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能在一线城市里买车买房,可能就已经算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7月份的时候,我们差点就可以实现了。
有公司愿意给我们一笔8位数的投资,来换得我们的梦想实现。
前提是将一周进步并购给他们。
我们拒绝了。
讲真,这个诱惑真的很大,大到如果再让我们选择一次,我们可能还真不能确定做出一样的决定。
那天,我是硬着头皮给投资方回复,敲着屏幕的打字的速度像是打着鸡血一样,我怕在稍稍迟疑一会儿,就后悔了。
最终,拒绝的消息发出去的那一刻,我瘫在了公司沙发上,感觉好像掏空了自己。
晚上发了条朋友圈,毕竟此时此刻拒绝了这笔投资的我,真的很可能是我这辈子的人生巅峰了。
在触手可得的现实诱惑之间,我们还是选择了该死的梦想。
我们依旧还是在深圳宝安这个小破厂房里办公。
但我还是转让了一半的股份,但不是给投资机构,而是正式的转移给了其他几位合伙人。
做这件事情之前,有无数朋友/机构奉劝过我不要稀释太多股份,后期容易被动,可我最终还是这么做了。
说起来也让人发笑,冥思苦想了大半年的事情,真正执行起来那一刻,我要做的事情原来只是拿起笔若无其事地签下两个名字。
但对我来说,意义并不一样。
一半的股份,相当于一半的责任,有对股东对公司成长的责任,有我对几个人创始人的承诺的责任。
上周三,晚上11点,我向其余的股东群发了一封邮件。
邮件的标题叫做
「股东的自省」
我在邮件中向所有股东不近人情地,尖锐地甚至可以说是刻薄地提出了14个必答问题。
有合伙人第二天发微信私聊我,他说他一个都回答不上来,感觉自己很糟,焦虑的让人窒息。
我说,没事的,都会成长的,我们等你。
但我内心知道就是这些问题一直徘徊在我的脑海里面,徘徊了两年,
这种焦虑的窒息感是股东的责任,和催人上进的力量。
扑克牌21点有一条特殊的规则叫五星,看似点数最小的5张牌,却胜过一切,这是这条规则最有趣的地方。
这条规则用到创业上,就是虚怀若谷,肆意疯长。
团队特别喜欢参与各式各样的课程,我们会有一笔预算,让同事们报销参与的线上课程,出于团队成长的考虑,同时也可以汲取经验优化我们的训练营体验。
同事们特别喜欢参与这类的培训,除了在训练营期间,被同学们认出,脱口而出,“啊~!你就是一周进步的谁谁谁” 可以满足他们的小小虚荣心之外。
他们还特别喜欢干一件事情,就是装小号。
像主编大某梦经常混在各大「写作训练营」用自己的文章长期屠榜,欺负新人。
像课程总监王某雅和陈某诗经常混迹在各大「运营训练营」以自己工作的项目为作业,借鉴给不明所以的同学,为一周进步疯狂打call。
还有商务总监周某瑜经常混迹在各大「大咖分享论坛」装学员派发名片,美名其曰发展人脉,结果一不小心,硬是把自己折腾成了大咖……
我谨代表我个人对以上几位满级用户在新手村装逼行为,表达严厉的谴责。
但更加让我们骄傲的是,身边同学和我们一起的快速成长。
公司很小,到现在我们也不到20个人,那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需要身兼数个项目,并且200%的投入,无论你是全职还是实习生。
有一名小男生是我们的铁粉,瘦瘦小小的,从PPT,EXCEL,WORD开始学起,参与了我们很多的课程。
后面他在学校里面的PPT大赛拿了一等奖,发了个朋友圈,拿了800块的奖金,我给他点了个赞。
Piti正式版上线之前,团队缺一名产品运营实习生,我问他,有没有空过来。
他说他只能实习一个月,我说好。
实习的时候,我和他说,Piti内测版本缺一个新功能,我给你一些建议,你去规划功能。
他一个人从做PRD文档开始,研究竞品,规划原型图,推动研发,Piti插件中备受好评的「云图库」功能就是他一个人设计出来的。
原型图绘制的工具,就是PPT。
他叫李立夫,一周进步的ID叫做大铃铛,今年大三,在广州大学读书,是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在读学生。
除了李立夫之外,公司整个Piti研发项目只剩下两个人,都是程序员,都是妹子,甚至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
主力后台李逸婷,今年刚毕业,深大电子专业,经常忍不住说一堆平常人听不懂的技术名词;
主力前端吴淑贞,去年毕业,广外金融专业,手里经常捧着养生枸杞茶,佛系代码,佛系养生;
而为Piti提供模板的设计师,其中大多都是PPT审美模仿训练营的老学员。
Piti模板库中有一份PPT作品,受到很多人喜欢。
作品的设计者就是第六期审美营的冠军学员@嘉华,一名在广金的非专业设计的大三在读学生。
从审美营毕业后,他参与了我们几乎所有课程,现在已经可以是一名独当一面的PPT设计师。
Piti产品上线短短两周,
我们就获得了超过10万次下载量,在微博上甚至获得了13000次转发,超过200万的产品曝光。
这对一个完全0推广预算的产品来说,这份成绩,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我们甚至忽略了团队只有三个人,两个全职一个实习生,甚至同时还兼任着其余的N个重点开发项目。
这样的故事还有几百个,上半年,大老师带着一批线上的学员和小助手,让一周进步的抖音账号从0做到了100万粉丝;
公司也从6个人变成了现在的20个人,在大多数都是刚毕业两年的年轻人的情况下,
一周进步18年上半年业绩就超过了去年全年总和两倍还多。
我们已经从单一的课程运营,蜕变成了集研发,设计,产品,运营,内容五个完整体系的小互联网教育公司;
身边太多人让我们相信和意识到,
兴趣才是最一往无前的力量。
2.
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愈发体会到我们是在做「教育」而并不只是在做「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只需要重视「产品需求」及「营销手法」,通过各类「分销」「裂变」去获取客户,取得一个不错的销售结果。
我们经常开着玩笑说,知识付费就像是一部部互联网电影,老师的授课内容只是演员,导演和制片人是各大流量平台,最终销售的结果更像是票房。
但「教育」不一样,
最传统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一对一的
,就像古时候的剃头匠,铁匠对着手底下愚笨的徒生一遍又一遍的演练,唠叨,训诲。
教育更像是匠人,知识付费更像是工业流水线产品。
教育重在对学员的成长负责,而知识付费重在销售结果。
我们有着自己的一套形式逻辑和教育理念。
「倾其所有」
参与过一周进步训练营的同学都知道,无论是免费训练营还是收费的高级训练营,这里的每个老师和助教都是
「倾其所有」
与
「毫无保留」
我们的训练营课程含量和内容质量都可以说是全网最顶尖的。
PS与AI课程的两位老师,小桃红与小柳绿的高级训练营会做到每节课重新录制,重新规划。
一周进步极其重视每节课程的「口碑」,我们会仔细观察每节课程下面的留言,因为通过留言的倾向可以反馈出一节课程的好坏。
最后的训练营结束的时候我们都会让学员为课程打分,
「好评率」会凸显整堂训练营的质量以及训练营的留存。
只有通过口碑考核的训练营,我们才能长期留存,所以大家会发现,一周进步的高级训练营并不多,但能留存下来的,都是精品。
一周进步会为每节训练营设定一个删除时间,所以每期训练营都会有一个「删除时间」时间一到,
无论你是否看完,我们都会无情删除,究其原因是我们并不希望学员屯课。
我们希望告诉学员,
学习就是学习,不要等待,不要迟疑,趁现在。
「学习就是学习」
大家应该都知道,一周进步的课程一直都是采用录播+PPT的展现形式,大半年前,我们曾经考虑过是否要修改一下课程的展现形式,采用现在流行的真人出境+策划的趣味方式制作课程,但是最终我们还是否决了这种形式。
原因无非有三
1.我们希望学员接受学习就是平淡的
从小的教育就告诉我们,最有用的知识也是最枯燥的,我们传递的内容,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实战中打磨出来的精华内容,不希望通过太多的「梗」与「包装」去喧宾夺主,学习就是学习。
2.不能快速迭代
展示上制作太过于精良的课程的在内容修改成本过高,我们信奉没有最优质的课程,只有在教学中不断被反馈,不断被打磨的课程才是好课程。
3.会错过真正好的内容
好的老师有两种,一种是很会做课的人,很多专业培训师就是这种,他有自己的表现形式,讲什么课稍微研究一下,都能够讲得非常好,但很难讲得深入和专业。
但另外一种的老师是在一个专业里面有着非常深入的知识体系,但是他并不会做课,他只能朴素的表达他的内容。
很多有才华的老师就是第二种,本身就是一个颇有些沉闷但是有非常多深刻内容的人,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这些老师在镜头前不断的挤眉弄眼卖萌讲梗的画面,他只能通过简单的PPT,用着一点一点地讲出他准备已久的内容,让听者动容。
我们认为最简洁的展现形式,才能带来最好的讲师和最好的内容,纵使接受的人群不多。
3.
最近两个月,我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
一周进步的存在究竟是做对了什么?
一家创业公司的生命周期只有6个月,我们很幸运,能活了30多个月,目前看起来,还能活得不错。
我们经常说,我们是幸运地遇到了贵人。
第一个贵人,是时间
我们在知识付费兴起的时候,最开始做免费的互联网教育的那一批人,借着微信的流量红利,建立了自己的小小阵地,不断的耕耘。
第二个贵人,是团队成员
我是为数不多的大学就建立起自己名气的PPT设计师,并且是为数不多愿意无私分享自己心得的讲师。
因为大学期间在PPT里面的经历,认识到了周瑜,大梦,小桃红,因为周瑜和大梦,开始落地了一周进步这个项目,又因为这个项目,我们见到了我们的投资人,拿到了极其珍贵的MOS考证资格,因为MOS考试资格,我们建立了暑期班,寒假班的训练营模式。
在周瑜的介绍下,我认识到了我们公司的研发总监逸婷和课程总监思雅,才有了今天一周进步稳定的研发体系和课程体系。
第三个贵人,是用户
一周进步的用户其实一直很清晰,热爱学习且愿意付费的大学生客户。
这是一帮极其稀少的人群,在大学生活费如此紧凑的情况下,还愿意掏钱学习,并且我们的用户也是各大培训机构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我经常说,我们获得一个用户的成本高达200元。
我们获客和留存的用户的方式也很简单,给予他们最亲民的价格和最优质的课程体验,让用户被我们的真诚打动,自然就留存。
今年9月,我们发起了
「一周进步校园计划」
将我们目前所有的免费课程,开放共享给大学社团,帮助他们培训干事和新人。
计划一出,我们收到了500多家高校社团的邀请,目前已经培优完成的社团已经超过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