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股市和楼市的关系,以及购房者的心态和策略展开。文章中提到股市和楼市的关联性,政策的影响,购房者的纠结心理以及不同购房需求者的应对策略。同时,文章也讨论了市场的有效性以及投资者应有的心态。
文章强调市场长期看是有效的,短期可能无效,这是投资机会所在。同时提到,市场是共识的游戏,前期资金的大量买入不会改变短期趋势。
文章给出了针对不同购房需求者的应对策略,包括刚需和非刚需客户的购房建议,以及改善客户的困惑和解决方式。
今天股市拉出一根光头阳:3000.95,有人戏称是九五之尊之意。
股市和楼市有时候是跷跷板,有时候又是同频共振——而这一次,它们显然站在同一战线。
今天的政策颇多,有点目不暇接,市场的火热情绪从股市传导到楼市。
后台的咨询客户一下子多了起来,可以感受到市场情绪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俗话说,天下事分两种,一种是做事,一种是做预期——然后买预期,卖事实。
怎么理解?很简单。
房价上涨或者房价下跌就是既定的事实,而市场觉得房价要涨或者房价要跌则是酝酿的预期。
决定价格上涨或者下跌的,不是事实,而是预期——预期是因,事实是果。
所以我们才说,短期看政策,因为政策可以左右市场情绪。
那么什么是买点?什么又是卖点呢?
当市场的风开始吹房价要涨的时候,就是买点;
当房价上涨已经坐实的时候(街口大妈都在讨论房价的时候),就是卖点。
反之亦然。
至于最佳买点和最佳卖点,这个只有神仙才能做到的事(这个市场没有神,只有神棍)。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已是底部区域,买点已现。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富人在改善的路上一骑绝尘,穷人在刚需中苦等降价。
刚需买房子,不需要挑三拣四的,不需要谈论选筹——
反正价格到了心理底价就买,反正这类客群也不懂房子。
只看到砖头的价格,而没看到除了砖头价格之外,其他附着在房子的价值,统统都是不懂房子的。
传统中介逼一逼哄一哄骗一骗,刚需们也就上车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刚需买房就两个点:一个尽量靠近地铁,一个尽量买次新。
没有了——其他什么学位,什么领涨抗跌,什么尊贵感,这些东西想要从房子获得,得加钱。
目前观望情绪最浓的,当属改善客户了。
改善客户一般都不是第一次买房了,关于房子的认知已经被市场教育过了。
他们怕买错、怕买贵、怕买到劣质资产而产生亏损。
有要求,但是相对克制;略懂楼市,又做不到全局视角。
这个时候,跟他们对话就很有意思了;因为同频,大家沟通成本低。
「
大境270怎么看?谈到2610这个价位还行吧?想要自住又希望保值。
」
「
预算1000万,想买南向四房,要新房,要9年一贯学校,区位不限,想要最优解。
」
「预算800万左右,华阳小学学位,三房以上,不考虑太老破旧的,想找一套房子啊。
」
诸如此类的困惑,不知道你是否在买房遇到?
如果有碰到,可以预约本人,楼市老中医保证药到病除。
这种
纠结心理就是一个等台风心态
——怕市场不来,又怕市场乱来
。
俗称行情来的时候,踏空的永远在骚动,满仓的都有恃无恐。
行情要来了吗?市场起风了吗?不是风动帆动难道是心动?!
对于底部,市场有三种应对措施。
第一种人觉得
「
这次不一样
」
,毕竟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过去,好比说30年前中国和美国是蜜月期,现在不一样了。
因此所有的研究在当下的眼光看来,不重要。
第二种人认同你的分析,ta觉得大概率是这样的,但是ta想要反其道而行之,去博小概率事件。
第三种人太精明,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
ta认为你是对的,但不愿意提前下注;ta觉得,我要等市场先起来,可能是不想承认任何亏损。
问题是,投资的话,市场的左侧和右侧都是事后才知道的啊。
我们不会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预测长周期,因为能猜中的都是运气。
你身处局中,事先和事中都是不知道的,你怎么可能做到风险全部不承担、而利润全占呢?
利润和风险本就是硬币的两面,拒绝风险就是拒绝利润。
这从逻辑上是做不到的,所以有时候我们才说要
「
主动买套
」
。
底部主动买套,因为你不可能是买到最低点的那个人。
意识到底部区域,无论你手里拿着对A还是对K,就得下注了,这个就叫做
「
底部众生相
」
。
他们说,要么你就早点信,要么你就永远不信。
最怕什么?最怕就是开始低位时候不信,后面到了高位突然就信了。
这就是人性——人性如此,没有办法啊。
20%赚取80%的人,高手永远是less。
话虽这么说,做到的有几人呢?
没有,一个都没人,因为大家都是人,都有人性的贪嗔痴,都被贪婪和恐惧支配。
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操盘手,能为你在买房路上保驾护航,就至关紧要了。
资本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资产价格一定要上涨。
只有价格上涨才能刺激人性的贪婪。
参与市场每个环节的人都倾向价格上涨,市场就容易涨了——
这就是共识的游戏。
股市也好,楼市也罢,本质上就是一个共识的游戏。
当我们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一定是先看见才会相信。
这里第一个源头是谁?是那个买入的人。
房地产作为一个大吨位物种,前期资金的大量买入不会改变短期趋势,但是成交量会放大。
昨天的股市成交量破万亿,楼市的熊转牛也可参考股市。
重要的其实不是用数学描绘资产价格的随机漫步,而是明白:
在什么历史阶段,是什么人用什么样的资产去实现目标。
对于鸡娃的家长,比较纠结的是,想要改善,换大房子,但孩子的学位也想兼顾。
对于外区上班(比如机场)的中高端购买力(1000万),想要买回市区又不知道怎么选筹。
对于已经持有的核心区域老房子(楼龄15年以上),想要置换新产品,又觉得市面上的新房的地段价值不明朗。
这些疑惑,统统都是改善买家持币观望的原因。
到了一定购买力,买的已经不是房子本身,更多的是追求资产的保值增值。
要是买错了,这个试错成本太高了。
人类社会只要参与的人数足够多的游戏,给的时间长一些,一般都是有效性游戏。
什么是有效性游戏?
比如是金子就会发光,或者说垃圾资产就会暴雷。
市场长期看一定是有效的,短期看可能无效,这才叫投资的机会。
-END -
我是吴大,专注广州楼市咨询;如果你也有购房疑问(置换、学位房、改善等),欢迎添加下方微信进一步咨询,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