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甲子光年
甲子光年是一家科技智库,包含智库、媒体、社群、企业服务版块,立足于中国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动态跟踪头部科技企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案例,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金融科技、大健康等科技创新在产业之中的应用与落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甲子光年

现场直击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硅基生命 “接管” 全场|甲子光年

甲子光年  · 公众号  ·  · 2025-03-27 20:0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谁在定义机器人的下一个十年?


作者|田思奇

编辑|栗子


硅基生命正在“接管”全场。


这是「甲子光年」参加中关村论坛年会的最大感受。


3月27日,以 “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 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北京开幕。「甲子光年」在现场观察到, 整个论坛 到处都是机器人的身影。


刚踏入会场区域,人们便能感受到机器人带来的独特氛围。现场的迎宾机器人类型多样,有的外形可爱,圆滚滚的身体搭配灵动的双眼,在门口不断挥手致意;有的则以甜美的女声欢迎大家来到中关村论坛,同时招手示意,声音清脆悦耳,语气拿捏得恰到好处。


北京加速进化的迎宾机器人


北京清飞科技的迎宾机器人“妮娅”


走进位于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会场内部,来自15家企业的近百台机器人化身 “智愿者” ,为参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其应用场景丰富多元,涵盖迎宾、交流、主持、表演等多个方面,营造出“机器人无处不在”的浓厚氛围。


在这个北京繁花盛开的春日,众多前沿科技成果和创新应用在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得以呈现,让人们对未来科技发展满怀期待,也为探索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的无限可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到访的众多国际友人




1.硅基生命从执行到思考


论坛首日,「甲子光年」注意到,众多机器人在现场各展所长, 并且在常规执行人类任务口令的基础上,延伸出完成复杂长程任务,和用户交互明确任务,无缝衔接多项任务的智能服务能力。

现场的梅卡曼德机器人


在下面这段3分钟的视频中,梅卡曼德机器人自研的Mech-GPT多模态大模型结合自研灵巧手Mech-Hand,连续执行了工作人员要求的多项任务。

首先,工作人员唤醒“小德”,并要求它把水果放进黄色盒子,再把蔬菜放入蓝色盒子。它顺利理解了任务并依次执行。

接下来,“小德”执行了工作人员的第二个任务:把黑色橡皮放到“2+3”的结果上。它展现出了计算和推理能力,首先通过语音向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知道是要放到数字“5”上,并再次精确执行。

最后,“小德”执行了第三个任务,依次在每个碗中放入一枚鸡蛋。放入过程中,它还念出了每一枚鸡蛋的颜色。


在第二段演示中,“小德”证明了自己识别视觉和图纸信息,推理和决策,应对复杂多变场景的能力。它分别把“车”“网球”和“雨伞”放到了写着对应文字的纸上,同时无缝衔接第二个任务:把积木放到印有同样颜色的纸上。

为方便观看,本段视频经1.5倍速处理


梅卡曼德机器人由清华海归团队于2016年创办,以“通用机器人AI大脑+3D视觉”赋能汽车、物流、重工等多个领域。在下面的视频中,梅卡曼德机器人实现了稳定抓取胡乱堆叠的小螺栓功能,提高了工厂内的生产效率和精度。


此次论坛上的演示证明,梅卡曼德也有较大潜力延伸至服务业及家用场景。现场很多观众测试结果都显示,Mech-GPT多模态大模型表现良好,展现出识别和抓取新物体的泛化性。

在下面的视频中,北京软体机器人公司(SRT)在现场展示的倒茶机器人,可以精准地拿起茶壶将水倒出,并不断调整角度将茶壶中的水倒干净,随后再把茶壶放回原位。唯一的遗憾是,它在倒水的开头洒出了一点。

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其研发的柔性夹爪解决了工业流水线中易损、复杂物品的抓取问题。


清飞科技在现场还带来了能够挥洒泼墨的机器人,书写出带有人类笔触轻重的“中关村”毛笔字,精湛的仿生技术令现场观众连连惊叹,甚至有观众误以为眼前的是一位真人。不过,这位名叫“俞文峰”的书法家,身上的证件清楚地写着:机器人。


不过「甲子光年」注意到,在蘸墨的环节,书法家“俞文峰”仍然需要真人同事的协助。这也反映出在一些复杂场景下,机器人与人类协作的必要性,同时也是未来机器人技术需要攻克的方向之一,即实现更复杂环境下的自主操作。


在“俞文峰”身后,松延动力的仿生机器人“胡博士”正在捕捉互动观众的表情和头部移动,并精准模仿相同动作,尤其是对眼神的捕捉,眼球移动十分逼真,为观众带来新奇有趣的互动体验,展示了机器人在人机交互情感化方面的进步。

松延动力成立于2023年, 3月17日刚刚宣布完成连续两轮过亿元A轮及A+轮融资。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也带来了自己最拿手的无人零售场景,将货架上的汽水拿起并放置到台面上。这次它还提供了更精细的新服务:将机械臂制作好的咖啡送到观众手里。


会场内还有商汤科技的“元萝卜”下棋机器人。自2022年发布首款产品以来,“元萝卜”下棋机器人已从单一的象棋拓展至国际象棋、五子棋等多种形态,能与人类自如地对弈,成为青少年学棋的良师益友。


身上印有“北京燃气”的机器狗也在现场展示了自己灵巧的四肢,同时它可以转圈、伏地,还能伸出头顶的摄像头,助力人类完成复杂的燃气检修工作。凭借其灵活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机器狗在工业巡检、灾难救援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多种感知深度融合


除机器人外,现场还有诸多引人关注的展示。比如AI健康诊断,AI中医问诊等展台人气火爆。众多观众排队期待通过这些前沿技术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星海智能钢琴的自动演奏,为现场增添了艺术氛围。


灵动天地、广安渲光和中央美院联袂打造的《无限克隆》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这件作品创造出奇幻的视觉效果,引发了人们对科技与艺术、现实与虚拟关系的思考。


「甲子光年」观察认为,本次中关村论坛年会表明, 如今的机器人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视觉、听觉或触觉感知,而是朝着将多种感知维度深度融合的方向演进。

视觉感知捕捉的环境细节,结合智能决策,正帮助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精准识别目标、规划行动路径,快速应对各类突发状况。

服务生活领域,机器人的渗透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曾经只能执行简单功能的机器人, 正逐步进化为能理解人类情感、意图, 与人类自然交互的 “智能体”。他们将具备更强的学习和推理能力,可以在复杂场景下快速做出最优决策。

从家庭中的陪伴、清洁,到公共场所的引导、服务,机器人的身影愈发常见。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服务机器人与人类的亲切互动,以及大量复杂任务的精确演示,便是有力的例证。

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革新,它们将更深入地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方位提升生活品质与便利性。精密与灵巧,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专利。

站在中关村论坛年会这个国际化的观察窗口,可以清晰预见的是:机器人将重构所有产业的基础单元,而这场变革的速度,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更快。


(封面图、文中图片与视频来源:甲子光年)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