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书》记载,汉武帝听了李延年的这首歌之后就叹息说:“世上难道真有这么美的人吗?”于是就有人告诉武帝,说李延年有个妹妹就是这么美。武帝把她召来一看,果然“妙丽善舞”,这就是有名的李夫人。李夫人最得武帝宠幸,但年纪轻轻就得病死去了。她得病卧床时武帝来探望她,但她每次都用被子把脸遮住,不让武帝看到。因为她知道,武帝喜欢她的美丽,所以才宠爱她而且重用她的兄弟。因此她绝不可让皇帝见到自己现在这种憔悴的样子,才能够使皇帝心中保留对自己的美好印象,将来才会顾念自己的兄弟。后来李夫人死了,武帝果然非常想念她,总是希望再见她一面。
现在我们来看李延年的这首诗,第一句是“北方有佳人”。在中国诗歌的传统中,经常有这一类句子。例如以后我们要讲的建安诗人曹植的《杂诗》中有一句“南国有佳人”,正始诗人阮籍的《咏怀》诗中也有一句“西方有佳人”。对这些看似相同的句子,我们一定要注意它们实质上的区别和细微处的不同。
李延年的这首诗是没有寄托的,因为他为汉武帝唱这首诗的目的,就是为了推荐自己的妹妹进宫去做嫔妃。曹植和阮籍的两首诗都有寄托。曹植的那首诗说,南国有一位佳人,美丽得像春日的桃李,但却漂泊无依。因为现在时俗已经不懂得欣赏真正的美貌了,没有人值得她为之露齿一笑,或者为之唱一首歌。青春年华很快就要过去了,她的理想和才华最后都要落空。阮籍的那一首说,西方有一位佳人光彩夺目,她是能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当她飞过我身边的时候,转过那美丽的目光对我看了一眼,我立即就喜欢上她了。可是我们始终没有得到交谈的机会,因此使得我非常感伤。
我认为,判断一首诗有没有喻托,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时代的背景,一个是作者的身世,一个是本文中叙写的口吻。阮籍生活的正始时代,是一个黑暗的、篡逆的时代,他本身处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之中,既要保存自己的生命,又不肯完全放弃自己的理想,内心藏有太多的悲伤和痛苦,那个西方的佳人,也许就是他心里那份高远的理想。他能感觉到她的存在,却不能真的得到她。曹植有强烈的建功立业之心,却受到他的兄长曹丕的压制和打击,后半生郁郁不得志,他的那个南国佳人,也许就是他自己的一个化身。美人得不到欣赏,她的青春美貌转眼就要过去了;而一个才智之士得不到发挥才能的机会,很快也就会衰老死亡。这和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喻托含义是一致的。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一首诗叙写的口吻、所用的形象等等一切细微的结构,都要共同传达出作者的那一份感发,才是一首好诗。比如曹植那一首诗为什么说“南国有佳人”?因为中国南方气候较热,可以暗示一种活泼的、热烈的感情。曹植心里充满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这一番激情当然是很热烈的,所以要说“南国有佳人”。阮籍为什么说“西方有佳人”呢?这是用了一个典故。