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游强劲需求刺激之下,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开启了大规模产能扩充模式,从而拉动锂电设备市场快速增长。
日前,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
在会议上表示,双积分政策即将发布实施,同时我国正在制定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这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即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整个锂电产业链上的企业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包括法国、德国、印度、挪威、荷兰以及中国都已经明确表示将在未来某个时间段停售燃油车,包括沃尔沃、丰田、大众、奔驰、宝马等国际车企以及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也宣布了自己的电动车战略发展规划,一场席卷全球的汽车电动化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中国作为当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吸引了一大批全球领先的材料、设备、电池和整车等企业布局,与中国本土锂电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次形势之下,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的大规模生产将是必然趋势,对于国内锂电企业而言,摆脱传统制造模式围城,智能制造就成为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锂电设备市场快速提升
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2万辆和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7.3%和76.3%,环比分别上升21.6%和19.5%;2017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6万辆和3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3.5%和30.2%。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也带动了上游包括动力电池、设备和材料等产销两旺,企业上半年业绩净利大幅增长。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2017年8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2.9GWh,同比增长71%,环比增长12%。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沃特玛、孚能科技等前十家动力电池企业装机总电量合计达2.3Gwh,占比达79%,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在下游强劲需求刺激之下,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开启了大规模产能扩充模式,从而拉动锂电设备市场快速增长。
例如,孚能科技联手北汽集团投资80亿元在北京建设年产8Gwh动力电池项目;国轩高科高比能动力电池三期项目在六合签约;欣旺达募投20.5亿元建成年产6GWh的动力锂电池(含4GWh动力锂电池电芯)生产线;宁德时代联合上汽集团建设两家动力电池公司等。
受益于此,国内锂电设备企业迎来了新一波的订单增长,但同时也在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面临了更多的挑战。
“Manz亚智科技是提供锂电池、电芯、模组以及电容器相关的生产设备的主要的供应商。公司提供从电芯制造过程中的中后端的设备和系统,包括到后面的模组和整个的组装系统。”Manz亚智科技中国区锂电池事业部资深销售经理权循瑞向高工锂电网介绍,从项目的初始、最初的工艺或者是产线的设计方案开始,到后期的规划施工和生产安装,Manz都提供相关的应用和服务。
据了解,Manz集团总部位于德国,是一家全球化的高科技设备制造商,于2006年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M5Z),为电子装置及元器件、锂离子电池及太阳能电池与组件三大领域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解决方案。集团涉足锂电池设备产业长达30年,从事各种形状及规格电池生产设备的工程设计、开发和生产。
亚智系统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简称“亚智科技”)作为Manz集团内最大的生产基地,是Manz锂电设备实现本土化的重要力量。
亚智科技亚洲区销售副总裁黄健宏表示,尽管受政策波动等影响,但上半年公司目标客户的规划需求依然强劲,对产品质量和设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面对中国市场目前态势良好的情况下,Manz拥有技术,需要做的是尽快实现本地化,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一整套的系统解决方案。
践行工业4.0概念优化智能制造
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智能制造对于加速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因此,近年来,政策层面明显加大了对于智能制造的支持和推进力度。
近期,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的通知》,确定了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高工锂电梳理发现,包括微宏动力、天津力神、孚能科技、多氟多、湖北金泉、巴莫等共计14家锂电企业入围智能制造项目。
客观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山雨欲来,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的大规模生产将是必然趋势,对于国内锂电企业而言,摆脱传统制造模式围城,智能制造就成为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而Manz作为一家德国企业,始终践行“工业4.0”理念,涉足锂电池产业技术长达30年,依托其在锂电设备领域的自动化技术助力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智能制造升级。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