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音乐中国”博览会于今日圆满落幕,3天3场主题论坛共邀请了20多为行业大咖进行经验分享。在6月13日下午的中国音乐营销大会上,阿里音乐董事长宋柯、iMe娱乐集团CEO周嘉海、百威风暴电音乐节主办A2LiVE总裁等8位行业大咖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主要可分为现场音乐营销、音乐奖项、音乐节目营销、城市的音乐营销四个主题。
如何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电音节?
演讲嘉宾:陈艳,百威风暴音乐节主办方A2LiVE总裁
陈艳介绍从2013年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届风暴电音节以来,截止2016年,观众总人数已经达到18万人。
陈艳通过对欧美电音节市场研究,表示现在的主流媒体、主流音乐基本都是跟电子音乐有关,电子音乐产业将会在中国快速的发展起来。
拥有强大艺人阵容、完美现场体验的电子音乐节,更能调动大批观众的狂欢。在风暴电子音乐节开始举办之初,
便提出在本土化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国内不同城市制定不同的艺人方案,用本土知名度较高的艺人将国际音乐本土化。
通过对风暴电音节的调查显示,音乐节现场本地居民消费822元,非本地消费1730元。2016年
风暴电音节
为上海带来了1.9个亿的GDP,与此同时也为其他城市带来了1.9亿的GDP。另外从2015年开始促进华语知名歌手以国际知名DJ进行合作,同时也引进电子音乐峰会。
陈艳最后提出由于中国的市场份额非常巨大,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会进入中国,而具有东西方和国际化的本土优质品牌,不仅会把国际视听盛宴带入国内,也会把中国的电子音乐带向世
界。
打造爆款演唱会的多种营销模式
演讲嘉宾:周嘉海,iMe娱乐集团CEO
iMe娱乐集团专注做演唱会24年,2004年进军中国大陆,
周嘉海认
为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非常高的市场。2016年
iMe共
在7个国家,24个城市主办了62场演唱会,总售票人数达50多万。目前
iMe
娱乐在亚太地区12个国家有自己的办公场所,未来想打造亚太区的娱乐行业。
针对如何打造一款火爆演唱会的营销方式,周总有3点
独特的
见解。
首先,眼光要准,即选对项目、看准艺人;其次,时机要准,对事件营销要找准时机和定位,达到自带话题的效果;最后,内容要准,进行粉丝营销和内容精选
,粉丝营销能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包括前期铺张,跟后期在媒体上做一些好的铺垫与宣传。
对比欧美国家演唱会的营销方式,周总认为,演唱会营销模式应该具有中国特色,要从专业的角度、优质的内容、贴心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等四个方面分析营销模式。同时做爆款演唱会最重要的是掌控能力,对演唱会进行全程主办,它的规模品质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
未来更多的爆款演唱会一定会活在全程巡演的主办方手里,更具有专业化、品牌化、标准化、系统化,因为这样才不会把产品的质量给做坏。
音乐节价值链创新及营销推广
演讲嘉宾:邢晶,阳光媒体集团总裁
邢晶首先介绍了阳光媒体集团音乐节的业务。从2013到2017年,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阳光媒体集团线下旅游人群的覆盖数达200万人,线上全媒体传播覆盖有数十亿的
人次。其张北音乐节是国内知名的音乐节之一,曾经3天吸引了60
万人到现场。
邢总表示,户外音乐节在收获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同时,行业的普遍盈利状况并不理想。主要出现了毛利润低、收入来源单一、单场扩容空间小、管理难度大等四个方面的问题。邢
晶说,中国的音乐节产业实际上在音乐价值产业链当中占了很小的一块。
他提出从创新价值空间、大数据的分析和产业链的整合三个方面
去思考怎样在整体音乐的产业链上去获得新的价值
。
最后邢晶提出了一个呼吁,希望音乐节产业的同仁们可以团结起来,为客户创造更好的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好的服务。
大型演唱会巡演项目如何做营销推广?
演讲嘉宾:黄少峰,广州乐福文化总经理
广州乐福文化总经理黄少峰做了“大型演唱会巡演项目如何做营销推广”的主题演讲。
演讲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黄少峰讲述了票务如何做到精准化营销,他表示,演唱会票务销售其实就是要把信息告诉给目标受众人群。
黄少峰将受众群体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死忠粉,第二种是普通粉丝,第三种是潜在粉丝。
对于这三种受众,各有各的营销策略,但目的都是为了让营销做得更全面,让票卖的更好。黄少峰分别举了乐福做林子祥和陈慧娴演唱会的成功经验,映
证了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黄少峰讲述了商业合作模式的四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为传统时代,传统的演出商票房为唯一变现,依靠场次占领市场份额。2.0时代,是浅融合的时代,演唱会+商业赞助,定制型商演赞助收入降低了风险。而3.0时代除了结合赞助外,还将整体项目进行整体的规划包装,推出整体的定制型方案。
黄少峰提到4.0时代是打造全产业的泛娱乐音乐互娱时代,要立体全方位增加收入,深耕音乐粉丝经济。
刘欢:迷笛音乐节成功举办17年的秘诀
演讲嘉宾:刘欢,北京迷笛演出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北京迷笛演出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刘欢先对国外音乐节进行了介绍,诠释了音乐节的概念,
他提到音乐节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展现时代风貌、展现地区实力的巨大平台。紧接着,刘欢提到了音乐节在中国的状态:与国际化的音乐节相比,我们的音乐节市场还处于配置期。
而迷笛作为国内做老牌的音乐节,度过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有丰富的音乐节举办经验。在规划上,迷笛根据不同音乐节实际场地的特性会有舞台数量风格相应的设备。现场配置上,设置了品牌推广区、创意区和服务区,设立完善的配套设施。刘欢表示音乐节不仅仅是一场音乐演出,它还是集合了艺术、社会、人文、运动、青春与躁动的文化平台。
最后刘欢总结,迷笛音乐节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可能迷笛还不算真正的成功,但也已经走在了成功的路上。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奖项?
演讲嘉宾:宋柯,唱工委主任委员,阿里音乐董事长
宋柯说,为了推介今年的CMA唱工委音乐奖,他特地来到“音乐中国”博览会现场跟各位同行交流心得。
他的演讲主要分为三个
方面。首先,宋柯讲述了自己对音乐产业多年的看法,指出中国的音乐产业需要一个不受商业影响、不受人气艺人左右的音乐奖。
第二个方面,
宋柯表示我们应该思考是什么样的环境让大家失去了作为音乐从业者的骄
傲,他说,没有一个好的奖项的推动,音乐人在商业上得不到好的回报,精神上也得不到好的
鼓励。
因此,作为唱工委的主任委员,宋柯表示要做CMA,为音乐产业推出一个好的音乐奖。
最后宋柯也公布了CMA目前的发展情况,CMA将于7月20号在北京卫视的晚8点黄金档播出,并有一些数字平台、视频网站同时直播。
从《花儿朵朵》到《十三亿分贝》,音乐节目如何营销?
演讲嘉宾:马力,光启传媒总经理,《十三亿分贝》制作人
《花儿朵朵》、《十三亿分贝》等著名音乐节目的制片人马力分享了从业的三点心得。
第一点心得是不管音乐节目如何被误解,它仍然是当下最高效的、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营销方式。
马力举出了大数据并分享了几大案例。第二点心得是格式越来越多,格局越来越大,切入点却越来越小。最后马力认为,
音乐内容仍有巨大想象和创新空间未被挖掘
,这是他的第三点心得。
马力表示根据2017年发生的种种现象,我们可以更深入的发现,细分音乐品类更值得进行研发,二次元、电竞文化都是值得涉足的领域。
如何用音乐塑造城市形象?
李天昊,成都市音乐产业推进办公室副主任
成都市音乐产业推进办公室副主任李天昊表明了
参加此次大会的来意,并给大家介绍了成都为加强音乐产业建设推出的一系列奖励政策。
李天昊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如何用音乐塑造城市形象,第一个方面是对当前文化形势的看发,
他表示我们把文化名片作为重要内容,是我们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
第二个方面,李天昊提到了成都为什么要搞音乐产业,凭什么要搞音乐产业。李天昊说,
音乐产业关联度高、渗透性强,也是环保产业、朝阳产业,对成都市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选择了音乐产业。
最后,李天昊给大家讲述了发展音乐产业应该怎么干。他认为必须要拥有大眼光、大格局、大气魄,有一定影响力与吸引力才可以把音乐产业发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