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几年,随着独立女性话题的讨论,女性的地位也得到了一些提高。微博上随便打开就看到很多不婚不育保平安,珍爱生命,远离男人的告诫。这大概可以安慰很多在情场上失意的人,也让很多在婚姻家庭里遭遇迷茫、受到伤害的人感到慰藉。因为得不到爱,因为处理不了感情里的伤害、冲突和矛盾,而不得不去独立;
因为他们的身后空无一人,缺少深度的支持和关系,唯有不断地在工作中寻找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也因为缺乏他人的支持,他们更容易在遇到问题时产生焦虑和抑郁,也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紧绷不安。但是在成长中,如果这种依赖的体验是非常负面、受伤、痛苦的话,就会极大影响到我们在关系里的依赖能力。从而导致我们缔结不了高质量的关系,也很难享受一段很深入的亲密关系。她是个事业非常成功的女性,看上去非常的光鲜,但是她在建立亲密关系方面有严重的恐惧和障碍。所以这些年她一直努力工作,让自己看上去非常独立和成功,但背后的落寞和孤独只有她自己知道。咨询中我们发现,小 A 从小几乎没有安心依赖过谁。在她早年的家庭里,爸爸处于一种游离和缺席的状态,而妈妈和自己处在一种严重的高控制关系里。她从小到大要满足妈妈提出的各种要求,像个工具一样为了让妈妈的高兴而存在。但即便是这样,妈妈依然还是对她不满意,动不动就说因为她各种不好,才导致妈妈生气、活得不开心。并且,在她遇到困难、需要支持的时候,妈妈还会很生气。生气她不够完美,生气她无能,生气她不能像钢铁一样坚强,无法满足妈妈的需求,让妈妈操心。“ 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玩意,让人操不完的心。” 这是她妈妈最爱说的一句话。在小 A 需要依赖的时候,她看到的永远是妈妈嫌弃、厌恶、充满嘲讽和指责的脸。小 A 长大后,没法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她害怕别人也会像妈妈一样对待她。每当她喜欢上别人,这种可怕的恐惧就会出来,让她仓皇逃跑。他们虽然不像小 A 这么极端,但是他们建立的亲密关系也只是浮于表面,而无法深入用真心交流。或者因为不知道怎么去依赖,总是去向不合适的人索取依赖,继续获得受伤的体验。并且总会认为别人是因为一些外在的东西,才选择和自己在一起:比如因为自己有用、愿意付出,或者自己漂亮、帅、有钱,或性能力强等等因素。他们认为,如果我丧失了这些外在的东西,那么对自己的爱也会撤回。所以他们要努力维持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且特别害怕失去自己的价值,正如早年在跟父母的关系那样:“我要对父母有用,拼命有用,这样他们才会爱我,才不会抛弃我。”不敢依赖的人,往往对优秀有很强的执念。只有在事业上在生活中做得非常厉害,他们才能安心。有的人早年在依恋方面遭遇过创伤,后来即便结了婚,有了孩子。依然不能放心地依赖伴侣,也不会跟伴侣分享自己内心的脆弱。很多人会害怕自己倾诉过多,会让对方很烦,会让对方有压力,然后对方就可能会离开自己。就像早年跟父母的关系那样:要小心看父母的脸色,不要惹他们烦,如此才能不被父母嫌弃。还有的人会容易选择那些不值得信赖、没有承诺能力的人做伴侣。因为本来就不相信有人值得依赖,所以不如直接选择一个让自己失望的人,死了这条心。需要别人是人类的本能,但是在依恋方面遭遇创伤的人,往往对需要别人是有强烈的羞耻感。因为过往的经历里,每当自己需要别人的时候,得到的总是嘲讽、拒绝。这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让他们觉得自己的需求很讨人嫌,觉得 “需要别人” 好像变得低人一等。为防御这种羞耻感,他们可能会强迫自己不要去依赖,不要去需要,宁肯依赖食物、酒精,甚至游戏。如此一来,他们不再需要人,不需要和人发生深度关系,以避免自尊再次受伤。许多人下班一回家,尽管很孤独,但还是选择用吃东西、打游戏、看电视、刷手机来打发自己。这样虽然孤独,但很安心和放松,不用扮演一个很有价值的身份,也不用怕自己的需求被拒绝。当然,还有人会用反向形成的方式表达需求,他们会用指责来表达需要,用伤害来亲近。他们无法说出 “我需要你”,相反会用 “为什么你总是不重视我” “你不懂我” 的方式来攻击对方。通过这样引起对方的反思和注意,避免 “主动提出需要” 带来的拒绝和羞耻,但同时也伤害了关系。
要意识到,是早年的养育者让我们觉得不可信任,是他们在我们需要依赖的时候,推开、嫌弃和厌恶了我们。而是意识到自己拥有依赖的欲望,去选择值得依赖的人,满足自己的依赖愿望,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整真实的个体。或许你需要抱着自己大哭一场,在这些年来你很辛苦,承受了太多孤独和羞耻;或许你需要在关系里,更坦诚地说出你的恐惧,看到你内心那个小孩,他是怎样地孤立无援;或许你需要给内心的小孩更多的关注和温暖,因为这一直是他渴望从妈妈那里得到但却未得到的;或许你可以走进咨询室,重新体验一段可靠的依赖的关系,获得缺失的体验......让内心的冰融化,慢慢恢复依赖的能力,才能走向真正的独立和圆满。即便动感情也会深深地压抑它,因为我们害怕早年的伤害又一次重演。而同时,我们又很容易把我们想依赖的对象,投射成当年那个嫌弃我们的父母。当年的他孤独无依,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是大人,我们已经可以保护和照顾自己,来承受这种冒险的后果。不敢爱也不敢恨,虽然会让人感到安全,但是也会丧失很多做人的体验和乐趣。尝试对那些让你有感觉的人动情,这对早年有依恋创伤的人来说确实是很大的冒险。你可以寻找可靠的朋友或咨询师做为陪伴,一点点地尝试突破自己的禁区。只有拥有想穿越它的勇气,我们才能重新拥有爱人的支持,重新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的能力。如果我们把安全感交给别人,我们就永远难以获得真正的安全感。依赖的前提,不是要让别人表现得值得信任,给了十分安全的承诺。而是我们选择了信任我们自己,选择了自我负责,选择了给自己一个机会。如果不直面这些失控,我们就会陷入到越来越自我保护的防御中,我们感到安全,但是生命力打不开。当我们能自我负责、自我承担时,能直面恐惧并决定承担相应的后果时,我们也能安全地展开自己。而到了那时,你会知道,真正的独立,是如此舒展、踏实、自在和有爱。作者:达芙妮,心理咨询师,新书《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从逃避的角度解读常见心理困惑,帮你重建内心的力量。微信公众号:工业时代的月亮(id:gysddyl)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 ♥ ♥
直面依赖的需要,才会有真正的独立
↓↓↓点击「阅读原文」
免费领取《心理独立评估》
测测你的心理独立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