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中央银行的一群工作人员,他们在不同岗位上用努力和坚守书写新时代的故事,特别是邹肇辉的工作经历。邹肇辉是中国人民银行遂宁市分行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在多个自主开发项目中表现出色,如货币信贷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全国小微企业融资情况调查系统等。他在工作中展现出创新精神,克服各种困难,为中央银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邹肇辉的工作经历和成就
文章详细描述了邹肇辉的工作经历,包括他的项目开发、遇到的挑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他对工作的态度和信念。他在多个项目中表现出色,为中央银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观点2: 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
文章提到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以及邹肇辉个人在这个领域中的成长和升级迭代。他也见证了金融科技的进步,并用自己的工作为金融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观点3: 中央银行的团队精神和力量
文章强调了中央银行的团队精神,通过“央行微光”专题策划,发现、追逐和成为光,汇聚起建设金融强国的央行力量。邹肇辉的工作经历也是这个团队精神的体现。
正文
编者按: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用一点一滴的努力和日复一日的坚守,书写着中央银行砥砺奋进的新时代故事。他们如微光、似星芒,汇聚成火,照亮金融为民的初心,点燃金融报国的志向……
榜样如炬,向光而行!“成方三十二”特别推出“央行微光”专题策划,和大家一道发现光、追逐光、成为光,汇聚起建设金融强国的央行力量。
本期人物: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人民银行遂宁市分行邹肇辉。
2015年,我有幸加入四川省分行货币信贷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专班,担任系统架构师和主程序员。面对全新的自主开发项目,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我只能从原点起步,一点一点地摸索、试错、总结、反复。那段时间,既要抢进度,又要破难关,“996”是我的工作常态,“007”也屡见不鲜。就这样,经过专班3年的不懈努力,在无数次头脑风暴和编程验证后,系统通过测试,顺利在省内21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200多家银行机构推广运用。该系统也荣获银行科技发展奖和国家发明专利。从“0”到“1”的背后,是勇于挑战未知、打破传统的创新精神,也是激励我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
2018年,总行组织开展全国小微企业融资情况调查,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尽快完成系统优化升级,实现对全国5万余户小微企业样本数据的收集。这次要求的样本要素更细更全,样本量也是历史之最,我和团队成员丝毫不敢怠慢,全力以赴按时完成了系统开发工作。但没想到,系统上线测试的第一天,蜂拥而至的大流量访问就让系统无法正常使用。当时,离系统正式上线的最后期限只有不到3天,为不影响全国调查工作的进度,我们必须在16个小时内,使用新架构重新开发。任务就是命令,我们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再次投入战斗,与时间赛跑、和代码较劲、用信念破局。当我用几乎僵硬的双手敲完最后一行代码、看到调查数据平稳有序地源源入库时,一直悬着的心才缓缓放下。这一刻让我感到,只要有决心,无论什么困难最终都能战胜。
虽然“35岁危机”仿佛与程序员如影随形,但我始终相信,“本领高强”一定能战胜“本领恐慌”。2021年,四川省分行在全国率先启动数字化监管报告平台建设,尽管早已过了程序员的黄金年龄,但我还是把这次挑战当作提升自我的宝贵机会。一方面,积极学习先进开发工具,思考系统的整体架构和编程实现路径;另一方面,发挥我在市分行“金融科技创新工作室”“金蓉科技青年创新基地”牵头人的作用,以项目带队伍。最终,“新老组合”顺利完成平台开发,有效提升了央行监管质效。30多年来,我一直将学习视为立身之本,不断研究前沿技术,坚持奋战在开发一线,先后担任了32项大中小业务系统的架构师和主程序员,累计编写程序代码100多万行,在《金融电子化》《中国计算机报》等专业书刊发表文章130多篇,打破了程序员只能吃“青春饭”的魔咒。
作为科技战线的老兵,我见证了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也收获了自己的升级迭代。一个个自主开发项目,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完善”,这里有我对理想的坚守,对编程的热爱,对儿时立下的“立心天地,厚德万物”志向的践行。如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数字央行建设如火如荼。在新的一年里,我期待与同事们一道,就像一行行代码,夯实数字央行建设的基石,以科技之力为金融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