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Duing
重构科技思维,升级你的内核版本。在这里的每一分钟都为未来增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Duing

AirPods Pro社交深水弹,炸出的千面社交,有你也有我

Duing  · 公众号  ·  · 2019-11-09 12:00

正文


10月29日,浑身散发着金钱的腐朽味道的苹果第三代真无线耳机AirPods Pro在苹果官网低调上线了。


之所以低调是因为苹果没有召开正式的发布会,也没有进行大肆营销,但现实是仅仅靠果粉这些自来水就已经将这款耳机带火。官方售价1999也没有挡住大家对它的热情,甚至即便已经在三月份就购买了AirPods 二代产品的朋友也依旧忍不住挥泪大甩卖,折线抢购这款新耳机。


对于AirPods Pro的快速更新即便是有人大呼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也还是默默掏出钱包前往购买。

 

图片源于网络,仅作配文展示


 哥买的不是耳机,是阶级 


要说AirPods Pro的音质和相关功能,随便在某宝上一搜索,同类高质产品多得是。但是像AirPods Pro一样在社交圈引起风浪的,还真就几乎没有。AirPods Pro已经不仅仅是一款真无线产品,对于当代青年来说,更像是一个社交符号,一个标签,写着诸如潮流,诸如有钱……


2018年AirPods 是全美国最受欢迎的圣诞节单品,话题度登陆推特热搜榜第17。AirPods 也成为学生中讨论最多的话题。而不少人在拥有一台AirPods 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推特中晒出照片,照片中的AirPods 简直就是要闪瞎人眼。而这个推特的潜台词就是:I AM RICH!


AirPods 不仅成为了炫富最佳单品,同时也成为了人生攻击的武器。在美国视频网站上,有不少青年玩梗。有戴着AirPods 嘲笑戴着有线耳机的,附上一句鄙夷:你真穷!还有的人甚至恶搞路人,剪断他们的耳机线随后赔偿一副AirPods 。虽然事后进行赔偿,但是这种做法背后的逻辑就是:我剪坏了你的有线耳机,赔你一副AirPods ,兄弟你赚了呀!


图片源于网络,仅作配文展示


然而凭什么这种逻辑能够大行其道呢?用经济中的价格来衡量社交中的价值,这本来就是对的吗?


我的身上贴满标签,但内心空无


在传播学中有这样一种说法,现代人购物,物品真正的价值不重要,重要是物品上的标签。表现在现实中就是那些恨不得把物品标签挂在胸前的炫富者。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品牌如此重视品牌形象的原因,他们在广告语和代言人上煞费苦心。而AirPods 的标签就是:贵、科技、潮流与个性。


当代青年人,迷失在标签中。他们以为拥有AirPods 就是有钱,有个性,拥有我和别人与众不同的象征。


一台AirPods Pro引起的热度,正是这种病态社交的最佳体现。而这种病态社交的逻辑就是:我要用价格标榜我的价值,我的价格越高社交优越感就越强,如果我们的“价格”不匹配,那你配不上我这个朋友。而背后更为恐怖的现实是:人们的社交已经被价格绑架。


用金钱给自己贴上标签,物化社交价值,仅仅是当下人们社交生活的斑驳之影。当代人的社交生活发生着更为多样的变化。


恶搞社交,烟消云散


前面我们谈到美国青年在视频网站上恶搞AirPods,现实的社交逻辑就是凡事皆可恶搞,我们能否聊得来就看表情包匹不匹配了。不仅仅是在美国有这种恶搞视频,在中国的各种视频网站上也比比皆是。人们习惯于在屏幕前,看世界上各个角落发生的事情。而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态度,都趋向于恶搞,将之娱乐化。

 

图片源于网络,仅作配文展示


而添加微信好友,表情包的流行,让人们逐渐丧失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


聊天变成了斗图,虽然拉近了表面距离,但是你们这次社交也基本无效,除了收获表情包,疯狂斗图,你什么信息都没有获取。社交的真正意义原本是为了充实自我,使人拥有更为多面的思维


但是恶搞式社交,让原本情感的真挚表达变得有些可笑,现在有多少人能够在社交中敢于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真情实感呢?


更为可怕的是人们总在说,现代网络总是追逐热点,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总是会被人遗忘、坏人总是会被洗白。互联网真可恨,但是真正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凡事皆可恶搞吗?恶搞拉近了人们彼此的距离,但也让人真正忽视了事件的真实性质,以及人的本质,让我们变得“容易原谅”。


你也活像个孤独患者吗?


人们置身于互联网之后,屏幕之前,观看恶搞视频,看世间百态,而不是选择出门和朋友进行真正真实的社交。现代人,好像都有那么一些社交恐惧症。


有一个微博热搜话题:我的孤僻症状,大家可以对照一下


1、明明20岁,却已经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给所有角色分配时间和精力、哪个角色特别需要,就去充当哪个角色

2、人多和他们一起热闹、一个人的时候像得抑郁症,太安静了

3、朋友圈列表明明都是好友,想找人说话翻了一圈通讯录,想想还是算了

4、一到周末就在床上长睡不起,在卧室宅久了,就去客厅散散心

5、上一秒被约出门十分高兴、出门下一秒只想回家

6、越来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识新的朋友、社交方式变得简单粗暴,两个人聊不聊得来,就看表情包合不合拍

7、集体场合是淑女,回家一个人是神经病

8、每次有朋友结婚一边祝福、一边心疼份子钱。

9、早晨匆匆赶公交,算着被扣多少钱,广告里总说人生无限可能,但今天不迟到是不可能了。


以上这些条简直是扎心,好像有人在窥探我的生活。当代青年拥有更多的社交场景,但是却对社交并没有那么多兴趣


图片源于网络,仅作配文展示


也许有的人习惯孤独,或者说喜欢独处,所以对社交不太感兴趣。不禁想起陈奕迅那句歌词:活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孤独患者,大概是现代社交中每一个人的自画像。


不社交,无受伤?


我们会在人潮散去之后,听见自己的心跳,原来我能感受到最真切的是我自己,久而久之,习惯孤独,习惯一个人。


朱自清曾经说热闹是他们的,现代人十分喜欢这句话,总拿这句话哀叹,然后冷眼旁观一切热闹场景。但是这种说自己喜欢孤独、习惯孤独,难道不是一种矫情吗?害怕热闹不能长久,还没开始就想到了散场,所以还不如冷眼旁观一切。没参与过,就等于不会受伤?是吗?

 

图片源于网络,仅作配文展示


但是有的人却是真正对社交充满恐惧,患上所谓社交恐惧症。不愿意出门,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和朋友聊天,只要是有人的场合,他们都有一些害怕。但是一旦呆在自己的空间,远离人群,在互联网上,在敲击键盘时他们又会活跃得像个疯子。


李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长久的不喜欢和不想要,最后演化成了不敢。以前小渡用它激励人生,现在小渡觉得用在社交恐惧症上也不为过。


很多人长久隐匿在互联网的角落之中,不愿意参与真实的社交活动,长久的不愿意,最后可能就演化成了不擅长,因为不擅长所以经历过嘲笑或是别人的轻视之后,就变成了不敢,也就是社交恐惧症。翻看微博,那些说自己有社交恐惧症的朋友,有很大部分经历过现实的某种伤害,被嘲笑继而自卑。也许这些伤害者之中,正有那些忙着给自己贴标签、炫富中的一员。


炫富、贴标签的罪魁祸首并不是AirPods,真正的始作俑者在于我们对于自己真正价值的不了解。


迷失在价格中,急于用物品增添自己的价值,但最终的结果是物化的社交无法填补内心的空白,而内在美也逐渐迷失。当物质流失,也许最后的我们也只是个孤独患者。


但是倘若我们回归真正的社交,抛去外在标签,专注内心情感填补;投入情感,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永远珍惜当下的热闹,不不去想下一秒的散场,我们永远都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三毛曾说,记得那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小渡希望,不论历经何种风霜,我们都不忘当初的真挚。







 · · · 要 不 再 看 看 · · ·



-




 更多有趣的

请戳一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