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日本文化的特质是阴性的。不仅文学,即便是当下受人喜爱的日剧、动漫,都时时洋溢着一股「丧」的气息。而在这种气息底下游荡的,其实是一种对固有价值观的颠覆。
也许在理解了日本现代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三岛由纪夫之后,就能体会什么是「丧」的必然。
△ 三岛由纪夫
01
「在放荡的孤独中闪光」
三岛出生于日本当时的新兴官僚家庭,但对他的幼年影响最深的祖母夏子却是皇族后裔。三岛自幼身体羸弱,皮肤苍白,性格内向,祖母于是不轻易让他出门,在街坊邻居中挑选信得过的女孩子陪他玩耍,并坚持将其送入皇族学校学习院接受启蒙教育。
△ 三岛由纪夫的家庭
试想一个自幼在光线昏暗的深宅大院里生长起来的男孩子,被全方位地包裹,贵族式地教养,像女孩子那样被训诫要远离野蛮,这对三岛的人格养成的暗示性该是多么巨大。
△ 三岛由纪夫
所以不可避免的,他在青春期觉得自己的性取向出现了问题。他喜欢男性的身体,特别是那些粗野的底层男性的身体。他喜欢清洁工、挑粪工,迷恋他们身上的汗味和粪臭味。这显然与他自己的出身和家庭环境是格格不入的。
人的精神痛苦往往来自于强烈的欲望与自身肉体生存的剧烈反差,这对年轻三岛的折磨几乎是摧毁性的,而其文学上的成果,即轰动当时文坛的《假面的告白》。
△ 《假面的告白》日文版封面
少时看这部作品时,最倾心的一句话是:「你在放荡的孤独中闪光。」三岛的语言细腻、乖张,却很瑰丽。对细节的热烈追求和善于向内挖掘的思维特质经常会使他的文字给人带来一种有如被针扎到手指的感觉,伴随尖锐的疼痛和隐约的快感。
放荡的孤独,这是典型的青年三岛由纪夫式的表达:一种矛盾性的、冲突感极强的情绪表达。其时他正被青春期的性倒错折磨,渴望挣脱但又无法挣脱,一种强烈的想要找到出口的愿望擒住了他。
于是,他将对男性肉体的迷恋进一步深化为对男性肉体之死的迷恋。《圣塞巴斯蒂安殉教图》中塞巴斯蒂安被乱箭射死的形象开始慢慢成为三岛终生追求的美的极致形象。美的终点便是死,也只有死亡,才能展现一个男人生命力的极致。
三岛写《假面的告白》时25岁,正挣扎于灵魂深处不得见光的羞耻。生与死,理性与感性,肉欲与爱欲,天使与魔鬼之间的阻隔与暗通,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彼此撕扯又紧紧拥抱。三岛在书写中初尝了死亡的气息,接下来他能做的,或许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迎面走向它。
02
「Killed by Roses」
作为一个传承日本文学「唯美传统」的作家,三岛由纪夫已经通过他不间断的写作对「美」这个概念给予了深刻阐释。然而,随着对「美」与「死亡」「罪恶」之间内在联系在认识上的不断加深,他已然无法满足于仅仅通过文学作品去表现。
特别是在创作了《金阁寺》之后,「纵火」的欲望愈加炽热地纠缠着作者本人。美的毁灭性、罪恶的永恒性,需要用一种具体的行为来将其固定,将其彰显,而「文化天皇论」的产生乃至对自我毁灭——切腹行为的实践,则是他行动欲望的彻底实施。
后期的三岛由纪夫,除了创作《丰饶之海》(这也是他最后的作品,由1965年开始连载),还继续不遗余力地靠健身塑造他心中完美男子的形象。日本摄影教父细江英公为其拍摄的写真集《蔷薇刑》发表于1963年,英文名叫作「Killed by Roses」,直译过来即「被蔷薇杀死」,典型的由美而引向死亡的表达。照片中的三岛裸体,只穿着兜裆布,一身强壮的肌肉,执着展现着他一贯的暗黑美学:对时空、永恒、痛苦和死亡的痴迷。
1968年,即三岛自杀前两年,他组建盾会,会名取自《万叶集》中的一句和歌,「誓为大君当丑盾」。虽然盾会只是一支「没有武器的世界上最小的精神性的军队」,但他坚持带领会员进行严格的准军事化训练,并进一步到自卫队体验生活,足见他当时已在有步骤地酝酿并实行他最后的计划:在自卫队发表忠于天皇的演讲,并当场切腹自杀。
其实无论是写作、健身,拍写真集,将自己切腹的行为拍成电影《忧国》,组建盾会,还是自杀本身,我们都可隐约地感觉到他的某种「表演」的成分。甚至可以说他的一生其实都在「表演」,将自己假扮成他仰慕、沉迷的那一类人:一个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死亡气息的美男子。
△ 《蔷薇刑》中的三岛由纪夫
在文化上,三岛拜《叶隐》——一本阐述武士道思想的入门书籍为尊。而武士精神与「天皇制」是不可分的,这就是为什么三岛无法接受将天皇象征化的原因。虽然他痛斥政治上的天皇制,对战争行为是持否定态度的,但却肯定战争中的死亡,并将其抬至审美的高度。
三岛死前发表演讲时,底下的自卫队士兵嘲笑他为「疯子」;死后,他的政治观被人诟病、误解多年,这些他生前难道就没有意识到吗?那么为什么还要一意孤行地去做?
作家的本质,即在于他们总是渴望在作品中成为自己心目中的上帝,或者说他们沉溺于假扮上帝。当然,我们可以说三岛走得更远了,乃至于太远了,远到他已经穿越了他的作品,走到了一个更广大的领域:他的整个人生。
△ 《蔷薇刑》中的三岛由纪夫
他将他的人生变成了作品,供我们审美,感受,反诘,陶醉。然而文学是危险的,美更是。三岛只是自决,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理想的起点和终点也只关乎他本身。
假设他真的能成功复辟天皇制,重新掀起全民忠君的狂潮来,那么他又会将大和民族引向何方?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文学和美一样,纯度越高,只会越接近于消亡。
本文节选自
《知日·这就是三岛由纪夫》特集
陈嫣婧
/文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知日招募指南
图书策划编辑/营销编辑/商务经理…
click!
新书速购!
点击下图查看本书介绍
👇🏻
点击
『阅读原文』
直达购买链接
-------------------------------
☟点击图片,直达历史热门文章☟
--------------------------
石田彻也
/
坂元裕二
/
谏山创
/
坂本龙一
/
树木希林
/
BGM之魂
/
拉面
/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
源氏物语
/
东京
/
日本制造
/
优良设计奖
/
枯山水
/
樱花入魂
/
是枝裕和
/
增田宗昭
/
茑屋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