,要看他们的工作努力和工作基础。”徐南平透露。


示范区将通过“一区一主题”的设计


比如,我国有近5亿亩的盐碱地,把这些盐碱地高效利用起来空间巨大;我国有7亿吨到8亿吨秸秆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处理……对这些问题,国家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研究经费,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体制机制的约束。建设示范区就是要坚持“一区一主题”原则,围绕这些重大瓶颈问题,集聚我国创新资源,协调各类主体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拿出系统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其他同类地区做出示范。


在陕西杨凌示范区发展的20年间,已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农民培训30多万人次,其中有102万余人获得技术职称,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杨凌农科”品牌价值达到661.9亿元,位列全国区域品牌第二位。


示范区要姓“农、科、高”


徐南平强调,此次国办印发的意见强调了示范区的三个特点:


一是姓“农”,要坚持聚焦“三农”主题,推进乡村振兴;


二是姓“科”,通过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来打造创新高地;


三是姓“高”,坚持高标准建设,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徐南平说,“建设示范区,就是要树标杆、立典型,将高水平研究成果推广给农民,并带领农民实践,才能补齐农业发展的短板,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更多

▶中国穷不穷?这个大学生的回答在美国的知乎上拿下2400个赞

▶东航今天发了一则"痛心"声明,南航声援!网友:挺你!

▶相亲女孩的妈妈加我微信,发来这样的话…小伙崩溃:我是在和谁找对象?


综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央视财经、新华社

转载请注明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责任编辑:彭金美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