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英伦圈
我们邀您,品味在英国; 我们陪您,生活在英国; 我们随您,探索在英国。 在英伦,用爱围成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国那些事儿  ·  NHS排队太离谱!哮喘女子干等39小时没看上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英伦圈

中欧书院:世界藏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英伦圈  · 公众号  · 英国  · 2024-09-26 19:37

正文




世界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世界藏学研究(Tibetology)是指对西藏历史、文化、宗教、语言、艺术、文学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学术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藏学研究涵盖了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主要集中在西藏及其周边地区,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北部、蒙古等藏传佛教文化圈。


藏学研究一直是欧洲地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也是近年来中欧学术交流的焦点。什么是藏学研究?最近的研究重点是什么?欧洲地区如何看待和参与藏学研究?且听中欧书院为您详细道来!


本次中欧书院讲座中,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沈卫荣将为您详细介绍藏学研究的历史沿革和最新成果。沈教授曾在德国波恩求学多年,后前往多所世界知名学府从事访学和交流工作。


  1. 世界藏学研究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世界藏学研究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世纪,匈牙利学者乔玛(Alexander Csoma de Kőrös)被尊为“世界藏学之父”,他编写了《藏英字典》和《英文藏文文法》,开创了对西藏语言、文献、历史和宗教进行科学、理性的学术研究。此后,俄国的施密特、德国的叶斯开和英属印度的达斯等学者相继投入到藏学研究中,为这门学科奠定了基础。



19世纪的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文学和文献学上,学者们通过分析和翻译藏文文献,初步了解了西藏的语言、宗教和文化。这一时期的研究以文本解读为主,学者们通过藏英、藏德等字典和语法书的编纂,推动了西方世界对藏文的认识。这种语文学的研究方法也与当时欧洲主流的“民族语文学”方法相一致,藏学因此成为西方东方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2. 20世纪藏学的发展与学术体系的确立


20世纪,藏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特别是在意大利学者图齐(Giuseppe Tucci)的领导下,藏学的研究范畴得到了极大扩展。图齐不仅对西藏的语言和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还将藏学的研究拓展到了西藏的历史、艺术、建筑和宗教等多方面,奠定了现代藏学的学术体系。他的研究成果,如《西藏画卷》和《藏王墓考》,是20世纪藏学研究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法国的石泰安(Rolf Stein)、德国的霍夫曼(Helmut Hoffmann)、意大利的伯戴克(Luciano Petech)、匈牙利的乌瑞(Géza Uray)等学者也在各自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石泰安对吐蕃历史、神话、戏剧等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而伯戴克则是西藏历史学的杰出代表。乌瑞专注于敦煌藏文文献的研究,奠定了吐蕃历史学的研究基础。正是这一批学者的努力,使得藏学从单纯的文本语文学科转型为涵盖历史、宗教、语言学等多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3. 世界藏学的区域化与跨学科研究


进入20世纪后期,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藏学研究从传统的文本解读进一步扩展,逐渐发展成为与北美兴起的“区域研究”(Area Studies)类似的“西藏研究”(Tibetan Studies)。这一转型标志着藏学不再仅限于语言学和宗教文献的研究,而是包括了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史、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覆盖了西藏历史、社会、宗教、文化的各个方面。



在此期间,美国成为藏学研究的新兴中心,尤其是在宗教研究方面。美国的藏学研究受到了“新时代”运动的影响,推动了藏传佛教研究的繁荣。霍普金斯(Jeffrey Hopkins)和瑟曼(Robert Thurman)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仅传播了藏传佛教,还培养了大量藏传佛教研究的学者。然而,由于他们的学术背景和个人信仰倾向,这一代学者对藏传佛教的研究往往缺乏批判性,更多倾向于宗教宣传。随后,洛佩兹(Donald Lopez Jr.)对他们的研究进行了批判,指出了这一学术路径中的局限性。



4. 藏学在中国的崛起与发展


中国藏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西藏历史、语言文献、考古、宗教艺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藏学的起步较晚,但其学术力量逐渐壮大,尤其是在西藏现实问题的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藏学家不仅对西藏古代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还广泛参与了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等当代问题的研究,这使得中国藏学在全球藏学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国藏学研究的兴起得益于一系列国家级研究机构的建立,如1986年成立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此外,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也设立了专门的藏学研究项目和院系。这些研究机构不但推动了藏学的学术进步,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藏学研究者。中国学者在西藏历史研究方面,特别是在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史研究中,积累了大量学术成果。



另一方面,中国藏学在传统的藏传佛教文献研究方面相对较弱。尽管中国主导了《藏文大藏经》的校勘和出版,但专门从事藏传佛教研究的学者较少,与世界其他藏学强国相比,学术成果仍有差距。相比之下,西藏历史研究、现实社会调查以及文化艺术研究是中国藏学的强项,特别是在涉及现代西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研究中,中国藏学的贡献尤为显著。



5. 世界藏学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世界藏学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活力,尤其是在文本语文学、佛教研究、历史研究和艺术史等传统领域。但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对西藏和藏传佛教热情的逐渐减弱,藏学面临着学科萎缩、学生减少等问题。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大学中的藏学教席逐渐减少,许多藏学课程和职位面临被取消的风险。例如,德国波恩大学的藏学系一度濒临解散,反映了藏学在西方学术界所面临的困境。



这种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藏学本身的门槛较高,需要长期的语言学习和文本解读能力,而其职业前景并不明朗。此外,西方社会对东方学、藏学等学科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相关领域的学生数量大幅下降。然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藏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大量藏文文献正在被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应用于藏文古籍的整理和研究,这为未来的藏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6. 未来藏学的前景:中国藏学的崛起


尽管世界藏学面临挑战,中国藏学的快速崛起为未来藏学的繁荣带来了希望。首先,中国拥有丰富的藏文文献资源,以及大量的藏族学者,他们对藏传佛教和西藏文化有着天然的理解和深厚的情感。这使得中国学者在研究藏文文献、历史和宗教时,具备了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



其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藏学的研究和保护,支持相关学术机构的发展。近年来,中国藏学界培养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学者,他们具备现代学术训练,同时继承了传统藏学的精髓,能够在国际藏学界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藏学自19世纪初萌芽以来,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已经从一门以语文学为主的学科,转变为跨学科的区域研究,涵盖了西藏的语言、历史、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尽管西方藏学在近年来面临一定的学科危机,但中国藏学的快速发展为这门学科带来了新的生机。未来,随着中国藏学家的崛起和藏传佛教研究的深入,藏学研究将继续在全球学术界发挥重要作用。






主讲人简介

沈卫荣教授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



教育与早期经历:

  • 1979年9月—1990年3月:就读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 1990年3月—1998年6月:赴德国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系攻读博士学位,奠定了他的中亚与西藏研究基础。


职业生涯发展:

  • 1998年12月—2005年12月:在多个国际知名学术机构担任研究员与教授,期间包括尼泊尔蓝吡尼国际研究所、哈佛大学、德国洪堡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广泛参与西域与藏传佛教研究的国际合作。


学术贡献:

  • 2006年1月—2014年7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历任多个重要学术职务,包括国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等,领导多个重要的研究中心和机构,专注于西域历史、汉藏佛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此外,他还在国内外众多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职。


当前任职:

  • 现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并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与博士生导师,继续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学术荣誉与兼职:

  • 2013/14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担任北京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多个机构的学术委员,以及国内外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等。


研究领域:

他主要专注于西域历史与语言,尤其是西藏历史、藏传佛教以及汉藏佛学比较研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沈卫荣教授想对中欧书院和观众说:



——沈卫荣教授


线上讲座时间:


2024年9月26日


首播平台:


中欧书院官网:  

YouTube:中欧书院

Bilibili:中欧书院



往期中欧书院回顾:

法国汉学儒莲奖获奖者李晓红谈“汉学奖与汉学在法国的传承”

「且撷芳菲还泰西」:朱穆讲一百二十年来的法国文学翻译

等了12年!听沈大力讲“龙文化”及其在寻求寰宇共相中的误读

法国「汉语第一人」:白乐桑先生讲述50年的汉语人生

董纯回忆贝尔蒙多父子的中国情结,讲述中法文化摆渡人的往事

法国宝藏汉学家Rémi MATHIEU 黑米·马修讲《山海经》

中欧书院:一场翻译家与藏书人的人文对话---袁筱一VS朱穆

法国最权威巴金专家安必诺Angel Pino解读:巴金在法国的往事
听西班牙知华讲堂名誉主席马塞洛·穆尼奥斯讲解中西文明对话

                     为什么大英图书馆里珍藏了6万多种中国珍贵文献古籍?






















中欧书院,是聚合中欧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文化论坛,是中外文兼有,线上线下兼顾的交流平台。在兼具中国传统书院学术性、民间性的同时,致力于多元性和开放性,通过聚焦中欧共同领域,以多语言、多渠道、多形式实现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交流互鉴。





















点亮“收藏”“点赞”“再看”三连~9月万事如意!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