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海峡,叫马六甲海峡;海峡边上有个小国家,叫新加坡;新加坡有个以准入严格著名的金融监管机构,叫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MAS手里有个全球金融机构都想要的牌照,叫资本市场服务牌照(Capital Market Securities License,简称CMSL);现在,这个CMS牌照被一家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拿下……
这家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叫做陆国际,是国内知名的陆金所的国际业务平台,全名叫做陆国际金融资产交易所(新加坡)有限公司。
其实,光看名字就能看出来,陆国际主要面向的是海外市场。
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势头发展不错,大家的手里也有一些闲钱。但是,现在理财风险大啊,股票就不说了,都是眼泪;黄金、期货,那也赔的一大把,没有专业的知识,最好别往上凑。都说资产也多元化配置,这些个企业、机构、个人就看上了境外投资市场。
不少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布局海外市场,提前占据风口。
也有童鞋可能会问,在海外投资,尤其是在区域金融中心新加坡,国际知名的财富管理企业多的是,为什么要选人生地不熟的中国金融机构?那就先要扒一扒,这些传统财富管理企业,都有些什么毛病。
传统的财富管理,有两个无法克服的“刚性约束”——
门槛高,服务有限
。
对于传统财富管理公司来说,他们深知高端金融产品的风险特性是不一样的,为了防范高风险理财产品的风险变成社会风险,所以设定了高门槛。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个摆不上台面的因素:对于这些理财顾问而言,高净资产的人,相对来说能够忍受比较高的风险,因为一笔投资对他们的总资产来说,可能仅仅占一小部分,即便是出了事,麻烦也会小很多。所以,对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非标和另类产品,传统财富管理公司的投资门槛基本都在100万人民币以上。
另外,传统财富管理公司主要是靠理财师为客户服务的,但是理财师每天的工作时间有限,想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每个理财师能够服务的客户不超过300人。而这样的理财师,不是到处都有的。尤其是现在的中国极度缺乏高品质理财师,在财富管理业务高速成长的同时,理财师数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不够。
受益于中国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中心,无论是基础技术、应用层面还是商业模式,都处在全球领先的水平。
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企业的投资攀升至232亿美元,较上年度增长10%。其中,亚太地区的金融科技融资规模实现翻番,首次超越北美,而中国则贡献了亚太地区投资总额的九成。
比如,这次拿下CMS牌照的陆国际,其母公司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巨头中国平安,近5年每年大概10亿美元的投入不是盖的,目前已经拥有1500个专利申请,
专利量在中国金融机构第一、全球金融机构第二。
平安金融科技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依靠国内金融科技巨头做后盾和品牌背书,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利用他们丰富的金融服务业务经验与专业能力。一般而言,这些金融科技巨头都有非常丰富的风控经验和风控专家,可以给“小弟”们足够的支持。比如
陆国际使用陆金所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即便是什么也不懂的小白,也能自主选择最符合其投资预期和风险偏好的产品。
开业6年来,陆金所3000多万客户无一例投资受损
。
这样的事儿,哪儿找去。而且,不像传统财富管理公司那样“嫌贫爱富”,不管钱多钱少,都可以在陆金所投资。
高科技啊有木有,大数据+人工智能,能根据个人的情况自动推荐最合适的理财产品。其实,在金融科技方面,中国企业早在2015年就取得了全球领先。
现在的街头巷尾,哪儿哪儿都可以扫二维码付款,微信支付、蚂蚁金服在全国范围内快速的布局让外国人惊讶不已。在之前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里,移动支付就赫然在列。现在,不仅是移动支付,理财也可以实现100%线上操作。
陆国际就可以通过移动APP实现平台纯线上财富管理服务,投资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所有的操作,白天黑夜地上水上随便来。同时,依靠平安集团多年自主研发的国际领先的人脸识别、远程身份和地址核实技术,陆国际的安全指数达到国际领先。
方便、安全,让外国人见识见识中国的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