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itChat技术杂谈
GitChat是新时代的学习工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程序员小灰  ·  DeepSeek俱乐部,最后一天优惠! ·  2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马斯克开团豪掷 974 ... ·  3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苹果放弃 DeepSeek ... ·  2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微信听劝,这个扰人功能可以关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GitChat技术杂谈

“梅西”式核心员工,正在摧毁你的团队

GitChat技术杂谈  · 公众号  · 程序员  · 2018-07-02 07:45

正文


来源 | 公众号 Spenser

作者 | S 叔 ,香港第一自媒体,金融职场老司机

最近世界杯球场上,冰岛1:1逼平阿根廷,成为本届第一个冷门,而梅西在本场中的遭遇让人心酸。


比赛64分钟时,梅西得到了一个绝佳点球机会,却被冰岛门将哈尔多松扑出。赛后,梅西坦言:“罚丢点球让我很受伤。”


——“我感到生气和难受是因为我罚丢了点球,球队没能拿下3分我要负上责任。如果我打进点球就能打开局面,一切都可能会改变,但是我们现在必须冷静。”


1:1的比分,理论上来说是平局,但比赛结束后,冰岛陷入狂欢,哈尔多松一战成名,而梅西本人却陷入无尽的自责中。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他应该罚进那颗点球。更残忍的是,队友、球迷、媒体,甚至可能连对手都是这么认为的。


为什么?

因为他可是那个梅西啊!

确认过眼神,

你是“梅西”式核心员工


在职场中特别是头五年里,你咬紧牙关,不计较,不推诿,活来了,就是干。


写的了报告,修的了传真,谈的了客户,办得了活动。数据分析,主持演讲,同声翻译,羽毛乒乓。


当同龄人还在研究 PPT 怎么播放动画的时候,你已经能做出十几套整套不亚于广告公司的原创设计,当别人还在用 Excel 公式的时候,你已经开启了 VBA 的大门。


这两年里,各行各业都开始运用新媒体,你被迫上了新技能:H5推送。对了,如果你足够优秀,很可能还会成为司机和家教。


无论在小企业也好,大公司也罢,你站稳了脚跟, 一步一个脚印,被逼成为了“职场MVP” 。因为你的努力和成绩有目共睹,连嫉妒你的人都无从下口说你坏话。


不知不觉中,你突然发现, 周围再也没有掌声和鼓励,只有让人密集到窒息的工作要求,而一句“你可是大神啊”,往往成为理所因当帮忙的借口


一天,老板拍拍你的肩膀说到:“今天下午你陪我见个大客户,市场分析报告明早交给我,后天活动你确认下谁来演讲,稿子给我先过一眼。对了,我手机有个APP点一下老退出,你帮我看看什么原因啊?”


你心想:“这怎么可能?当我是超人吗?神经病吧!还有,APP管我什么事?哎,行吧,不管了,试试看。”


正当你想开口答应,不料老板又说:“对了,小李这个报告写的不行,他做事情太粗糙了,你帮忙改改,顺便指导他一下,任务呢是有点多,不过你能力那么强,肯定没问题。”


说完,还不忘给你一个欣慰的眼神。


这个时候,你竟然开始打从心眼里羡慕那个粗糙的小李。

被忽视的付出,成为跳槽元凶


不少培训公司会用这套矩阵把员工进行一个划分。


1有德+有才 2有德+无才

3无德+有才    4无德+无才

这个划分简单易懂,但问题出在,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3和4类员工身上,2类员工稍加指导,1类员工可以放手,说白了,他们相信,“梅西式”核心员工太优秀,他们有足够的能力管好自己,所以不用花心思。


这个操作方法看似很实惠,但是忽略了一个本质问题:


员工再优秀,他也是人。 只要是人,就会有情绪,会有失误,会有压力。而且,往往1类核心员工所承受的痛苦,比2、3、4类员工要大得多。


去年我招人的时候,一眼看中小张。他的见识也好,谈吐也罢,很明显,都超越同龄人一大截。我和诸多面试官一样问了他这么一个问题: “你离职的原因是什么?”出乎意料的是,小张并没有像常规面试者一样,或夸或贬老东家。他扭捏半天,说了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


“我们公司正常5点下班,有段时间同事怀孕,我拿一份工资干了两三个人的活,每天都差不多九、十点才能下班。没想到同事后来干脆辞职带孩子去了,我也没办法,断断续续一直顶着压力干了下去,期间还拿下了几个大客户。”


听到这里,我以为又是一个被不合理工作分配逼走的大好青年,没想到他接着说:


“有一天晚上赶项目,熬夜熬到三点,实在太累,第二天晚上六点我开始收拾准备走,说起来也已经多干一个小时活了,当然也没算什么加班费。结果老板看见了,就和我说了一句话。”


“哟,小张啊,你今天那么早下班啊?有事吗?”


“当时我的心一下子死掉了。每当我往前跨一步,他就提升应当的门槛。再不走人,就是我傻。”


小张的离职在别人眼里,简直莫名其妙。公司规模大,平台好,他就是一个“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过“风吹雨打”,才那么冲动。甚至他最后走的那一刻,老板也没有想明白他为什么离职。


当习惯性依赖“梅西”式核心员工做好事的时候,作为老板,你必须要知道:


这个员工正因为各方面能力突出,以至于一旦离职,你即使挖空心思,也只能找到一个“盗版霉西”顶替他的位置。 怎么看看不顺眼,怎么用用不顺手。


当你用惯了核心员工却忽视他存在价值,那就等于在替别的公司做嫁衣。 而替别的公司做嫁衣,往往还是不幸中的万幸——万一,他带着核心客户和商业秘密跑了呢?

看不到出路的员工,

成为不挑担的懒和尚


当“梅西式”核心员工正在加班加点提升自己的时候,别的员工心态变化非常微妙,基本能概括为:“凭什么——我认输——靠你了”。


眼看着“梅西”和自己一天天拉开差距,从最初还能比划拳脚,后来发现打也打不过,踹也踹不动,彻底失去竞争意识的时候,其他员工会不由自主选择依赖他—— 毕竟,大家是一个团队嘛


不同于梅西式员工了解自己的困境,在其他员工眼里,老板看重你,同事依赖你,客户喜欢你。 你的抱怨,在他们眼里,就像学霸说这次没有考满分一样虚伪。


但人是很实惠的动物,不爽归不爽,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小团队里,尤为致命。


梅西式员工,的确短时间内让公司或者团队的业绩非常好看,但这不能证明老板的管理能力突出,只能证明你个人实在太优秀了。你战斗力120,其他人战斗力20,平均一下,团队战斗力有70,如果你的老板正在算这笔糊涂账,那他可能不是个优秀的leader。


你的价值,不应被任何人“稀释”。

竞争对手研究“梅西”式核心员工一人,

就足以搅乱团队前进步伐


阿根廷的数据显然很漂亮:控球率占到78%,传球成功率高达90%。


冰岛面对强队,除了可敬可佩的体育竞技精神外,战术层面可以归结为四个字:“盯紧梅西”。


当团队中一个人力量过分强大,那么他的竞争对手的任务就从研究一个团队简化为研究一个人。


冰岛赛前研究梅西而不是阿根廷,比赛全程盯紧梅西而不是分散部署,门将哈尔多松赛后采访中说到:“梅西是当今世界最具攻击力的球员之一。我确实做了很多关于他的功课,包括他罚点球的习惯性套路。幸运的是,梅西这次就是按他的套路出的牌。”


这充分说明他扑到点球,绝不是意外。 梅西可以代表阿根廷,但绝不能等于阿根廷。


当你的竞争对手比你还了解你自己,你还拿什么勇气和他抗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