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被《哪吒之魔童闹海》
(下文简称《哪吒2》)
彻底点燃。
2025年1月31日,贵州省黔西市的一家电影城上映《哪吒之魔童闹海》,播放厅内座无虚席。新华社发(范晖 摄)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月7日21时,电影
《哪吒2》
票房(含预售)突破67.922亿元,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票房成绩,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
就在前一天,
《哪吒2》
的累计票房超越了《长津湖》(57.75亿元),跃居中国影史票房总榜第一。电影《长津湖》发出祝福海报,祝贺哪吒登顶:“笃行致远的中国电影,一起加油”!
随后,
《哪吒2》
官博发布全家福海报回应登顶,并配文称:“永远敬畏,唯有感谢。山高路远,一起攀登!”
这一现象级表现,不仅是影片自身的成功,更映射出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市场扩容。
回顾中国电影市场近十几年的发展,每一次重要的市场扩容都伴随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诞生,推动着整个电影行业格局的重塑。
《哪吒2》
以惊人之势席卷票房市场,是一次观众热情与市场潜力的集中爆发,或将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久违的新一轮市场扩容。
文 | 李一帆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经济分析师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过去十几年里,
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几次由国产片与进口片交替引领的扩容浪潮。
2012年,《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横空出世,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在此之前,国产电影的观影人次相对有限,票房最高的《非诚勿扰》也刚刚超过3亿元,而进口片在市场上占据着较大份额。凭借独特的喜剧风格,《泰囧》的观影人次达到近4000万,票房突破12亿元,实现了国产片市场规模的一次跨越式增长,让国产类型片看到了商业成功的可能性。
此后,国产电影类型逐渐丰富,观众对于国产片的信心也在不断增强,国产片破5亿元不再是难以企及的目标,甚至开始成为常态,类型片创作热情高涨,喜剧、爱情、悬疑等多种类型纷纷涌现并逐渐成熟,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
2014年起,进口片凭借《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与《速度与激情7》,以远超当年《阿凡达》的票房完成了新一轮扩容。这两部影片凭借震撼的视听特效和全球流行的IP影响力,将进口片的观众规模从2700万提升到4000多万直至6000多万,票房也均在20亿元上下,使得进口片在国内票房破10亿元变得越发常见。这些好莱坞大片带来的不仅是票房的增长,还促使国内影院加快硬件设施升级,巨幕、3D等放映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为观众带来更优质的观影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国产电影在制作技术层面的追赶。
2015年至2019年,国产电影迎来全面崛起的黄金时代。
《捉妖记2》与《美人鱼》引领国产片突破20亿元票房门槛,尤其《美人鱼》以超过33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首部突破30亿元大关的华语电影,开创了国产电影单片30亿元票房的新时代。2018年的《捉妖记2》则在上映首日票房就直冲5.43亿元,惊艳四方。这两部影片将国产电影的观众人次再度扩容,让国产电影在商业票房领域站稳脚跟。
而《战狼2》更是创造了行业神话,以1.6亿观影人次斩获近57亿元票房,标志着国产电影工业化大片时代的来临。其不仅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在制作上的进步,更激发了观众对于国产主旋律商业大片的热情,也间接“催生”了四年后票房超57亿元、连续4年霸榜影史票房冠军的《长津湖》。
同一时期,《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简称《哪吒1》)作为国产动画电影的佼佼者,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以超过50亿元的票房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天花板,而此前国产动画电影从未突破10亿元票房。直到《哪吒2》诞生前,该片始终是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
尽管这是市场沉寂四年后才迎来的拐点,但《哪吒1》的爆红让动画电影行业看到了希望,成功开拓了动画电影的观众市场,证明了国产动画电影也具备打造现象级爆款的能力。
和全球动画电影市场一样,成人向或者合家欢动画电影开始改变国内彼时以低幼向动画电影为主导的市场格局。
同期的《流浪地球》虽未直接扩大观众规模,但从特效制作到叙事架构,它为国产科幻电影乃至整个电影行业树立了新标杆,让国产电影在制作水准上迈上新台阶。
经历了一段繁荣发展期后,中国电影市场在2023至2024年遭遇了挑战。
2023年的电影市场在经历了库存释放后,迎来了片源短缺的危机。
2024年上映影片数量相比2023年有所减少,并远未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这直接导致市场缺乏足够的内容供给。
2025年2月6日,沈阳一家电影院内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随着观众的要求越来越高,
影片质量也成为了影响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观众走进影院的频次大幅下降,票房成绩也大不如前。
就在市场低迷之际,2025年春节档《哪吒2》的出现成为关键转折点,为电影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部“五年磨一剑”的作品,背后凝结着主创团队的大量汗水和心血,用导演饺子的话说,“‘死磕’在《哪吒2》的创作中无处不在”。
《哪吒2》的制片人刘文章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哪吒2》的角色数量是《哪吒1》的三倍
,超过300个,而且这些角色都是全新打磨
,并不是重复利用第一部的资产。此外,《哪吒2》全片镜头量是2400多个,仅特效镜头就1900多个,超过上一部全片的镜头量(1800多个)。
为了完成这些角色场景与特效镜头,饺子及其团队经历了大量磨合,反复对细节精雕细琢:妖兽们锈迹斑斑的铁甲、敖丙精细到针脚的衣服、鲨鱼将军两侧外凸的獠牙(为了和西方的鲨鱼区分开来)……这些观众甚至难以注意到的细节之处,都经过了多次修改。
《哪吒2》总制片人王竞称,
为了打破“续作魔咒”,导演饺子对极致的追求近乎“变态”
,“光是剧本创作就耗时2年多,后期制作更是长达3年,给团队提出了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哪吒2》视效总监杨博在接受采访时透露,
影片里一段关于妖兽们缠着铁锁链进攻的镜头,是当时的技术难点
,“一旦它们成群结队地进攻,就会牵动起成千上万条锁链,大量的铁链会阻拦动作,甚至导致穿模,此前也没有人做过这种场景,团队不知道怎么做。”但饺子告诉团队,“只有无数条铁链,才能体现出妖兽们的绝望,才能凸显背后的压迫”。于是整个团队反复打磨,用了4个月时间,最终完成了这一宏大的特效场景,观众才得以感受到其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一个人能战胜另一个人,到底赢在哪儿,饺子要求实打实地清晰展现出来。”
《哪吒2》分镜设计谢小彬同样提到了影片中打戏的制作难度,“为了拓展思路,他常常给分镜设计讲物理学,从物理角度寻找解决打斗问题的办法。饺子不想要那种天马行空的飞来飞去的打,他要求两个人贴身搏斗,一招一式(都要呈现)。敖丙和敖顺的一段打戏加起来只有半分钟,也用了半年时间。”
再例如,哪吒挣脱“穿心咒”的场景,此时哪吒身上的刺,超过1000根,撕裂开来的肉块达600块,单这个场景,团队制作就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敖丙的“龙族秘术”,是饺子带团队去哈尔滨采风冻到鼻涕结冰才找到的灵感;申公豹5秒的变身镜头,耗时多达两个月……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我们的出发点是踮起脚,甚至是跳起脚,去够中国动画电影特效‘天花板’,是决不辜负观众的期待。”
《哪吒2》执行制片人陈畅江坦言。
凭借精彩的剧情和精良的制作,《哪吒2》不仅唤回了流失的观众,还吸引了大量潜在观众走进影院,实现了自2019年后首次实质性的票房扩容。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2》的票房扩容,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近两年电影票价的逐渐走高,反观在观影人次方面,截至目前尚未超过《战狼2》《长津湖》《哪吒1》等影片。倘若最终总票房能够达到AI预测的95亿元,观影人次接近2亿,或许才是迎来真正的市场扩容。
不过,《哪吒2》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上,更在于它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扩容动力。
它表明在市场看似饱和的状态下,优质内容依然具备强大的吸引力,能够重新激发市场活力。
中国电影市场再度迎来了真正的扩容机遇。
从过往几次电影市场扩容的经验来看,
扩容也并非完全依赖现象级爆款影片。
当一部具有突破性的影片完成观众基础拓展后,只要后续能保持不同类型合格作品的稳定供给,就能维持市场规模。
以《泰囧》和《战狼2》为例,它们开拓新观众群体后,市场上不同类型的影片陆续上映,巩固住了新增的观众规模。
而对于《哪吒2》目前创下的票房市场,电影行业依然需要通过多元化类型片进行承接。
一方面,要避免续集扎堆、创新乏力的问题
,不能过度依赖热门IP的续作,而应鼓励更多原创、新颖题材的开发。
另一方面,要注重不同类型影片的均衡发展
,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观影需求。无论是喜剧、爱情、文艺还是科幻、悬疑等类型,都应给予创作空间,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