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治理几乎成为当下印刷企业的“命门”
每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印刷包装企业都在进行VOCs治理。
那么,如何进行VOCs治理?难点在哪?
下面来通过10个问题,走近VOCs治理吧!
来源丨印刷技术
VOCs是PM2.5和O3的关键前体物,对夏季臭氧和秋冬季的细颗粒物污染贡献巨大;部分VOCs具有臭味和毒性,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常见VOCs:苯系物、石油烃化合物、有机氯化物、氟里昂系列、有机酮、胺、醇、醚、酯、酸等。印刷业常见:酯、醇、酮、苯等。
胶印中的油墨、润版液、洗车水、上光油。
凹印中的油墨、稀释剂、洗车水、上光油。
柔印中的油墨、稀释剂、洗车水、上光油。
网印中的油墨、稀释剂、洗车水、上光油。
复合过程中的洗车水、胶黏剂。
印刷业VOCs排放标准:
1.广东省 《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 xx-2010
2.天津市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2/ 524-2014
3.北京市 《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DB11/ 1201-2015
4.上海市 《印刷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1/872-2015
5.山东省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4部分:印刷业》 DB37/2801.1-2016
6.重庆市 《包装印刷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50/758-2017
印刷VOCs排污费出台省市:
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湖南、四川、天津、辽宁、浙江、河北、山东、山西、海南、湖北、福建、江西、云南、广西和河南省
应治、能治、该治、必治,标本兼治、全程控制,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双管齐下、重在源头
产污系数法:最为简单,只需知道企业的原辅料用量或产品产量即可,但数据真实性偏离大。
物料衡算法:比较复杂,需要知道企业涉及有机溶剂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关的组分信息,工作量大,但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
采用底/无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替代高VOCs含量的原辅物料。
通过生产现场封闭来减少VOCs的无组织排放是当前企业可采取的最简单有效、也是最基础的措施。这主要包括墨槽封闭、烘箱负压、取消或合并地面抽风等手段,印刷机也要保持相对封闭。一些企业还将相同类别的外排空气进行归集,纳入同类管道集中处理后排出。
燃烧处理技术、吸附技术、等离子体技术、光催化降解技术、冷凝法、膜分离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
在目前常用的末端治理方案中,溶剂回收方案、转轮浓缩方案均存在一级废气外排达标困难、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不建议企业采用;活性炭置换方案投资较小,但置换下来的活性炭仍属危废,需付费处理,因此只能作为企业的无奈之选;浓缩后废气处理直接上RTO或催化焚烧,是较为理想的VOCs末端治理方案。总之,企业需根据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生产规模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由于VOCs排污收费是“达标收费,超标罚款”,也就是说,收费是一定的,只是多少的问题。若VOCs源头治理技术成熟(如使用几乎不会带来VOCs排污的水墨进行印刷等),则不必使用成本较高的末端治理设备,这是VOCs的“治标之法”。
但目前VOCs源头治理技术离成熟尚早,采用末端治理设备,投资和维护成本高昂,“排污费+治理设备投资+设备维护成本”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其实,在环保成本问题的背后,印刷企业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担忧:环保部门不时到访、令人心慌的停产限产令,还有未来环保政策的不确定性。多重因素反复辗压,必定会让一批产能落后、效率低下的印刷企业不堪重负;而那些早做准备、积极探索VOCs治理方案的印刷企业,则可能赢得多一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