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杭州发布
政府权威信息发布,热点事件快速回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2032年小行星撞击地球概率已升至3.1% ·  19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百度搜索宣布将全面接入DeepSeek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杭州发布

杭州这个区“城市大脑”新成果首度公布!租房、看病、找车位......更方便!

杭州发布  · 公众号  ·  · 2020-12-14 20:55

正文

市政府新闻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享美好生活”主题新闻发布会江干专场今天上午举行。会上 首度发布江干区城市大脑“三同三直达”建设成果。 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江干区正在不断以数字化、智慧化、现代化的方式,让群众更安居、创业者更乐业。

所谓“三同三直达”,指的是以“数据协同、业务协同、政企协同”理念,打造“惠企直达、民生直达、治理直达”的城市数字治理模式。

在江干,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知晓惠企政策的上线情况,查看自己享受的幸福清单;打开房门,能够随时随地了解社区动态;先离场后付费、舒心就医等功能一应俱全。数字赋能的场景,正不断渗透到江干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释放出惠及民生福祉的巨大能量,伴随着拥江发展而蓬勃不息。


以亲为贵,以清为规

惠企直达, 打造一流新型营商环境


“亲清D小二”队伍


今年3月以来,为雪中送炭纾解企业危困,江干区依托杭州市“亲清在线”平台,紧紧围绕“流程再造、数据协同、在线互动”,全领域排摸线下政策,新理念考量现有政策,全速推进“亲清在线”政策上线兑付。 截至目前,平台共上线惠企政策9条,发放惠企资金4.1亿元,惠及企业2.5万家,多项政策做到全市首创发布。 全区41个部门116人组成的“亲清D小二”队伍,全天候在线服务企业群众7000余次,解决各类疑难问题1500余个,倒逼政府角色定位的转变。


蓝领公寓


按照以往蓝领公寓的申请流程,企业需要在线下递交7份材料,入住人员需要提供各种证明,从申请到入住至少需要4次以上的现场办理,历时超过半个月。现在只要 线上“一键申领”即可拎包入住 。作为全市首个提供保障性房源兑付的政策, 江干区蓝领公寓600余套房源率先上线“亲清在线”,真正实现“办事零次跑、材料零提交、申请一键达、入住后交费”的目标 ,目前已出租房源254间,做到了“人”“房”双向选择。


江干区疫情防控数字驾驶舱


疫情期间,江干推出多项以数字赋能助推复工复产的创新举措。 作为全市首创的“二维码”企业复工备案系统,江干区开创了“不见面”审批复工的先河,累计备案企业达21823家。依托“数字驾驶舱”,江干将企业电力、入杭核查、涉疫事件等30余项防疫复工重点指标串联起来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四季青街道的“企业冒烟探测”场景,对CBD所在93幢楼宇、9900余家企业实时在线探测风险、提供服务,有力助推江干区企业产能快速恢复。


以民为本,向民而生

民生直达,点亮人民美好生活愿景


江干区民生直达首页


如果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城市大脑”是杭州献给世界的“礼物”;那么,在行政管辖面积105平方公里的江干区,“民生直达”这份“礼物”带来的民生福祉,已经融入了110万余名百姓的日常生活。


江干区民生直达数字驾驶舱


今年4月, 江干推出了杭州首个面向百姓的政策兑现平台——民生直达,该平台完成与省大救助、市互联网+养老平台实时对接 ,并在10月提级为市级平台,获得了全省数据创新应用大赛第8名的好成绩。截至目前,17条政策已兑付民生资金6500万余元,惠及群众16万余人。

江干依托城市大脑和各部门数据共享支撑,摸清了家底、数清了民生基本盘。比如,以往申报需要提供低保、低边或者病历证明等至少五六份材料,现在所有材料信息全部自动获取生成,对行动不便或有交流障碍的特殊群体,还提供“一键在线”代办兑付服务,让申请人免于折腾。这个平台还能通过数据比对,主动发现符合条件但未申请的人员,真正实现了“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如“用人单位残疾人就业补贴”政策,让各类单位补贴享受率从16%上升至53.8%;“残疾人轮椅车燃油补贴”政策,让享受人员同比增加2.8%。


江干区“第九中心”


在江干,民生直达已经成为政府开展各种公共服务所遵循的准则和导向。如江干本土特色的“第九中心”,通过线上就医“零等待”,为服务疫情期间群众就医派上了大用场。所谓的“第九中心”,其实是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在线“编外人员”,为群众提供线上预问诊、排队叫号实时查询、居家医养申请等一站式特色服务。依托该“中心”,已累计提供健康证明办理服务11万余人,线上复诊开方1015人次。


智治为引,善治为航

治理直达, 激活改革创新内生动力


在江干,通过数字技术提升社会治理实效的,不仅有惠企、惠民政策,还有精彩纷呈的治理场景。






场景一

数字治理的先行者们,给位于杭州江干的火车东站“数”出了治理“停车难”的思路。这里的年均客流量达2.6亿人次、进出车辆近2800万辆。过去,人们花在找车位、排队缴费的时间平均要10至15分钟甚至更久。

通过持续深化东站枢纽综合应用场景,东站网约车候车区扩大至120平方米,新增停车泊位增加至1134个。东站停车场的日均停车量较以往增长了13.61%,停车场出口通行的效率同比提升了6倍,老百姓每天在东站享受免费停车的数量可达6100余车次,享受人数同比提升40%。今年,该场景还入选了省观星台优秀应用和省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应用优秀典型案例。






场景二

江干为解决浙大邵逸夫医院周边停车难以及交通堵塞的问题,历时2个月,将“地”“空”同疏通,为到邵逸夫医院就诊和经过周边路段的人们带来了畅通体验。


依托“城市大脑”开发的邵逸夫医院周边治理场景,在医院周边设置了15套三级诱导系统,接入医院周边4个分流场库泊位2213个,设置2分钟临时泊位12个。同时,还对接了“浙江健康导航”APP,在线实时显示医院周边泊位情况,日均导流流辆达160余车次,就诊车辆的分流率达13%,主干道工作日高峰延误指数较启用前降低了28%,真正实现了还道于民。






场景三
基层是治理的另一个主战场,也是最能检验实战成效的地方。工作好不好、实不实用、有没有价值,拿出来遛一遛便知。在江干,场景嵌入式的街道级数字驾驶舱已全面铺开建设。为什么要叫场景嵌入式驾驶舱呢?顾名思义,数字驾驶舱是数据的汇集、计算和掌舵的地方,是对指挥决策的精准支撑。江干,就是打通了数字驾驶舱和实战场景之间的双向“交流电”。将最新鲜的治理生产数据直接输送到数字驾驶舱,经过各种模型计算分析,实时反映呈现运行现状。然后,通过驾驶舱内置的指令系统,一键实现决策指令直达场景现场,运转效能实现了“光速”突破,形成了基层数字治理的良性循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