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
想跟大家分享
一份权威的全球AI人才报告,该报告由前不久刚获图灵奖的Yoshua Bengio联合创办的加拿大人工智能公司
Element AI
发布
。
文章来源于量子位公众号(ID:
QbitAI)。
目前中国乃至世界的AI 研发与应用场景面临严峻的人才瓶颈。
全世界的顶尖AI人才到底有多少?
他们大多在哪里读博,又去了哪里工作?
这份报告
较全面地展现了
近几年全球AI人才趋势中这些令人关注的问题。
报告数据来自2015到2018年21个AI顶会论文的作者数据,辅以相关的LinkedIn数据,总共确定了
36524
人可以称得上是顶尖AI人才,而这三万多人读博、工作所在地等相关数据,透露出关于目前AI人才的一连串秘密:
1、顶尖AI人才集中在美国,中国数量第二,中美AI人才总和占到世界的57%。
2、顶尖AI人才国际化程度高,三成以上有海外经历。
3、美国AI博士中,除了留在本国的,来中国最多;中国AI博士中,除了留在本国的,去美国最多。
4、高引论文作者数中国排第二,学术界贡献比例全球第一。
5、转专业搞AI风行,德国、俄罗斯、以色列顶尖AI人才非计算机背景者超过一半。
顶尖AI人才,半数在中美
人才方面,超过44%的顶尖AI人才都是在美国读的博士;
第二多则是中国,培养了将近11%的AI博士;
之后则是英国6%,德国5%,加拿大、法国、日本各占4%。
而在博士们毕业之后选择工作地点方面,中美英三国都成功吸引了更多别国的博士。
三万多名顶尖AI人才中,46%在美国公司工作;
为中国公司工作的博士超过了11%;
英国则是7%,加拿大、德国、日本各占4%;
同情一下法国,培养的博士多,能用的博士少。
可以看出,人才的虹吸效应还是很明显,基本都奔几个强国去了,前五名的美中英德加包揽了72%的AI人才,而前18名的的国家则包揽了94%的AI人才。
国际化程度高,中美人才交流最频繁
AI人才普遍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大约三成(27%)AI人才读博和工作的地方不一样;而去掉顶尖AI人才不足150人的国家,这个数字达到了32%。
上面这个图中,左侧是人才们读博的国家,右侧是他们工作的国家,中间连接线的粗细,意味着在这里读博、去哪里工作的人数多少。
而所有跨国连接的线条中,最粗的两条,分别是
美国读博-中国工作
,475人;以及
中国读博-美国工作
,440人。
中国AI人才净流入
先来看看在中国毕业的那些博士们:
中国培养的2370名顶尖AI博士中,四分之三留在了国内;440人去了美国公司工作,大约占到18.6%;加拿大和英国也是两个不算太小众的选择。
再看看在中国公司工作的AI博士们:
2510人,要比中国培养的AI博士稍多,第一大来源国还是美国,475人,其次则是英国,100人,可能很多都是赴英美的留学生归来。
美国的中国博士也很多
而在美国,数据其实很类似。
先来看美国高校毕业的AI博士们:
美国博士很多,大约在万人上下,除了留在美国之外,这些美国高校的AI博士们的第二选择正是中国,其次才轮到英国、加拿大、德国这些国家。
当然,美国高校的留学生多,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做是各国赴美读博的AI人才比例。
在看正在为美国公司工作的AI博士们:
刚好,除了本国的博士之外,第二大来源国正是中国,其次才是英国、法国、德国这些国家的博士。
另外,一个亚裔关心的问题:在美国公司工作的印度AI博士,只有100人。
这样看来,中美之间的AI人才交流实际上是非常频繁的,远超过了欧洲那一连串传统的发达国家,这和中国科技行业的迅速发展是分不开的,另外这一类的交流也促进了跟多AI研究的诞生。
高引论文作者人数中国排第二
在这三万多名AI人才中,根据近三年来论文引用数量判定,会发现其中有大约4000人的研究对整个领域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这4000人里,1095人都在美国,其次中国(255),英国(140),澳大利亚(80)和加拿大(45)。
而所有的这些高影响力研究,大多数都来自学术界而非工业界,学术界出产的高影响力研究占比最高的是中国(90%),其次是意大利(86%)和美国(84%)。
而来自工业界的高影响力研究占比最高的国家是法国(30%),其次是印度和以色列(各占29%)。
半路出家,有何不可
通常而言,学术界都喜欢“根正苗红”的学生,这些学生从本科开始就学习本专业,一路成长为专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